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政策 社宅營造 秉持開放政府全民參與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今年度首次舉辦社造年度盛會,小市集合!2019社造季,11月7日至8日在台北市政府1樓中庭盛大展出,今(7)日上午主展場活動熱鬧開幕。

文:莫子涵|圖:編輯部

北市都市更新處今年度首次舉辦社造年度盛會,小市集合!,11月7日至8日在台北市政府1樓中庭盛大展出,今(7)日上午主展場活動熱鬧開幕,由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北台跨縣市府單位、市府相關局處代表、專家學者及近百為長期參與台北社造的社區夥伴同場,高喊「Our City,Our Duty」,展現社區營造—共造共創的精神。

都更處表示,早在1995年起推動地區環境改善計畫,便首度將社區需求由社區組織自行提案,進而改善環境,又首創社區規畫師制度,聘請社區規劃師進駐社區空間,提供諮詢,並協助社區環境營造的診斷與規劃設計,搭建社區居民溝通的平台,更秉持著社區營造的精神,在發展社造的25年來,提出多項首創性的社區工作政策,率全國之先、中央之前。

北市府表示,台北市是全國第一個由空間部門推動社區營造的縣市,也是唯一,透過空間部門的努力,早期成就以「護樹運動」為契機的永康街社區營造,並以地區環境改造計畫遍地開花,近年都發局秉持「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理念,首推「都市計畫示範公民參與」的社造政策,以及「社宅營造」的青年創意回饋計畫。

蔡副市長表示,社區營造一直是台北市政府推動各項社區政策的「基本功」,在第一線蹲點與民溝通,共同形塑在地願景,且都更處長期擔任北市府營造的主責單位,社造工作馬步蹲的穩,近年更以社造理念研發出「社造型都更推動模式」,透過在地駐點溝通,成就全國首例公辦都更—斯文里公辦都更案,亦為全國都更史上的典範佳話。

另外,以「自己的社區自己做」為號召,推動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計畫,強調社區居民為提案主體,政府則是協助者的腳色,計畫執行4年迄今,已在台北市創造61個新開放公共空間,並在107年度獲日本「2018 Good Design Award」,也在同年獲邀參展「臺北雙年展」。

此外,都更處推廣都市再生,10年前創設「台北村落之聲」網路平台,秉持著與「市民共創」的社造精神開放平台提供市民朋友發布具社會影響力的活動資訊,至今已發布超過2400場活動,平台點閱量已超過180萬人次。

都更處長方定安表示,長期以社區空間為媒介,多面向開展都市再生的想像與實踐,本次臺北社造季以「小民集合」為主題,象徵著社區營造是「大家共同完成社區事務」的理念,展出社區營造式的都市再生,其中包括都市再生學苑、眾力方程式、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等八大計畫,呈現臺北特有議題多元、社群活躍的特質,也能看出城市硬體更新的同時,需要有更多柔軟、靈活的軟體資源投入,才能使政策執行能接地氣、貼近生活。

此外,「小民集合」中的小民們,也指出了城市中類型執行社區工作的多元社群,如社區工作者、議題青年、創意工作者及地方公務員,強調社區營造實務狀態中各方角色協力的重要性,同時也展現台北市的社區營造不為任何的公民身份設限、開放溝通、豐富多元且尊重包容等特點,也號召城市中的所有小民共襄盛舉,臺北社區的現在進行式,就是這座城市的未來式。

臺北社造季展覽一共分為3大展區,各有一組「小民行動代號」包含「小民蹲」、「小民接力」及「小民放電」,展出不同特質內涵的小民活動,規劃社造故事箱,及參與式劇場等豐富活動,更設計實境遊戲,讓每一位前來集合的小民進行展場解謎,尋找隱身在展場中的「關鍵小民」。活動相關資訊搜尋〈臺北社造季〉(https://www.clubon.space/tc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