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編輯部
統計顯示,近10年來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進一步分析發現,55歲以下高血脂患者大增是重要原因,因血液中壞膽固醇濃度過高,若無法好好控制,恐暴露於心肌梗塞危險之中。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17年十大死因,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高居第2名及第4名,每當天冷心肌梗塞患者也會激增。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李貽恆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根據最新健保統計顯示,近10年來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
李貽恆說,2009到2015年之間,5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心肌梗塞發生率持續增加,男性的發生率從每1萬人2.7人攀升至3.5人、增加近30%,女性則增加約29%。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高血壓、糖尿病的比例都沒有增加,高血脂患者卻增加近20%,顯示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相當顯著,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LDL)也成重要關鍵。
李貽恆解釋,多數心血管、腦血管患者由於血中壞膽固醇濃度過高,會附著在主動脈血管壁上導致血管阻塞、動脈硬化,進而引發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血栓等疾病。
根據國際研究指出,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每升高39mg/dL,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將增加22%;國外大規模回顧性研究也發現,曾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旦壞膽固醇控制不佳,復發風險高達25%。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指出,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壞膽固醇指數應控制在70mg/dL以下,但未達標患者多達62%,代表曾發生急性冠心症的患者在現行藥物的輔助下,很可能仍暴露在復發及猝死風險中。
吳彥雯說,過去大多以「史他汀類」藥物治療,用藥劑量每增加1倍,最多可降低6%壞膽固醇,但若為了降低壞膽固醇而大量用藥,患者可能出現肌肉痠痛、影響肝功能等副作用。
近年有科學家發現讓壞膽固醇居高不下的關鍵,是一種名為「PCSK9」的酵素,此酵素會阻礙壞膽固醇代謝,使壞膽固醇不易下降,因此發展出PCSK9酵素抑制劑,有助代謝壞膽固醇,突破現行治療瓶頸。
為此,台灣7大學會2017年共同制定「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建議使用高強度史他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壞膽固醇仍無法達標,建議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且呼籲高風險病人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才能遠離復發及猝死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