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預防失能、緩和失智一定要每日「三動」 柯P:建立智庫設計更好的長者照護系統

文:劉孟儒|圖:編輯部

北市長柯文哲今(21)日受邀出席國際扶輪3481地區「扶輪日-延緩失智慈善公益園遊會」。首先由主持人先測試市長是否知道預防失智是每天哪三動?柯文哲笑著回說,就是「頭腦動一動、身體動一動、社交動一動」。他接著致詞表示,目前全世界大概有5千萬名的失智症患者,估計到2050年會增加到1億5千萬,大家可能會覺得很納悶,為什麼未來30年內,人數會新增這麼多?其實主要還是人口老化的問題。看看臺灣目前的狀況,被診斷為失智症患者的大約有29萬名,在未來的時間,這個數字一樣會大量上升。

柯文哲進一步說明,以失智症來說,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就是年齡,過去幾年,臺灣的人口結構幾乎沒有特別的變化,但是健保費用卻快速增加,也是因為人口老化。

他談到,現代人的平均壽命比以前長壽,再加上少子化,所以雖然人口總數不變,但是人口分布偏向年齡長的長輩,大家都知道人老了,身體自然會出現一些疾病,失智症其實就是腦袋有點功能受損。

柯文哲說,面對這樣的問題當然要做很多事情,像國際扶輪社今天舉辦的慈善公益園遊會,就是要讓大家認識失智症進而建立正確的觀念。他強調,北市對於失智症患者是有專門的照護網,有專屬的網站、也有34家醫院的醫療資源可以治療失智症、社會局也有8家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以及37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柯文哲直言,其實北市照護失智患者的照護能量是沒有問題,但是重點是要把這些人找出來送去該治療的地方。

因此,北市最近在臺北市立大學有成立一個「高齡健康前瞻中心」,再加上市府衛生局、教育局、體育局、社會局四個局處,但他後來想想,應該要把民政局也加上去。這個中心就是一個智庫,看怎樣設計可以做出更好的長者照護系統,最近會考慮請中心設計小型的且又是長者在室內的運動,也會針對里辦公室去做一些試驗,像他就有試過在一個小空間運動,只要30分鐘就可以滿頭大汗,所以小空間的室內運動應是可行的。

最後,柯文哲重申,還是那句老話,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現代人要運動要考量天氣、空氣汙染等因素,那不如就養成在室內做小型運動。市政其實就是把每天發現的問題解決掉,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還是需要公私協力,市府會繼續努力,也請民間夥伴持續對公益多多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