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冬白|圖:編輯部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今(8)日遭槍擊倒地不起,當場心肺停止,緊急被送往醫院急救。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譴責事件,形容不論動機如何,這種「殘忍的行為都不能被容忍」。事件發生後,引起國際關注,大陸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分析,槍擊案發生在參議院選舉前的敏感時期,不排除兇手出於政治目的。
《環球時報》報導,項昊宇稱,安倍雖然是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日本國內對其評價卻褒貶不一,反安倍的民意也始終存在,既有對其「安倍經濟學」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的不滿,也有對其強行推動軍事安全政策調整的反感。
項昊宇提到,在日本國內政治總體保守化、右傾化的背景下,發生這種事件還是令人震驚,「這個事件足以成為戰後日本政治中最大事件。」
2018 年,安倍晉三醜聞纏身卻還得以連任自民黨領袖,雖然看似政權穩定,但實際上日本國民可以說是對政治心灰意冷。安倍晉三曾表示,希望能夠在 2020 年進行修改二戰後美方主導的《和平憲法》,稱修憲是為了日本擺脫二戰的陰影,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而修改憲法將會讓「自衛隊」改成「自衛軍」,可參與國際間的軍事行動。但安倍的修憲夢不只遭到國內人民的反彈,也曾遭到日本侵略的周邊國家中國和韓國密切關注修憲動向。
項昊宇指出,戰後日本國內曾出現過激進的左翼運動,極右團體也長期存在,他們都曾發動過針對政治人物的刺殺事件,「但在冷戰後,隨著日本國內左右陣營對壘的政治格局趨於瓦解,極端政治活動也趨於減少,近年來,雖然日本政治表面波瀾不驚,自民黨執政地位穩固,但在經濟長期低迷、國家發展面臨深層次困境的背景下,民粹等極端思想依然暗流湧動。」
項昊宇分析,日本以社會治安良好、槍械管控嚴格著稱,但近年來仍會不時發生惡性治安事件,這與日本經濟社會發展停滯、社會思潮閉塞壓抑也有一定關係,「這種事件發生在日本令人震驚,這種暴力行徑應當嚴厲譴責,但也應該促使日本反思,其國內政治是否出現了極化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