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城/自由撰稿人
每逢選舉轉型正義的話題就會被拿出來炒作一番,作為選舉動員的工具,這次也不例外。行政院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專案小組成員投書媒體指出,民進黨執政八年缺乏政治意志,讓轉型停滯,目前檯面上的總統候選人,也均未提出轉型正義政策。這些投書認為面對轉型正義,政治領袖應該展現智慧與意志說明立場。
行政院長陳建仁在面對記者受訪針對這個問題表示,他認為去個人崇拜、去威權化是轉型正義重要的關鍵,卻否認有所謂的拆除的結論。他說,在行政院的轉型正義會報中,已成立「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專案小組」並積極推動,而總統蔡英文也指示,希望在她任期結束前,在轉型正義上要有所進展。
轉型正義 民進黨缺乏政治意志
一些藍營人士認為中正紀念堂代表部分族群的歷史記憶,所以不應拆除。我想這不是民進黨是否拆除中正紀念堂的主要顧忌,正是因為那些人的歷史記憶,就證明轉型正義的正當性。在主張所謂轉型正義的人眼中,那些人與那些記憶正是要除去的對象,那些人與那些記憶就是威權的遺毒。而所謂那些人往往與特定族群連結在一起,又成為選舉動員甚至國族塑造的非我族類,就算不除之後快,至少不會在意他們的情感。拆與不拆不是在乎特定群體或是社會和諧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社會撕裂這種事民進黨還少幹過嗎。
我也不認為轉型正義只是選舉提款機。隨著民進黨執政掌握的資源不斷擴大以及教育宣傳機器的長期教化,轉型正義在政治動員的邊際效用正在遞減,保留中正紀念堂不完全是為了當作提款之用。
我認為,民進黨執政多年不拆的原因不是上述的兩點,而是一種混合榜樣(role model)崇拜與道德救贖的複雜心理,民進黨需要這樣一個既可以膜拜又可以羞辱的殿堂,來保持對威權崇拜的抗拒與理想幻滅的掩飾。
這樣說有點複雜,我們回到歷史去檢視蔣介石在台灣的意義就容易理解。對台獨史觀來說,蔣氏政權的統治具有二元性,蔣氏被視為外來政權,內戰失敗後的國民黨在台灣重新塑造國家建構,他一面將中國意識重新灌注在台灣人心中,同時將反共復國的國家使命強壓在台人肩上,以內部殖民的方式實施威權統治。
另方面,蔣氏政權還服務於整個美蘇冷戰結構,台灣作為美國圍堵共產主義的一環,根據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的說法,「國民黨為了鞏固在台灣的統治對台灣社會所施加的種種國家暴力,事實上成為美國霸權所默許乃至鼓勵的作為。」
民進黨鞭笞蔣氏轉移罪惡感與無能感
這樣的二元性像極了現在的民進黨,差別只在於統一與復國的口號上。民進黨也在進行國族建構,也在服務美國對中國「新冷戰」的美國利益,前者礙於內部分歧、懸殊實力與國際現實無法完成最後一哩路,後者在兩岸複雜的經貿依存與社會往來也有諸多掣肘。這時蔣氏威權就成為難以抗拒的誘惑,民進黨與蔣氏反共親美的路線如出一轍,民進黨口中的罪人就成了潛意識的榜樣。可是這個潛意識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禁忌,民進黨又不像一些宗教透過自虐來轉移或昇華慾望,只能透過不斷的鞭笞蔣氏來淨化或轉移內在強烈的罪惡感與無能感。留下這樣一個祭壇,對民進黨太重要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獨家報導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