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風土一方茶 台灣獨家傳媒穿越淡水茶時代

自2017年開始,淡水資深文史研究謝德錫老師(左二)與淡江大學資傳系賴惠如(右一)&楊智明(左一)老師們攜手程氏古厝團隊姚莉亭(右二)/蔡誌晴老師/屯山社區耆老/新合益茶廠及淡大同學創作與技術協力,建置淡水茶產業田調紀錄,分享近期階段的成果展覽與網站啟用,因此有了「一方風土一方茶-穿越淡水茶時代」特展 。

文:郭歷軒|核稿:陳曉玫|攝影:石雨鑫、涂開司

日來,「茶金」一劇掀起民眾回憶台灣過去輝煌的茶業發展,無獨有偶,由淡江大學資訊傳播系楊智明副教授與賴惠如副教授串連資深淡水文史研究者謝德錫老師、程氏古厝經營團隊姚莉亭及蔡誌晴老師,共同指導學生策畫的「一方風土一方茶-穿越淡水茶時代」特展,於2月21日起至25日止,假淡江大學黑天鵝展示廳B區舉辦。台灣獨家傳媒智庫關心在地的永續發展,今(24)日上午特由執行長曾建元博士與獨家報導副社長戴卓賢前往參訪,期盼透過媒體的力量,將淡水茶業興衰的歷史發展報導出來,並藉由智庫反思產業轉型與土地開發的演變對在地產生的影響。

本展覽由五個單元重要的元素 ( 茶港茶事-戎克船 / 茶金興衰-採茶女 / 茶鄉茶話-茶苗 / 山水茶廊-茶工廠 / 明日茶香-茶人們 )所串聯而成,引導觀眾細細品嘗淡水茶產業背後的故事。

「一方風土一方茶-穿越淡水茶時代」特展的策展團隊自2017年開始,以大淡水茶產業為背景,建置淡水茶產業田調紀錄,從年輕世代的視角為出發點,深入回顧茶文化的點滴,透過屯山社區耆老、新合益茶廠等淡水茶人的智慧結晶以及經驗,專案學生們結合創意的發想與資傳系所學,來向觀眾分享近期階段的成果展覽,展覽由五個單元重要的元素 ( 茶港茶事-戎克船 / 茶金興衰-採茶女 / 茶鄉茶話-茶苗 / 山水茶廊-茶工廠 / 明日茶香-茶人們 )所串聯而成,引導觀眾細細品嘗淡水茶產業背後的故事,許多觀眾來此參觀才知道原來淡水也產茶,其實從清代開始,淡水不僅是茶港,還是茶產地,與糖、樟腦並列為臺灣三大出口經濟物產,1881年淡水更成為全臺最大的貿易港。

許多觀眾來此參觀才知道原來淡水也產茶,其實從清代開始,淡水不僅是茶港,還是茶產地,與糖、樟腦並列為臺灣三大出口經濟物產,1881年淡水更成為全臺最大的貿易港。

楊智明教授受訪時透漏,很多人在問說:淡水有茶嗎?年輕一輩聽到淡水曾經產茶是非常驚訝的,其實淡水自漢人移墾後就開始有茶,但這段歷史細節較不為人知,清末開港後隨著洋行的腳步邁入國際,才開啟茶產業的發展,從清朝、日治,一直到戰後都仍然持續著黃金時間,直到經濟開始轉型邁向工業,勞力需求大增,薪資成本年年增長,淡水茶產業無法負擔,人力外流才開始沒落。對於是否希望復興淡水茶產業,他表示近年來的確有復耕復產的現象,現場展覽的在地茶種-淡水清心及各種茶苗,就是從復耕的茶園移植來展示的,他們策展過程中走訪的茶農們與每株復耕的茶苗,都有風土的故事,也有人的故事,讓與會者領悟到原來淡水也有這麼多種茶葉。

現場展覽的在地茶種-淡水清心等茶葉,是由淡水茶產地移植過來的,讓與會者領悟到原來淡水也有這麼多種茶葉。

賴惠如教授表示特展主要是展現土地跟人的故事、人的部分,像是採茶女因為家計的緣故,不能繼續念書,也包括了性別議題,在過去產業發展中的影響,再來就是以大家族脈絡的主軸,其實也呈現出許多家族凝聚的故事,在形成創作的過程中,分成五大單元,除了景物之外,更重要的是以人為主體,涵蓋茶農、茶廠主、茶工、茶師、茶女等不同角色的神情與描述,還有土地的特色,包括大屯山麓的氣候土質與大屯溪水源的因素。賴惠如教授在專案中,側重帶領學生進行數位創作展示的部分,在學生們進入茶園親近土地後,他們的感觸更深,學生們在吸收海量文史資訊後以想像來創作,畫面的構圖蘊含情感的連結,比較特殊的是先以一個手掌的生命線來表達溪流水源是產業生命起源的概念,孕育出旁邊的茶園及茶工廠,造就一方人的生活,這是他們創作的信念,這也是讓賴惠如教授深受感動之處。

程氏古厝經營團隊姚莉亭表示,這個展覽獨特的是淡江的師生親自走入鄉間找到曾經運作茶廠的廠長與茶工、製作茶葉的師傅、耕耘茶園的茶農以及外銷淡水茶的家族等茶人們以及下一代進行深度訪問。姚莉亭認為,如果沒有把這些消失的文化重新做一些整理,其實這些茶人的下一代很多並不知道村莊與家族過去曾經藉由茶葉出現在國際貿易的舞台上,所以,這個展覽是把淡水長輩跟大學生以及在地國小的歷史地理等文化教育連結起來,怎麼重新透過茶葉來看淡水的過程。

台灣獨家傳媒智庫關心在地的永續發展,特由執行長曾建元博士(左二)與獨家報導副社長戴卓賢(左一)前往參訪,期盼透過媒體的力量,將淡水茶業興衰的歷史發展報導出來,並藉由智庫反思產業轉型與土地開發的演變對在地產生的影響。

謝德錫老師則說,在策展過程中,令他感動的是四位參與策展的學生,為了讓茶廠及茶園分布能夠以圖像化的地圖展現出來,用心的對照古今地圖及照片,另外也整理茶葉有關的諺語俗語作成猜謎的詞條,讓觀展的民眾能夠對淡水茶產業有進一步的體驗。五個單元中著墨比較少的是明日茶香,曾經九百多公頃的茶園,如今只剩下一公頃多,未來在哪邊,也是他們策展時在思索的,畢竟策展不是對僅存的茶農給予一種指導的感受,只是藉由展覽作為網路的行銷,邀請民眾瞭解淡水茶的過去與現狀,並藉此來吸收外界的反饋意見與想像,在時代的變遷下,淡水茶該以甚麼樣的新角色重現在台灣社會與國際貿易上。

台灣獨家傳媒智庫執行長曾建元博士與獨家報導副社長戴卓賢在參訪「一方風土一方茶-穿越淡水茶時代」特展後表示,期盼透過媒體的力量,將淡水茶業興衰的歷史發展報導出來,未來智庫更會請專家學者舉辦論壇,反思這些即將消失的產業該如何轉型與未來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