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只是路過 現代詩展看見屏東風光

屏東現代詩展於台北齊東詩舍展出。

文、圖:編輯部

灣文學館齊東詩舍與屏東市府攜手,舉辦「屏東現代詩展」,盼眾人對於屏東的認識,除了旅行的路過,還能透過現代詩作,留下更多人文印象。

1815年的台灣鳳山縣港西里阿猴街的一座書院門聯,以「屏臨太武、東樹風聲」起首,之後經幾番改隸,日治時期將這片位於台灣最南端的土地稱為「屏東」。

台灣文學館齊東詩舍與屏東市政府文化處合作推出的「山巔水湄,歌詩島嶼之南-屏東現代詩展」即日起至明年9月29日於台北齊東詩舍展出,詩人張曉風、李敏勇等人今天出席開展典禮。

「車過,常是台灣詩人在描寫屏東的起首式」台灣文學館長蘇碩斌致詞表示,就像詩人余光中的作品「車過枋寮」,許多人對屏東的印象,就僅是開車匆匆路過,很少有親自體驗或更深度的認識。

蘇碩斌指出,描寫屏東除了第一層意義山海美景的印象外,其次屏東還擁有「車過」就看不見的台灣深刻歷史,如牡丹社事件。第三層意義還有台灣東西邊文化地景人文的交錯匯聚。

蘇碩斌說明,這次的屏東現代詩展,不獨以「屏東詩人」為內容,展出的詩作以彰顯屏東特色,主題依地理書寫,歷史敘述和族群匯聚交融聚焦呈現。

故鄉在屏東的張曉風致詞時提到,余光中的詩作「讓春天從高雄出發」,她開玩笑的說:「這點我對余光中非常生氣,因為春天應該是從屏東出發才對。」

張曉風說,透過這次現代詩展看見詩人們傳遞對屏東人文地景的情感和訊息,「世上沒有永恆,但有個山寨版的永恆,那就是文學,我現在年紀大了,但從年輕時就喜愛的文學,到現在依然是我非常虔誠的信仰。」

張曉風認為,世界上一切眼睛所見的東西,都是會消失的,「而在人間接近永恆的就是詩了」,即便伴隨在埃及木乃伊旁的也都仍是詩,所以只要是人類還存在的現實世界裡,「詩便能永恆存在」。

在高屏地區成長的李敏勇認為,故鄉在另種意義上,有著像母親的懷抱,像父親的堅強意志,希望透過這次屏東現代詩展,「讓台灣各地的人們,不再只是從車過旅遊美景,而能透過詩歌文體,體驗並了解屏東的人文地景、自然生態、族群歷史、物產民俗等,不一樣的屏東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