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邢雲/綜合報導
近期大陸汽車行業崛起,在歐洲等市場掀起一股旋風。歐盟內部,法國政府不斷要求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揮動「貿易大棒」,而以傳統汽車強國德國為首的許多國家,則極力反對懲罰性舉措,認為可能帶來巨大損失。不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仍宣布,將啟動對大陸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
當地時間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向歐洲議會發表年度《盟情諮文》時,宣佈歐盟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聲稱以此保護自身免受受益於國家補貼的中國電動車生產商的影響。
據《路透》及歐洲版《政客新聞網》等媒體報導,馮德萊恩當天表示,「全球市場現在充斥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由於中國國家的巨額補貼,它們的價格被人為壓低,正在扭曲我們的市場。」
「因此,我今天宣佈,歐盟委員會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歐洲對競爭持開放態度,但不是為逐底而競爭。」馮德萊恩還強調,歐盟發展電動汽車對環境的重要性。
《觀察網》引述《政客新聞網》的報導說,這類調查可能為歐洲對中國汽車徵收額外關稅鋪平道路,歐洲認為中國汽車以不公平低價銷售,打壓歐洲競爭對手。這標誌歐洲在去全球化時代,從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集團轉向建立貿易壁壘的又一步。
中歐經貿高層對話預定9月25日在北京舉行,「反補貼調查」很可能成為這一對話活動的首要議題。此外,今年稍晚中歐雙方還將舉行雙邊峰會。
馮德萊恩還在演講中表示,儘管歐洲需要保護自己免受「不公平貿易行為」侵害,但與中國保持對話同樣至關重要。「降低風險,而不是脫鉤——是我對中國的態度。」
馮德萊恩宣佈啟動反補貼調查,也是回應法國先前因中國電動汽車進口激增想要反擊的想法。不過,從歐洲各國反應可知,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加速駛向全球之際,歐盟成員國間對是否向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動「貿易戰」已產生分歧。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負責人德弗里斯呼籲,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威脅」採取一種「更平衡的方式」,多關注強有力的產業戰略,以支持歐洲汽車製造商。
9月5日世界最大規模汽車展之一—本年度慕尼黑車展拉開帷序,大陸參展商佔據半壁河山,讓歐洲業界人士重新審視中國電池技術的飛速發展。《紐約時報》說,相較雄心勃勃、搶盡風頭的中國車企,德國等歐洲車企意識到危機感:在他們致力在中國市場「收復失地」時,中國車企已發起對歐洲市場的攻勢。法國《世界報》稱,「只需幾年,中國車企就能成為全球汽車業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