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邢雲/新聞分析
大陸人口14億,公民營醫院3.6萬家,全國執業醫師200萬人,一個醫生要服務700人以上,加上城鄉資源不均、公費醫療轉軌不易,因此「醫改」至今數十年仍難去除惡習,「看病難」、「醫病衝突」、「收回扣」仍是醫藥體系通病,很難「藥到病除」。
到大陸醫院看診經驗想必都不太好。某台商訴苦,進上海醫院「國際部」看感冒,醫師問診後開藥,結果拿了十幾包藥,要價800多元(人民幣,下同)。台商抱怨的不是錢,而是為何小感冒吃那麼多藥?這位台商有次在路上遇「碰瓷」,他開車實際未撞到對方,但小心起見還是帶對方去醫院,沒想到醫師什麼都不做,開檢查單就做「核磁共振」,雙方大吵一架後離開,台商付醫院1700多元,付「碰瓷者」2000元。
這是去年下半年的事,顯示「醫改」至今長路漫漫。醫改原意是維持「社會主義」社福本質前提下,鼓勵醫院做好公共服務,為人民提供足夠醫療。從醫院角度來看,公立醫院除享財政補貼外,另就是保險報銷及藥價定價,很大部分靠醫院自創營收。而這其中,就存在許多問題。
社會主義體制下,醫師待遇原就不高,因此,將藥價訂高,醫師開藥越多,就賺越多,是過去「以藥補醫」的政策,但也衍生醫師拿回扣,高報銷醫療器材從中賺差價現象;且容易產生「醫病衝突」,醫生、病患間關係相當緊張,甚至引發暴力衝突。
「以藥補醫」是因早年大陸財政拮据,但醫師不顧病人實際,不斷加價加藥,「看病難,看病貴」卻成大小醫院通病。2012年時任大陸衛生部長陳竺表態,要在「十二五」期間取消,但直到2017年時任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才說,「我們通過醫改破除以藥補醫、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取消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今後要進一步鞏固改革成果,切實造福億萬群眾!」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重點在醫院背後,還有許多藥商構成的複雜關係網路,牽一髮動全身。大陸2009年曾成立國務院「基本藥物制度」(EDS),並發布307種藥物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院所只准準備、使用和銷售目錄上藥物,但地方政府可增添新藥,藥價由地方政府及藥商協同訂價,但2015年再修改版本。為什麼?如此一來,「尋租」現象不是公開化了嗎?
對藥商來說,想將藥物商業化,與醫院醫師溝通必不可免,「帶金銷售」、學術推動也就成藥商與醫院溝通的主要模式。所謂「帶金」說白就是抽佣金、拿回扣,但因官方前幾年表態從嚴打擊,近年就變相「學術推廣」,以更隱蔽方式進行「帶金銷售」。
中共官方訂出「「2030年健康中國」戰略,但在醫改部分卻僅提及「大幅改善醫療衛生服務,大幅擴大醫療衛生產業,建立包容性改善健康的監管體系」,顯示醫改還有漫漫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