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為改善鐵路沿線平交道與中央地方積極溝通

文:劉孟儒|圖:取至網路示意圖

了消除鐵路沿線平交道之阻礙,提升地區交通安全,同時創造都市更新之契機,近年來,各縣市政府紛紛推動鐵路立體化作業,為使地方政府所提計畫能合理估算臺鐵局營運成本及收入,儘速達成共識,臺鐵局於今(109)年7月訂頒「鐵路立體化及廊道平台建設財務虧損補償之協商機制」,未來與地方政府協商溝通補償措施時將有所依循,有助於共同成就地方都市發展之願景,創造雙贏。

依據交通部頒訂『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作業要點』之規定,只要涉及臺鐵局管有用地規劃及地方政府補償優惠措施,均需臺鐵出具同意函。基於共同促進地方發展之前提,臺鐵局在張政源局長上任後,化被動為主動,針對已完工之鐵路立體化地區,積極推動鐵路站區開發活化;尚未核定之鐵路立體化計畫,則主動盤點尚未開發但具開發潛力之資產,積極與地方政府進行溝通協商,並於今(109)年建立財務虧損補償協商機制,此機制參採近年協商經驗並依據現行立體化要點繪製出流程圖,且進一步彙整相關作業指引(Guidelines),主要範疇包含立體化站區規劃、新增成本及收入分析、補償優惠措施之相關構想及注意事項等,有助臺鐵局與地方政府及早進行溝通協調,加速建設計畫審理作業。

回顧國內都會區鐵路立體化建設,目前已完工建設主要位於大都會區,而中小型都市則以員林市區鐵路高架化較具代表性,無論立體化建設位於大都會區或中小型都市,都應該積極思考結合車站周邊土地整體開發規劃,方能提升計畫整體效益,並使外部效益內部化,如此亦可改善臺鐵局可能面臨因立體化所導致成本增加及營運虧損之問題。

臺鐵局表示,近年來地方政府所提鐵路立體化規劃範圍多屬中小型都市或是市區外圍城鎮之立體化延伸計畫,其目的更著重於活化鐵路兩側土地,促進都市發展,提升環境品質及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然而,據運研所研究指出,中小型都市採用相同鐵路立體化型式時,每公里建造與營運維護成本亦與大型都會區相當,但因其運量較低,更易使臺鐵局財務負擔加劇。

展望未來,透過此次建立財務虧損補償協商機制,可望提升計畫整體效益,讓臺鐵局在可增益收入的原則下,配合地方推動鐵路立體化建設。長遠來看,則有助於臺鐵局奠定永續經營的利基,並成就地方都市發展之願景,共創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