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人士的七個好習慣
自我領導力教育,是根據美國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博士的著作《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所發展出來的一套完整的品格及生活技能教育系統,它能夠引導孩子積極發揮個人天賦,培養出面對二十一世紀所需的能力。柯維博士將人類社會中許多亙古不變、放諸四海皆準的價值觀與原則,整理成七個習慣:
習慣一:主動積極,做自己的主人。
習慣二:以終為始,凡事設目標、訂計畫。
習慣三:要事第一,先工作,後玩樂。
習慣四:雙贏思維,要人人都能贏。
習慣五:知彼解己,先聆聽,再開口。
習慣六:統合綜效,強調團結合作力量大。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感覺最好。
深耕汐止培養藝文人才 汐止人文藝術多元發展協會理事長 周孟峰
我出生台南,後來到汐止來發展,並在此結婚生子創立事業,現在是擔任春日采霓國際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會投入汐止人文藝術多元發展協會,其緣份始於民國九十八年時,當時我參加汐止中小學家長會長的聚會,在那個場合中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對汐止在地的藝文發展都很關心。汐止本身是個在外界感覺比較以工商發展為重心的地方,在那之前汐止並沒有在藝文領域有什麼大的發展,在聚會時大家就討論是否來辦一個藝文的活動,既然當時我們自己的小朋友很多都有參加一些學校藝文音樂的社團,乃至於參加表演,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試著讓我們大人也集合在一起,共同為汐止民眾的藝文發展做一點事?
就是因緣於這樣的契機,並且後來有得到包含廖正良議員以及一些汐止在地前賢的支持,我們就真的做起來。從民國九十八年起,我們這一群關懷地方藝文的朋友,便連續舉辦了兩屆汐止市中小學校聯合音樂會,當時汐止人文藝術多元發展協會還沒正式成立,但我們的活動已經獲得很大的迴響。我們的構想,先從音樂做起步,再拓展到其它藝術領域。我自己本身也是有著音樂底子的音樂愛好者,過往曾當過台南市青少年管樂團的長笛手、台北世紀交響樂中心長笛手,以及金門班超軍樂隊的指揮,在小孩長大後,我則擔任樟樹國中管樂後援會的會長。現在結合更多不同領域的藝文同好,我們決定不僅僅是音樂,也朝包含攝影、美術、書法等多元化發展。隨著我們想投入的項目越多,大家就覺得應該要創立一個團體,讓活動有組織,這才創立了汐止人文藝術多元發展協會。也就是說,我們在真正有協會前,已經在汐止投入服務兩三年的時光了。
協會是在101年底立案成立,於102年的1月開始對外正式以協會名義舉辦各種活動。很榮幸當年我們去拜訪汐止區長徐開宇先生,他也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另外我們也獲得汐止在地很多工商界朋友的肯定與協助,包含日月光家飾、雍和文教基金會等,都給我們很多幫助。從一百零二年三月起,我們陸續辦過「汐止‧我的家」聯展、102年仲夏夜音樂會in汐止、以及秋詩篇篇國樂音樂會等活動,當年年底也協辦「希望亮起來」聖誕點燈音樂會活動。
到了今年度,則舉辦汐止管弦練習營、童真五月映慈暉、103年仲夏夜音樂會in汐止等活動,可以看出活動的領域已經真正跨出音樂,而在攝影、美術等領域都有做推廣投入。
其實汐止本身當然有好的音樂資質,有著包括樂友青少年管弦樂團及LAMIGO樂團等優秀團隊,另外汐止秀峰國小合唱團,則是幾乎年年參加音樂比賽都會得獎,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但除此之外,在過往,大部份汐止在地的學校音樂團體去外頭參與表演,成績普遍不理想。我們協會成立後,也積極協助在地的各種包含音樂、美術等發展做深耕。
例如今年將和日月光家飾展覽館合作,要在那邊舉辦獨奏或小團體音樂會,其目的是要提昇本地學生的臨場反應。因為過往經驗,每年我們汐止子弟去外頭參加比賽,賽前通常都只能在自己家或學校有限的場地做練習,往往到外頭比賽,一進入陌生比較大型的表演舞台,會有些怯場以及適應上的問題,這讓他們的表演成績打了折扣,因此我們就希望有一個比較大的、正式規格的表演場域,讓他們在正式比賽前先練膽量。我們也透過獎學金等,期望讓學生有好成績。
汐止的人文藝術發展,還有非常大的空間,我很榮幸受委託擔任創會的理事長,和所有關心汐止的專家前賢們,共同努力,為這汐止這塊土地打拼。也歡迎我們汐止地區,對於人文藝術關心的朋友們,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追求終身學習和志願服務 中華民國紳士協會汐止分會會長 馬幼禎
中華民國紳士協會汐止分會到今年已邁入第十八年,總會則已有二十二年的歷史。最早的時候,是在民國81年的時候,當時是個男性的成長團體,其背景是,當時婦女已經組織各種的婦女會團體,就有人反應,婦女們天天來學習成長,為什麼老公們都在家休息偷懶呢? 就是以這樣的角度思考,把男性集合起來成立了成長班,而也因為學習的成果很好,進而成立一個社團,這就是紳士協會的由來。紳士協會之所以取名為紳士,是因為強調我們做人要像紳士一樣有禮,其就好像婦女會一樣,都是以服務為主。目前全國有在運作的有三十四個分會。
汐止分會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首任會長是高敏達。十幾年間成長很多,其中第三、四屆的汐止分會長會長廖茂己,後來也當選總會的第十任總會理事長,他積極推動和宣導志願服務的價值。邀請全國各分會優秀菁英加入秘書處服務團隊,以首重效率、服務熱忱來貫徹協會宗旨,在其任內總會會員人數已達2150人以上。協會不限只有男性才能加入,但目前汐止分會只有男生。雖說如此,每個會員的配偶,都是背後的支持力量。
協會的三大宗旨是(1)提倡溫馨美滿家庭,促成兩性平等社會。(2)配合政府推動社區家庭教育,從事志願服務。(3)落實社區服務工作,建立和諧多元的社區文化。
紳士協會的兩大志業則是終身學習以及志願服務。在終身學習方面,我們每年都會和汐止一所學校辦紳士大學課程,例如今年是在青山國中,明年則會在秀峰高中。從創立以來,我們每年都會選擇一所學校合作,十八年來也走遍全汐止的中小學校,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終身學習的精神落實在汐止的每個角落。原則上每年三月開班,六月結業,學員於結業時會取得證書,並且我們協會是「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認證」的機構,我們持續提倡終身學習,要落實社區教育。除了春季班外,我們會員還會舉辦成長班。
在志願服務方面,所有紳士協會會員都有成為終身志工的理念,雖然每個會員本身都有自己的繁忙的事業發展,但當紳士協會在投入各種服務的工作,如參與救災、協助社區扶助工作時。許多人都願意放下手邊工作,無條件地做付出奉獻。
我們歡迎汐止在地民眾加入紳士協會,我們不像獅子會、扶輪社等有一些政經財力的門檻,我們協會裡各行各業的朋友都有,也不限於只有大企業老闆,在協會裡有很多都是中小企業的負責人或中堅幹部,共同的理念就是願意投入服務的志業。要加入協會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先參加過紳士社會大學課程,也就是要先投入終身學習,才能加入會員。我們鼓勵民眾們,終身學習也終身服務,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社團。
原始人家族
*本單元由我的家藝術畫廊 徐琬婷老師指導提供學生作品
在孩子們心目中,原始人是什麼樣子呢? 平常看電視看卡通,他們可以看到從前從前,早到幾千幾萬年以前時代的人類,當時和現代的社會是完完全全不同的,那時的人類必須處在大自然,和野生動物共處,生活也比較不容易,但從某方面來說,也比較充滿冒險刺激。透過孩子們天真及富有想像力的畫筆,他們用童稚純真的心靈想像,描繪出他們認知中,原始人的樣貌。
新北市立圖書館汐止分館啟用 使用者感覺貼心
繼「觀火車」的平溪分館、以「科學」為主題的蘆洲分館、與「菜籃族秘密基地」的土城分館之後,新北市立圖書館汐止分館8月22日落成啟用,副市長侯友宜表示,汐止分館利用原汐代表會閒置空間,以「讓所有使用者感覺貼心」的設計概念整修改造,同時提供「筆談」與「悅讀福袋」等多元平等服務,希望能照顧到所有讀者,讓閱讀環境更友善。
文化局長林寬裕表示,汐止分館將閒置空間活化,並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融入便利、多元關懷與安全的設計概念,進行環境改造,採光明亮開闊的閱讀空間;無高低落差、動線流暢、淨寬120公分寬敞的走道;櫃臺、電腦檢索區65公分高的桌面設計、輪椅專用的座位設置,方便輪椅使用者進出;沙發座椅設置扶手;樂齡書架上裝設檯燈;以及便利語言障礙者使用的「筆談」服務等各項貼心設施與多元化平等服務,讓市民在喧囂城市中,可以恣意享受舒適的閱讀空間。
圖書館館長唐連成指出,汐止分館位於汐止區行政中心五樓,面積約1,209平方公尺,規劃有兒童圖書區、一般圖書區、樂齡資源區、期刊書報區、自修室、多功能活動室等,提供約22,000冊藏書,為新北市第32座完成閱讀環境空間再造的圖書分館,希望透過嶄新的閱讀氛圍,讓社區居民可以享受舒適的閱讀空間。
唐連成表示,有鑑於區內許多新住民、隔代教養家庭對於幫孩子挑書常有協助的需求,圖書館特別設計「悅讀福袋」,推出「閱讀『袋』著走」服務,將童書及主題圖書裝成一袋,讓家長與無法長時間停留的民眾可以直接帶著走。為讀者挑書、選書,除了讓讀者免去挑書之苦,同時向讀者推薦被媒體或排行榜忽略的好書,引導、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
報業的關鍵數字
獨家汐止報2014年9月1日
(文/張淯)一年前,繼巴菲特積極收購全美地區性報紙,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以2億5千萬美元買下《華盛頓郵報》,今年,華碩創辦人之一謝偉琦和香港任德章以4億7千5百萬美元買下擁有97年歷史的《富比士》,為許多幾乎聽到喪鐘敲響的紙媒,燃起一線希望。
紙本媒體營收下滑,不只發生在美國,連中國與印度等急速發展的國家,都已收緩成長趨勢。為何這些人卻反其道而行,紛紛收購紙本媒體?
如果細看美國報業的數字,會發現美國報業協會(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所統計的整體營收數字,雖然2012的386億美元,到2013年的375億9千萬美元,呈現2.6%的下滑,但就發行量來說,卻逆勢成長3.7%。
進一步深究時,會發現營收下滑,主要是平面廣告所減少的8.6%,近173億美元,填補不了數位廣告1.5%的成長率所貢獻的34億2千萬美元。
在台灣,因為幾大報系萎縮嚴重,數位媒體還看不見春燕的情況下,對於報業的未來,多半也抱持悲觀。影響所及,也讓我們習慣用放大鏡,甚至是被扭曲的哈哈鏡,去解讀我們的未來。
但上述那些人,顯然不這麼想。在今年八月,《華盛頓郵報》公布七月份官網的點閱率,創華郵報史上最高紀錄。原本唱衰貝佐斯,認為過去一年華郵營收沒有明顯起色的「觀察家」,也紛紛力讚,貝佐斯以低價買下數位內容還大有可為的華郵,實在太有眼光。
如何從這些人的實驗,為紙媒過渡到數位媒體的路徑,吸取屬於自己的養分,爭取華文世界的發聲位置,正是我們當前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