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雲/台北14日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3月底、4月初返湖南湘潭祭祖,大陸學界直言,這是1949年台灣卸任總統赴陸第一人,對兩岸關係屬重大突破,且馬多次談到「中華民國」、「憲法」、「總統」等政治符號,表明有勇氣和魄力面對兩岸統一話題。跡象顯示,面對未來可能的政治對話,「中華民國」已是北京繞不過的檻。
馬英九3月27日至4月7日訪程12天,28日前往中山陵謁陵時,落款寫民國紀元「百十二」,發表談話再提民國112年、「前總統」;4月1日赴湘潭祭祖,祭文中向祖父馬立安報告,「兩度當選中華民國總統」;4月2日訪湖南大學,面對60位學生直指「我們國家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台灣地區,一個是大陸地區,都是我們中華民國,都是中國。」馬成為首位在大陸宣誓中華民國對陸擁有主權的卸任總統。雖說陸媒時都避開敏感詞,但當馬英九向國台辦主任宋濤闡述原汁原味「中華民國憲法下的九二共識」精神,意義早已超越當年的「九二共識」。
更重要是,藉馬英九闡明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九二共識」的懇切言詞,也鼓勵了大陸學界直面過去視為禁忌的敏感詞彙。如清華大學教授陳劍說,馬英九多次提到與「民國」相關概念,數次觸及「前總統」敏感身份,清晰無餘道出「一中各表」,顯示「大陸給予馬英九前所未有的理解與包容,也反映兩岸存在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這一現實。」
馬英九執政時期多次強調的「一中各表」,隨著兩岸關係跌蕩起伏,大陸也跟著劃出不同側重點。馬執政時大陸實際並不認同「一中各表」,但默認其存在;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大陸強調「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中共20大習近平強調兩岸和平發展,去年8月國台辦發布《「九二共識」系列微講座》,讓1992年海基會所提「第八案/一中各表」起死回生,顯示為了日後政治對話,對台風向已產生新的變化。
大陸微博主「故園老丁」則藉馬英九在武漢大學提到「兩德經驗」指出,「馬英九提到『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立場,就是參考兩德『主權與治權分離』做法影響所及的政策成果。」意指相互尊重、正視現實與彼此合作有其參考價值。
其實,早在2014年2月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訪北京會見習近平時,就曾對著習提出「應正視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是『資產』,而非負債;習近平雖未直接回應,但大陸學者說,習整體回應是正面的,認為只要對兩岸關係有幫助,都可提出來討論。廈大台研院院長劉國琛當時就說,「只要習沒正面反駁,就是兩岸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