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

文:劉孟儒|圖:編輯部

(12)日臺北市長柯文哲至臺北捷運北投會館國際會議廳出席「2022首長共識營」,他在致詞時表示,從2020年1月到現在全世界已歷經2年的Covid-19,一般來說新聞事件佔據媒體頭條4天以內就會更換,但惟有過去2年媒體的標題一直是Covid-19,重大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柯文哲認為,到現在為止臺北市做得還算好,防疫、紓困、振興、轉型,面對Covid-19不能只純粹思考防疫,雖然防疫本身就很複雜了,因為防疫包括預防、治療、限縮疫情,要讓它對社會的影響越低越好;紓困的部分則是,在過去2年當中,世界的經濟還是在成長,包括臺灣在2020年也有1.5%的經濟成長率,到2021年還可以到5%以上。表面上在成長,有些行業更是比平均更高,倒過來看則表示,有許多人是低於平均值或負成長的。從社會局的數據來看,領薪水的與作股票的沒什麼影響,但社會基層真的傷得很重,紓困確實是大問題,疫情導致了貧富懸殊也是大問題,這是在執政時必須思考到的;在振興方面,柯文哲表示,產業有受傷,政府還是要想辦法在疫情過後能夠迅速恢復;柯文哲強調,最難的是在轉型的部分,這也是到目前為止臺灣社會面對新冠肺炎時,做的最不理想的,人家說危機就是轉機,結果臺灣並沒有利用這個危機做更好的轉型。印度13億人口,因為疫情的關係,現在全部改為電子身分證,是逆勢作戰。而臺北市在秘書長陳志銘領導的團隊下,這段時間成立大數據中心、資料治理委員會與市政府e化,這次疫情中臺北市政府改變最多的是視訊會議,以前大家都不習慣且不喜歡使用,這次就不得不用了,視訊對運作的效率提高相當多。

柯文哲補充,臺北市是最不需要擔心停課的地區,因為停課時,視訊與遠距教學系統都能派上用場。所以在轉型方面,臺北市比起其他縣市政府與中央政府都做得比較多,但現在也在思考轉型能不能做的更多,因為「好,永遠可以更好」,必須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疫情。

對於今年是最後一年的任期,柯文哲提到,其實是剩下10個月而已,所以今天開會有幾件事情很重要:第一,要回顧過去7年做了多少事情,要整理出市府做出了哪些政績;第二,就算是10個月也要認真做;第三,在卸任那天,有哪些要移交給下一任政府的,其實自己認為不只是移交給下一任政府,而是要跟臺北市民交班,包括5大市場的改建、社會住宅的建設與營運精進、社子島等。柯文哲特別提到社子島是大問題,他說明,目前環評已經過了,將送予中央,社子島與士北科技園區在將來的15年,成為臺北面貌改變最多的地區。

柯文哲表示,西區門戶計畫、東區門戶計畫雖然大致底定,但現在才蓋到一半而已;目前22個新創基地只開了13個;商圈、市場、夜市的振興計畫也還在進行,一年內應該無法全部完成;昨天自己到了公館商圈,比起以前是絕對好很多,但能不能做得更好,也是一定有的,有交代產業發展局局長林崇傑要整合電子支付;北流、北藝、大巨蛋方面,在任內都完工了,但是營運的前1、2年,會是在下任政府的開始,這也是個大問題,如此大的場館要有效的運作,是必須花時間的;臺北市要將所有的停車柱e化(智慧停車柱)在一年內是做不完的,也是個問題;翡翠水庫原水管也是蓋到一半;2000多億的大建設「環狀線」才是大問題,環狀線在後面要綁TOD計畫,TOD計畫要綁EOD計畫;15年內70%的校舍要改建;昨天也特別把衛生局找來開會,如果給衛生局30年的時間,要將整個市立聯合醫院體系,包括醫院與健康服務中心,要如何重新布局。柯文哲提到,林林總總說了很多,可以預期10個月內是做不完的,都要移交下去,其實最理想的是可以相當確定,不管未來是誰上任都不能改變大計畫與方向。

柯文哲延伸說明,自己在研究的是臺灣在2000年以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答案就是2000年以後臺灣就沒有長期計畫了,絕對沒有一個政府在做30年計畫,特別是有任期的民選政府。所以這2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將過去7年做的事情做整理,還要預想8年任期結束後可以做到什麼程度,最後10個月還有什麼要衝刺的、還要再做的。柯文哲說,要移交給下一任,甚至不只下一任的臺北市政府,有哪些是要留下去的,大方向是什麼,方向是否正確,如何確保之後的人可以很精確的執行計畫,是自己念茲在茲的,嗡嗡嗡還是個文化,做事認真也是種文化,還是要在體系中建立這些文化,所以企業文化的養成不是一天,需要很長的時間,只有10個月還是要繼續努力,讓企業文化更加落實,開始工作。


柯文哲在會前接受媒體聯訪。媒體詢問,今年是最後一屆共識營,有沒有什麼期許與交班的部分?

柯文哲表示,離卸任還有很長的時間,最後一年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有3件事情。第一,整理過去7年做的事情;第二,今年要做的;第三,如果在今年沒有完成的,必須移交給下一任政府的要列出來。每一樣都要做成紀錄,市政是連續的,今天要做的事情還是很多。

媒體詢問,市長怎麼看外界分析黃珊珊跟市長一樣在第一次參選的時候,可能在7、8月出現黃金交叉?

柯文哲表示,還是認真工作,距離7、8月還很久。

媒體詢問,陳思宇說黃珊珊現在是一個人大戰二魔?

柯文哲說,也沒有這麼嚴重,要把所有的競爭對手視為Partner,是競爭也是夥伴,不必把人家當敵人。

媒體詢問,目前民眾黨有許多提名人選都有傳出爭議,小商人爆料民眾黨跟嘉義的蕭家班有合作的關係?
柯文哲回應,最近有2位被提名人撤銷提名,反省過後還是認為是中央黨部不對,自己是很強調SOP,一開始在設定提名標準,當時還要求要申請到良民證,怎麼想也沒有想到寫「5年前有酒駕不准提名」,這不會寫在裡面,後來提名後就會出現這種過去有酒駕的歷史,在前幾天開會也應社會需求,將酒駕問題重新寫進提名辦法,但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是種精神,也要謝謝他們說不要造成黨的困擾,就自己退選了。一個新興政黨,常常思慮不周,沒遇到也不會想到,所以酒駕在提名辦法會修訂,同樣寫很清楚如果過去有犯罪紀錄,到什麼程度是能接受與不能接受,規則要重新釐清楚,目前該選區還沒提名完畢,社會上也不能說過去犯過罪就完全排斥他,不然為什麼要有更生人保護法,提名辦法會修得更完整、嚴謹,而對於社會上的人還是要與人為善。

媒體詢問,怎麼看因為缺蛋問題,農委會說從今天開始每臺斤要上漲2元?

柯文哲表示,通貨膨脹是今年的大問題,當然原因很複雜。以市長的身分關心的不只是蛋多2元,還有過去2年臺北市的營運成本增加了16%,就像是有時鋼價增加到45%,所以很多政府的公共工程現在面臨很大的問題,通貨膨脹是今年政府跟民間的大問題,要好好應付。

媒體詢問,鄭運鵬說物價上漲薪資也會跟著上漲,市長認同他說的話嗎?

柯文哲回答,今年公務員薪資要增加4%,坦白講大概會被通貨膨脹抵銷掉,至於民間公司是不是有辦法同樣增加4%,是很大的問題。不管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是民間企業,都必須要審慎以對。

媒體追問,會不會覺得鄭運鵬的想法不知民間疾苦?因為大家都在講說沒有漲薪水,他又說這對國人是正面的訊息,市長認為是正面的嗎?蔡壁如覺得說是幹話治國。

柯文哲表示,通貨膨脹是今年的大題目。另外,不知道他(鄭運鵬)的經濟學是念哪本教科書的。

媒體詢問,趙少康喊話說,不要讓民進黨坐收漁翁,並Po出與市長同框照片?

柯文哲說,做什麼事情不要純粹用政黨的角度思考,有時候跳出來從社會、臺灣與世界的角度看,邏輯會不一樣。

媒體詢問,燈節要登場了,但是陳思宇現場有一個攤位,上面還放上民眾黨的人選與看板,被認為說有寄生燈節的疑慮,市長怎麼看?

市長表示,大活動很多人會來蹭聲量,如果是合法合理也沒什麼好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