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延後表決脫歐協議 歐盟強硬回應
文、圖:編輯部
英國首相梅伊10日下午表示,將延後國會表決與歐洲聯盟達成的脫歐協議,繼續與歐盟談判。她承認,如依計畫時程由國會進行這項重大表決,她恐將面臨大敗,但歐盟也表示先前的協議「最佳且唯一」。
梅伊表示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引起了國會議員廣泛憂慮,她會與歐盟繼續談判,爭取國會支持。
根據英國教育部副部長查哈威稍早透露,梅伊將再度前往歐盟,就脫歐協議中北愛爾蘭邊境保障措施的內容繼續談判。
梅伊上週末也曾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榮科(Jean-Claude Juncker)通話,透露英國並未放棄向歐盟爭取協商。
梅伊發表談話後,歐盟目前暫未有進一步回應,不過10日稍早之前,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發言人安德瑞娃(Mina Andreeva)重申,歐盟已提供英國「最佳且唯一」的協議,未來不會重新談判。
安德瑞娃說,目前已有一份在11月25日由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批准的脫歐協議,正如歐盟執委會主席榮科所言,不會重新協商。
歐盟的強硬立場凸顯即使進入談判延長賽,歐盟也很難輕易讓步。接下來歐盟將在13及14日舉行峰會,梅伊屆時勢必得全力爭取成員國支持,讓布魯塞爾改變態度。
賴峰偉赴北京 陸方允積極處理澎湖期待
文、圖:編輯部
澎湖縣長當選人賴峰偉昨日至北京拜訪國台辦主任劉結一,賴峰偉向陸方提出麗星郵輪復航、「中遠之星」灣靠澎湖、開闢上海班機直航、開通東山島客貨航線、約束大陸越界捕魚等事項,劉結一承諾將以積極態度處理,促成賴峰偉上任後的新氣象。
賴峰偉在無黨團結聯盟主席林炳坤安排下,與澎湖縣議會副議長陳雙全、澎湖縣觀光協會理事長陳仁和、澎湖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謝光富、澎湖縣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柳瑞慶、賴峰偉助理賴百擎、賴峰偉秘書陳其育、林炳坤主席助理呂彥璋一行拜會劉結一,雙方會談1小時許,氣氛融洽,賴峰偉特地帶澎湖特有的文石印章送給劉結一。
賴峰偉表示,澎湖近2年陸客每年只有3千多人,在地觀光界期盼與大陸開闢觀光直航,優先爭取麗星郵輪於明年春節復航,每週停靠馬公一次,每航次可帶來1800位旅客,此外,希望中遠之星可每週從廈門灣靠澎湖一次,每航次保留300席給澎湖。
賴峰偉提出,空運部分,希望爭取澎湖與上海開通定期航班,吸引華中、華北旅客來澎湖深度旅行。另澎湖盼明年4月可到上海參加觀光推介會,第一線推銷菊島風光。
賴峰偉指出,近來大陸時有越界捕魚情事,造成澎湖漁民極不愉悅,期許陸方日後能約束作業船隻。至於,全球關切的海廢問題,因為7成海廢來自大陸,希望未來可一同清理海廢。
林炳坤表示,澎湖享離島免稅優惠,未來盼與東山島開設客貨航線,以澎湖為中繼島,台灣輸往廣東、閩南的貨運可中轉澎湖,澎湖的農產品也能透過東山島銷往大陸,同時澎湖與東山島只有1小時航程,可吸引汕頭、廣東一帶遊客來澎湖旅行。
對此,劉結一回覆,陸方將以積極態度處理澎湖的期待,將事情做好、做成,深盼兩岸交流更加熱絡,讓澎湖獲益更大;劉結一並指定國台辦專責人員與澎湖進行後續連續。
此次會談在下午5點進行,6點10分左右結束,接續6點半在國台辦由陳元豐副主任接待。
搶救瀕危硨磲蛤 澎湖海洋研究中心祭新技術
文:編輯部|圖:林琦瑋提供
近年來硨磲蛤因全球過量採捕,2個屬中已有9物種陸續被認定為瀕危野生動物,日前澎湖海洋研究中心利用人工繁殖稚貝足絲自然生成特性,讓硨磲蛤的復育有望。
由於人類過量採捕,硨磲蛤野外族群數量銳減,在1983至1985年間,硨磲蛤科的2個屬中已有9個物種陸續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中;而為了減少野外族群過度捕撈的威脅,澎湖縣政府也於2006年起針對硨磲蛤屬物種實施禁採管制。
為了避免硨磲蛤滅絕,除了禁採之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多年前也開始積極進行硨磲蛤人工繁養殖研究。
澎湖中心從2016年起,選取6至8公分左右的人工繁殖硨磲蛤稚貝,利用其足絲在5到7天內自然再生的特性,於放流前剪除其舊有足絲,直接投放在野外的硬基質上,經統計,3週後稚貝存活率高達75%,不僅有助於增加放流數量,同時可避免不必要的人造基質對海域環境的干擾。
澎湖中心利用中間育成方式配合適當的培育基質與光照、溫度等,不需額外投餵餌料,硨磲蛤就可快速成長且存活率極高。
農委會指出,此改良後的放流技術可廣泛運用在台灣以及其他須要進行硨磲蛤復育的國家,目前澎湖中心也正持續進行硨磲蛤最適放流體型的評估,待確立之後,硨磲蛤的復育放流作業程序也將更完備、更有助於提高放流效率,並加速野外族群復育成效。
螺貝類硨磲蛤被列為佛教七寶之一,兼具食用、藝術及觀賞價值,自古以來就廣被人類所利用,全球硨磲蛤共有2屬13種,其中台灣記錄了2屬7種,包括2014年才被獨立出來的諾亞硨磲蛤。
17人權諮詢委員 陳建仁也在列
文:編輯部|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府10日公布含擔任召集人的副總統陳建仁在內的「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第五屆委員名單,共計17人。聘期自今年12月10日起至2020年12月9日。
依《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設置要點》第三點規定,本會置委員15人至21人。其中一人為召集人,一或二人為副召集人,均由總統聘任之。其餘委員,由總統聘請政府機關及學者、專家、民間團體代表擔任之;其中單一性別人數不得少於三分之ㄧ。本會委員聘期二年。但總統卸任時,其聘期於總統卸任日屆滿。
第五屆委員名單17人,含召集人、政府機關代表3人、學者專家8人及民間團體代表5人。名單為:副總統陳建仁(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司法院副院長蔡烱燉、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退休教授王國羽、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李念祖、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長李麗娟、臺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孫迺翊、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張文貞、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黃默、中正大學法學院教授黃俊杰、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黃嵩立、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
5年募25萬捐家扶 退休教授獲表揚
文、圖:編輯部
今年榮獲教育奉獻獎的前台南大學數學系副教授嚴正意,近5年來小額募款達25萬餘元,轉贈給澎湖家扶中心,日前在家扶的歲末送暖活動中,接受扶幼委員會主委顏瑞爵表揚。
多年前,嚴正意自台南大學退休後,平時在台南、澎湖兩地跑,分別在兩地的家扶中心為受扶助兒童課輔和在榮家擔任志工,今年更榮獲教育奉獻獎殊榮。
嚴正意的小額募款轉贈給台南和澎湖的家扶中心,近5年來,單為澎湖家扶中心累積募集25萬餘元,全數捐作扶幼基金,讓家扶中心的扶幼工作得以順利舉辦,中心對此特別表達感謝。
嚴正意表示,捐助家扶的這些愛心捐款,都是來自小額捐款,今年更有來自美國的同學捐款,愛心無限,讓他非常感動。
美智庫辦3邊論壇 小英總統也說讚
文:編輯部|圖:總統府提供
美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訪問團來台參訪,總統蔡英文10日接見該訪問團,並肯定該基金會聚集台、美、歐官員及學者辦理三邊論壇,共同探討中國銳實力對民主制度的挑戰,尋求各種可能合作面向。
訪問團一行人由外交部次長徐斯儉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李大維也在座。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非常歡迎「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組團訪問臺灣,也恭喜GMF今年成功聚集臺、美、歐三邊官員及學者,在華府及華沙辦理三邊論壇。透過這些討論,除了探討中國銳實力對民主制度的挑戰,也一起尋求各種可能的合作面向。
蔡英文指出,臺灣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合作夥伴,我們很高興看到美國持續對「自由及開放的印太區域」理念提出各項倡議,發展以價值為基礎的國際合作和全球貿易投資計畫。
蔡英文說,就在上週,美國聯邦參議院通過《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內容包括支持美國和臺灣密切的經濟、政治及安全關係、籲請川普總統定期對臺軍售,以及依據《臺灣旅行法》授權美國高階官員來臺訪問,在在展現出臺美關係的友好,以及美國對臺灣的堅定支持。
蔡英文表示,我們期待臺美在各領域能夠持續深化合作。例如許多民主國家都遭遇到的假訊息挑戰,臺灣在今年選舉期間也有同樣的問題。在一個多月前,臺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舉辦「培養媒體識讀以捍衛民主」國際工作坊,期盼未來有更多的合作機會,一起捍衛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價值。
蔡英文說,相信GMF與我們有一致的目標,因為GMF所成立的「保衛民主聯盟」(Alliance for Securing Democracy)就是研究外國勢力惡意干預民主的對策,期盼訪賓透過此次來訪,雙方能在這個議題上多多交流。
最後,蔡英文強調,臺灣走過艱辛的民主化道路,我們向世界 分享臺灣的民主經驗,也有決心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社會,並且希望與理念相近的美國、歐洲夥伴共同努力,為世界的民主發展,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