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寬/中台灣教授協會常務監事兼交通觀光組召集人
捷克位於歐洲中部,前身為波希米亞王國,1918年10月28日曾與斯洛伐克合併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1993年1月1日才分為兩個國家。該國東與斯洛伐克交界,西與德國接壤,南與奧地利相連,北與波蘭為鄰。面積約臺灣的兩倍,7萬8,866平方公里;屬大陸型氣候;人口約臺灣的一半,1,051萬,其中94.2%為捷克民族,其餘為少數的斯洛伐克、波蘭、越南、德國及吉普賽人,。主要宗教為天主教、基督教、基督教胡斯教派(Hussites)。官方語言為捷克語,主要外語包括德語及英語。
我在2019年7月15日因為想說都已經旅行到捷克東邊,想趁勢造訪這個近在咫尺,最近又與臺灣友好的國家,於是冒著酷暑從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搭11:10歐鐵到捷克邊界第三大城市俄斯特拉發(Ostrava,也有譯為奧斯特勞),因Delay約20分鐘,直到14:30才進入捷克境內的東北部,也是西里西亞州首府。Ostrava不但是捷克第三大城市,還是捷克第2大都市圈,僅次於布拉格。根據維基百科顯示,Ostrava同時還是享有更多法律權利的自治市的行政中心,該市是2015年歐洲文化之都的候選城市。
俄斯特拉發位於奧德河、奧帕瓦河、Ostravice以及Lucina河的交匯處。該市的發展受當地優質黑煤的開採的影響,並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社會主義時期被看作是一個工業城市,因此被稱為「共和國鋼都」。現在許多重工業企業已倒閉或是改制,人口約31萬5千多人(2004年)。博物館廣場地板磁磚就顯示這個城市輝煌歷史,走在路上還可以看到一些留下的早期共產圖記,其中有一面標記著「30.4.1945」紀念牆,經查是二戰後蘇聯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了共產政權的「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反共抗俄勝利後的標記,好像在警惕人們不要共產,要民主!
因為明天(7/17)就得趕去波蘭第二大城Krakow,所以下午就在Ostrava的Down Town 隨意溜達,走過新市政廳、俄斯特拉發維采河、博物館及其廣場,還有一些古老但很優雅的教堂及巴洛克別墅建築,以及雕塑藝術景觀,還有走在街上,你可以感受到一股強烈的上個世紀做為影響工業發展的煤礦都市,那種威風十足的霸氣,只不過是時不我予矣!
因為時間充裕,也因為有較多時間在車站駐足,所以仔細觀察了這個車站建築,覺得很有意思,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捷克Ostrava成是人民對「傳統」與「現代」的掙扎,以及「我」與「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掙扎!
其實打量這個巴洛克式古建築的火車站,應該是很古老,看起來起碼百年(抱歉沒能查證),但因為空間不足,只好挨著老車站外牆加蓋了玻璃大廳,將鋼骨與玻璃帷幕,透過螺絲釘冷冰冰、硬生生的覆蓋住老車站俊俏的臉龐,好像硬把枴杖及支架強加在健康老人硬朗的身上,老人啞巴吃黃蓮般的無耐,心想你們這些捷克小孩子不懂我這老寶貝,真的是破壞了我的古典美!
但是大廳的確真的很實用又氣派,讓遊子有了遮風避雨,歇腳養神的地方,感覺很溫馨親切。旅客服務中心也有了,各項服務的文宣品也整齊排放,讓「現代」與右邊的「傳統」相鄰又相對,共生又沒違和感,你說不好嗎?難說耶!
所以啊!眼前看到的真的是一個「傳統」與「現代」掙扎的例子,到底要如何才能取得平衡,獲得共識,應該Ostrava人民不知道有無經過一番論戰或公投?但我想一定是一件使他們掙扎很久的事,因為對錯本就難有定論!無形之中,我也 陷入與同情他們掙扎困境!(2019/07/16記於Ostr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