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第六次大規模滅絕 人類恐成元凶

文:詹皓凡│圖:取自聯合國官網www.un.org

合國近期發布具有指標意義的自然生態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正在加速破壞我們長久以來賴以維生的自然環境,而高達百萬種的動植物恐將面臨滅絕,對於人類本身短期內雖無危險,但長遠而論,這個影響尚難評估。

聯合國上個月於巴黎舉行的「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科學政策平台 (IPBES) 」大會。據會後所發表最新報告,指出全球 870 萬種生物中,有逾 100 萬物種因人類活動而直接面臨滅絕危機,而這些物種的滅絕,將會破壞全球糧食及飲水安全,同時會影響人類健康。

這份名為「全球評估」的報告,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跨政府科學—政策平台」所編纂。這份長達一千多頁的報告,係由來自全球五十國,共四百五十名專家,耗時三年,整理多達一萬五千份有關全球化工業社會興起對地球衝擊的文獻而成。

而來自五十國的科學家更警告,人類當前的經濟模式必須要改變。而這項研究報告也指出,造成環境破壞如此嚴重的五項人為因素:第一,將森林、草原與其他地區轉變為農地、城市與其他開發,而棲息地的破壞造成動植物無處安身,地球約四分之三的土地、三分之二的海洋與八十五%的重要濕地,已遭嚴重改變或喪失。第二,海洋中1/3魚類數量正在減少,顯示人類過度捕撈的情況非常嚴重。第三,燃燒化石燃料所導致的氣候變遷,衝擊物種生存,近半數的陸地哺乳動物、近四分之一鳥類的棲地,成為全球暖化問題之下的受害者。第四,全球每年有三億至四億公噸的重金屬、溶劑與有毒污泥被丟入各地水體,造成土地與水資源的汙染。第五,外來物種危害本土動植物。

回顧地球經歷過的5次大規模滅絕,包括奧陶紀滅絕、泥盆紀滅絕、二疊紀滅絕、三疊紀滅絕、白堊紀滅絕。而每一次的大規模滅絕都至少造成了60%以上的物種滅絕。

這份報告的結論指出,在以往數個世紀裡,地球損失了大約2%的物種,按照這個標準,仍遠低於75%的門檻。但當前滅絕的速度較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值增速達數百倍,以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人類很可能在數百年內達到75%的門檻。而地球在經歷了五次大滅絕後,恐龍從地球上消失,哺乳類動物因此大量繁衍。而人類的出現,高度發展的文明恐成為第六次大滅絕的關鍵。

聯合國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科學政策平台主席華森(Robert Watson)表示:「以往的商業模式是一種災難,只有人類社會準備對抗致力於維持現狀的既得利益,才可能恢復並永續利用自然。」

若要遏止和翻轉這些可怕的趨勢,避免地球進入第六次大滅絕,而且絕大部分關鍵因素是人為,人類勢必需要變革性的改變,幾乎得徹底改變人類現行所有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否則在下一次小行星撞擊或是超級火山爆發來臨之前,如同電影《明天過後》般的場景恐怕將真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