陸流動人口連3年降 官方稱入調整期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顯示,流動人口數量連續3年下降。

文、圖:編輯部

陸國家衛健委22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並公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內容概要。中新社報導,報告指出,大陸流動人口規模在經歷長期快速成長後,開始進入調整期,而且自1980年代以來,大陸流動人口規模的變動過程可以分3個時期。

報告指出,第一個時期是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初期,隨著「關於農民進入集鎮落戶問題的通知」發布,政府放寬對農村人口進入中小城鎮就業生活的限制,促進農村人口的城鄉轉移。流動人口規模從1982年的657萬人,增加至1990年的2135萬人,年均成長約7%。

第二個階段是1990年至2010年,流動人口規模以更快的速度成長,從1990年的2135萬人增加至2010年的2億2143萬人,年均成長約12%。

第三個階段是2010年迄今,此段時期相對緩和,2010年至2015年的流動人口成長速度明顯下降,年均成長約為2%。從2015年開始,流動人口規模發展則出現新變化,全大陸流動人口規模從此前的持續上升,轉為緩慢下降。

報告指出,2015年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流動人口總量為2.47億人,比2014年下降約600萬人。2016年全大陸流動人口規模比2015年份減少171萬人,2017年繼續減少了82萬人。

在流動人口的年齡分布上,報告指出,在新生代流動人口(即1980年代第一代流動人口的子女),「80後」(1980年代出生)所占比重為35.5%;其次是「90後」占24.3%;「00後」和「10後」的占比分別為19.3%和20.9%。

報告還指出,人口流動促進人口紅利的實現。在大陸改革開放的過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入城市,人口從低效率產業向高效率產業、從低工資就業崗位向更高工資就業崗位轉移,在微觀上增進撫養家庭的能力,在宏觀上促進社會財富的累積。

不過,流動人口也間接引發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這份報告調查發現,祖父母輩是留守兒童的主要看護人,占90%以上,平均年齡59歲,小學及以下學歷者占70%以上。

報告披露,從意外傷害看,留守兒童安全防護知識和技能均比較缺乏,較易發生傷害。農村兒童傷害發生(人次)率為10.0%,其中留守兒童為12.6%,高於非留守兒童。學齡階段,年齡越大傷害發生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