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東北角觀光新廊帶,拓展基隆新風貌 「Aquatopia渥托邦-海洋狂想」開幕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結合市政府共同舉辦「Aquatopia渥托邦-海洋狂想」活動,18日下午舉行開幕暨下水攝影頒獎典禮,市長林右昌到場,和海科館長吳俊仁、海洋巡防總局長龔光宇等人,一同欣賞海巡特勤快艇操演,林市長隨後走訪生根文創市集及遊艇展示攤位,並表示市府正努力,相信不久的將來,基隆定有新風貌。
林市長致詞時,首先感謝主辦單位跨域整合並與市府合作,以及贊助活動廠商的支持,並表示,市府現以海科館為起點,配合未來的海族館,串連八斗子地區,市府已針對八斗子漁港,向中央爭取到造街計畫之經費,規劃把舊派出所作為鐵馬驛站及旅客服務據點。
林市長說,未來從八斗子漁港串連碧砂漁港,經社寮橋銜接和平島,再到懷舊港灣、正濱漁港及舊漁會大樓,形成東北角新廊帶。此外,這個廊帶將納入環島自行車車道規劃的優先路線,不久的將來,基隆會提供更優質並且美麗的休憩環境,讓所有愛基隆與愛海洋的遊客,有個舒適的旅遊環境。
林市長還說,市府正努力突破限制,未來如順利獲得觀光局的認可,將濱海地區變更為風景特定區;將可於區域內開放興建民宿,特色建築與旅館將可進駐,相信不久的將來基隆定有新風貌。
過程中,林市長等人欣賞海巡特勤快艇的各項操演,展現快艇優異的機動性,激起陣陣雪白浪花,呈現平時精實演訓成果,精采的演出,博得岸邊觀賞民眾的掌聲與喝采。
基隆市舉辦市屬學校校長交接佈達典禮
基隆市104學年市屬學校校(園)長交接佈達典禮,31日下午在市府四樓禮堂舉行,市長林右昌主持新任校長宣誓及新卸任校長印信交接儀式,除肯定退休校長長期對基隆教育辛勤的付出與奉獻外,期勉新任夥伴共同為本市莘莘學子,打造理想、平安與幸福的優質就學環境。
林市長致詞時,首先向五位退休校長,長期對基隆教育辛勤的付出與奉獻,為後輩樹立良好典範,表達深深敬佩與感謝,希望未來繼續借重其教育專才及長期累積的經驗與人脈,持續提供市政府及站在第一線教師與同仁們的鞭策與鼓勵,語畢獲全場掌聲肯定。
林市長向加入行列的七位新任校(園)長致賀並表示,今日交接是責任的開始,也是責任的承擔,每位都是經過公平、公正與公開的遴選,激烈的競爭脫穎而出,欲展教學的理念與抱負,期勉未來繼續秉持信念,和學校的主任與師生通力合作,共同為本市莘莘學子,打造理想、平安與幸福的優質就學環境。
林市長還說,學校是個微型社會,為國家栽培棟樑,孩子是城市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教育是百年事業,亦是百年的良心工作,他向所有校長與教育同仁表達崇高的敬意,讓孩子獲得良好的受教品質。
林市長期勉新任校長,找出學校經營特色,跳脫既有框架,因地制宜,以基隆所具有的資源,為孩子找出最佳的學習條件與資源。如果遇到困難與法令制度上的制約,亦能提出,共同在制度上調整精進,也可向中央反映,以因應全球化潮流,唯有孩子得到良好教育,社會才能全方位進步發展。
教育處表示,本次宣誓就職的11所學校校(園)長中,連任的為深澳國小校長蕭玉盞;轉任3人是八斗國小校長施奈良、成功國小校長羅世彬、隆聖國小校長魏川淵;新任7人,安樂高中校長方保社、建德國中校長徐仁斌、信義國中校長莊焙琪、太平國小校長陳建文、八堵國小校長柴成瑋、瑪陵國小校長詹麗娟、建德幼兒園園長江舒昇。
104年計有7位校長退休,其中瑪陵國小前校長陳柔姝、隆聖國小前校長余德豐等2位校長已於2月退休;安樂高中校長許清和、建德國中校長沈廷平、信義國中校長林俊英、八斗國小錢彩雲與建德幼兒園園長陳麗琴,將在今年8月1日退休,牽動前述7所學校及成功國小、八堵國小與太平國小,共10所市屬學校校(園)長新任與異動。
2015世界盃機器人大賽冠軍 東山高中學生脫穎而出
臺北市私立東山高中國中部許哲銘、徐嘉品、宋姝賢以及張詠翔四人,以及其他3位台北市國小學生組團,代表台灣參加2015在加中國大陸舉辦的世界盃機器人大賽(RoboCup Junior, RCJ),擊敗十四個國家,成功拿下14歳組跳舞機器人冠軍!
在長達半年的訓練過程中,他們不僅要學習機構動手組裝機器人、撰寫程式語言,比賽時還畫上民俗臉譜,和機器人一起跳八家將,手持神器跟著舞曲節奏擺動,以科技加入傳統的創意果然獲得評審青睞,擊敗各國好手拿下世界大賽第1名。
東山高中機器人社團顧問宋德震表示,「學生最大的挑戰,是所有結構和機構設計都是由「積木」組成,透過編寫程式,利用控制器驅動馬達,讓機器人做出一連串仿真動作。由於不是一體成型,機器人移動關節時,慣性作用常造成零件鬆脫,再加上必須反覆練習找出程式錯誤,都是必須克服的難題。跳舞機器人就是利用聲音的物理特性,同時讓學生在組裝時,觀察到摩擦現象以及力對運動的影響,讓科學教育可以從實作當中,不單單只有知道科學的原理,而知道原理如何應用在創作上面。」
八年級的徐嘉品多才多藝,不僅學習機器人,自幼學習國標舞的他也曾拿過國標舞賽冠軍,在校內樂團中也正在努力學習低音號。
至於三位七年級新生宋姝賢、許哲銘、和張詠翔都是機器人競賽的常勝軍,選擇就讀東山,正因為校方的重視與積極推展,加上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升學成果,讓孩子們得以兼顧課業和興趣專長,受到家長一致的肯定與推薦!
台鐵桃園新站啟用
桃園市長鄭文燦26日出席台鐵桃園新站啟用典禮時表示,桃園新站的啟用達到「設施更完善、服務更貼心、行人更安全、車流更順暢、前後站打通」五大目標,他會以「鋼鐵人的意志」及「理性的溝通」和中央協商,推動桃園鐵路地下化早日定案,讓桃園鐵路地下化成為北台灣鐵路地下化的最後一塊拼圖,北北桃成為一小時生活圈。
鄭市長表示,桃園是全國第二大站,每日旅客有超過10萬人次,台鐵桃園新站啟用是桃園地方發展的喜事,也是台鐵邁向「新台鐵」的重要里程碑。新市府自上任後半年內,就與台鐵密集協商,包括站內、站外、前站及後站的設施如何改善。在新站啟用前,市府已經完成前後站的車流動線規劃,完成無障礙設施,更將站前廣場阻礙行人動線的政令宣導看板及花台全部拆除,重新規劃停車區域,讓站前廣場更順暢,近期內,也將設置站前廣場風雨走廊,方便旅客出入。市府正在整修延平地下道,完成後會讓地下道更明亮乾淨與整齊。此外,市府也會協調客運業者自站後發車,調節前後站旅客比例八比二的不平衡現象,目標是希望成為六比四,均衡前後站發展。
鄭市長指出,原本台鐵把桃園新站稱為「臨時站」,但因為實際上要使用很多年,所以他向交通部建議不要稱為「臨時站」,而稱作「新站」。至於舊站,市府會與台鐵局協調,把候車空間能活化再利用,打通售票處,讓舊車站的候車大廳與跨站天橋完全連結,讓前後站成為一體,舊站成為新站的延伸,市政府計畫在舊站設置「桃園旅客服務中心」,提供更多的旅客服務資訊,讓每一位進來桃園的觀光客及旅客,都有充分的旅遊交通資訊、便捷貼心的服務。
鄭市長提到,他對台鐵是很有感情的,算是半個鐵道迷,就讀建中時期每天早上搭5點58分的火車,一路經過鶯歌、山佳、樹林、板橋到萬華,再走路到建中上學,擔任國會助理時期也是搭火車通勤到台北。看著這個歷經半世紀的桃園車站,今天有一個新面貌,不但是節能減碳的綠建築,也有無障礙的空間,就像是「麻雀變鳳凰」。未來桃園車站有捷運綠線、捷運棕線、台鐵捷運化等三線共構,將成為北桃園最大的轉運中心,未來發展絕對可以期待。
針對鐵路地下化的政策,鄭市長強調,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絕對不是吵架,也不需互相推卸責任,而應以追求國家更好的建設為目標,才是桃園市民以及市府團隊追求的。桃園新站的啟用與臨時軌道的舖設,並不影響高架化或地下化的抉擇,因為地下化工程也需要臨時車站與臨時軌道。他會堅定、理性與中央協商地下化方案,盡力縮短工期、節約預算並克服工程困難。
鄭市長也表示,一旦鐵路地下化定案,市府會在桃園及中壢兩大都會區,取得新的道路、新的土地,符合國發會審查標準:跨域加值、聯合開發的TOD(大眾運輸導向)發展模式,桃園市政府願意把聯合開發的成果與台鐵共享,讓台鐵共同參與桃園的都市建設,都市建設開發的成果,也可挹注台鐵的交通建設的成本。台鐵在桃園除了現有6個站以外,未來會增加國際路站、永豐路站、中原大學站、平鎮站,以及開放富豐的富岡維修基地員工通行站,共10個車站,加上1個員工站開放使用,就是「十全十美再加一」,這是桃園交通建設的新時代,市府會盡全力支持鐵路地下化,並且以車站帶動桃園的建設。
鄭市長也特別提到,桃園市政府團隊中,有很多成員來自交通部,包括交通局長高邦基來自公路總局,秘書長游建華來自高鐵局,地政局長陳錫禎曾在交通部服務,勞動局長潘鴻麟是台鐵工會秘書長,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何煖軒曾任交通部次長,負責鐵路地下化的劉進豐參議,一個月前還是鐵路改建程局總工程師。
鄭市長說,桃園市政府跟交通部之間溝通不會有障礙,他會以鋼鐵人般的意志,理性溝通的方式,堅定不移的往鐵路地下化方向前進。
鄭市長重申,桃園一年創稅1,800億,但是每年約只用900多億預算,工業總產值3.2兆,全國第一,對台灣的貢獻很大。此外,桃園是台灣人口成長最快的城市,每年增加5萬人,桃園更是國家的大門。因此,桃園的建設規格,應該用適合大都會發展的規格,期盼鐵路地下化可以早日定案,完成北台灣鐵路地下化的最後一塊拼圖,讓北北桃成為一小時的首都生活圈。桃園市政府會用最大的力量完成這個夢想,奠定桃園百年建設的基礎。
打造永春陂閒置營區為臺北第一個都會型濕地公園 柯P拍板定案
位於信義區松山路底國防部閒置的「永春陂營區」土地即將交由臺北市政府接續管理,臺北市長柯文哲於7月22日召開專案會議拍板定案,決定朝恢復生態濕地的方式復育,面積約3.43公頃,工程費用不會超過9000萬,預定在107年4月底完工,將永春陂打造成為臺北市第一個都會型濕地公園。
臺北市長柯文哲說,目前閒置的永春陂營區面積約3.43公頃,其中臺北市的土地占52%,國有地占40%,私有地占8%,超過9成以上的土地都是公有地,本來規劃要興建2千戶以上的公共住宅,但經由彙集各方專家學者的建議後,決定以恢復歷史原貌的方式改造為濕地,為市民多添加一塊都市綠地,提供多樣性的生物棲息的空間,與大自然共處。
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強調,配合濕地法在今年2月2日公告施行,臺北市已開始著手規劃都市濕地系統,在親自主持召開3次的專案會議,聽取專家學者的建議,適時調整策略執行方向,目前決定先推出劍潭濕地公園及永春陂濕地公園,其中又以永春陂最具先天優勢,獲所有專家學者一致認同,將會是臺北第一個都會型濕地公園,相信可寫下臺北都會濕地的新頁。
國立臺灣大學教授郭城孟說,很高興可以看到臺北市政府正在推動都市濕地系統,尤其是現在的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臺北市夏天的平均溫度慢慢在上升,若能有濕地系統來調節氣候,相信所有的市民都能獲益,有這樣生態與永續觀念的市長是市民所樂見的。
永春陂是一塊被四獸山環繞的天然凹地,依據文獻紀載,百年前曾是陂塘,儲水甚豐且景色秀麗,清朝光緒年間臺灣巡撫劉銘傳時常至此盤桓,泛青舟吟風月。但後來因流路阻塞,陂床淤積而成為耕地,最後又因山上開採煤礦,泥沙受雨沖刷流入陂中而逐漸乾涸。
大地處長黃立遠指出,永春陂具有成為濕地公園的天然條件,在地形上,永春陂匯集了四獸山的其中兩條溪流,集水面區約56公頃,水源豐沛無虞,而濕地的蓄水面積約1.3公頃,蓄水量可達1萬4千噸,不僅可降低都市熱島效應,更可以在防汛期間降低既有都市排水系統的負荷,避免其他地區淹水,也提供超過263種的動植物棲息空間,一舉多得。
荒野基金會執行長林金保也說,濕地具有淨化的效果,應該要永久保護,這麼一大塊的生態濕地就在市中心旁,落實環境共生的概念,對於各類生物都是福音,未來市府可以結合周邊的學校或是NGO團體來協助生態解說,讓生態永續的觀念永遠傳承下去。
北市府說,永春陂濕地公園規劃以入口廣場及生態島為主,另外將保留部分既有營舍改造為環境解說的空間,結合民間團體參與營造成為環境教育場域,採減法的構想希望不要添加太多人工構造物,與生態取得平衡,預估工程費用不會超過9000萬,預定於106年1月開始施工,107年4月底完工,屆時市民將多一塊親水綠地可遊憩。
原住民族詩歌音樂會 朱立倫與原住民族朋友同饗天籟
新北市政府與各教會在市民廣場共同舉行「文化流轉‧原音不絕」原住民族詩歌音樂會,朱立倫市長1 日特地到現場,與來自新北市及全國各地的原住民族朋友同樂,一同欣賞好聽的歌曲。
朱立倫致詞時以布農族語、排灣族語、泰雅族語等原住民族語言向大家問好,他表示透過宗教的祝禱、原住民的歌聲,共同祈求全民平安,也感謝來自國內外的神父、牧師及宗教界的先進參與活動,把愛傳到各地。
活動中,比利時籍的天主教台北總教區杜仁神父也帶領市長及各教會的牧長,共同為八仙塵爆傷者與逝者虔誠祈福,祝禱一切平安。
原民局表示,1日在市民廣場的詩歌音樂會和2日在新北藝文中心的當代藝人演唱會,都是將原鄉部落的懷古之情與來到都市的思鄉情懷,藉由歌聲傳唱,撫慰著原鄉移居都會區的原住民族朋友,用音樂讓彼此聯繫,讓新北市成為原民的新故鄉。
8/1活動有來自天主教旅北布農族團體、鶯歌陶士天主堂、天主教旅北原住民教友傳協會等 12 個不同團體所組成的詩班,以及民歌之父胡德夫在現場演唱黑人靈歌《 Were you there 》,曲曲動聽,以美聲傳遞希望,帶給市民美好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