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淯、葉惟禎|攝影/Abe Meng
圖畫不是裝飾品,畫者必須對觀看的人賦予啟發理性,產生共鳴的道義責任。梁政均不設限自己的人生,讓他對生命有獨特體悟,從他的禪畫即可見一斑。
墨中有色 色中有墨
傳統國畫中一向不講究光線明暗及景緻深淺,但梁政均的父親常說「師古而不泥於古」,必須截長補短才能提高藝術境界。擁有西畫深厚底子,面對近期的繪畫風潮,梁政均提出了「中西合璧,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獨到見解。
這幾十年來,中國繪畫發展相當蓬勃,兩岸三地年輕人致力於創新,希望融合中西創造出新國畫,或者是新的中國畫,梁政均指出,很多人在吸收西方知識的同時,卻忽略了中國傳統元素。
「中國畫的特色是一個墨一個宣紙,中國講究墨分五色,墨代表顏色,在中國畫裡面的墨,不代表黑暗,而是代表顏色。我們看到很多現代水墨畫,把中國的墨忽略了,忽略墨代表只是拿毛筆來畫西畫,沒有墨色表現的中國畫,跟西畫沒兩樣。」梁政均進一步解釋,「用墨重的地方不代表暗,而是代表顏色強烈,這就是『墨中有色,色中有墨』。」
對於國畫的墨色表現,梁父已有相當透徹的研究,梁政均謙虛表示正跟著父親的路線學習,並積極推廣觀念,讓現代人可依循正確方向畫水墨畫,凸顯中國的墨色特點。
人生不設限
出生於藝術世家,梁政均卻不只擁有專職畫家的身分。梁政均說,一生見過無數藝術家的父親,從小就勸他不要走上純藝術的路,一定要選實用美術,解決生活問題才能安心畫畫。
梁政均出社會時,正逢室內設計產業興起,加上堂兄又是當時的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創辦人之一,於是梁政均便選擇了實用美術,跟著堂兄從事室內設計。
擔任室內設計師,梁政均並不感覺為五斗米折腰的委屈,而是用另一種角度看待,「最大收穫是把藝術融入生活裡,也就是把藝術實用化。從事室內設計可以學到一般純藝術學不到的東西,譬如很多專業配色或造型,在將來繪畫的構圖與著色上都有很大影響。」
此外,梁政均也從人際關係中學習良多,「畫畫不是拿筆而已,父親說還要學做人。做人就從工作經驗上學,各方面學習豐富了知識,知識豐富就是做學問,有了學問以後,繪畫自然有深度。」
藝術家聽來清高,梁政均卻不拘泥畫家身分,不設限自己的人生,即使是一份實用導向的日常工作,也能從中吸取藝術養分。
入世,但不為世俗所擾的性格,讓他對於生命有了獨特體悟,從他繪製的禪畫中,可深刻感受到他的思想。
禪畫 共鳴
梁政均繪禪畫行之有年,梁政均特別喜歡「插秧」及「裁縫」兩幅禪畫。
禪詩意境高遠,引人咀嚼思考,卻未必人人皆有興趣去讀。梁政均說,將禪詩內蘊變成一種意境、一幅畫,人就會去看、去了解、去回味,更容易記在腦子裡。
「禪是什麼?很多人講:不可說。哪有不可說的東西,你要說明白,人家才學得到。目的是讓你去思考,多用點腦筋,禪畫的作用也在於此。」他說。
因為獲贈華梵學院創辦人出版的《禪畫禪話》與《禪詩禪師》,開啟了梁政均了解禪畫的機緣,他坦言受禪畫影響很大,對於禪,梁政均更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在佛教裡禪是修行,修行非常重要,讓心裡能平靜,看清自己想要的東西,人生的目的在哪裡,而不是一直追求名利。但禪並不是出世而是入世的觀念,勸年輕人放下捨得,還沒得到東西要捨什麼?要了解捨得,得到才捨,假如每個人都捨,社會就頹廢不積極上進,也沒有新發明。所以禪是一個好事,但要看如何發揮力量。」
藉由藝術畫作表達思想,結合家學技法,成為梁政均作品特色之一。他以家傳墨分五色技法畫的「同舟共濟」,表面看起來是一些船夫合力撐船,實際上呈現的是藝術圈生態,所有畫畫的人在波浪追逐中,不要互相排擠,應該共同發揚藝術。
真實人生 繪畫養分
藝術家若想創作出引發共鳴的好作品,必須提高感受力,保持自己與世界的互動。梁政均說,過去父親對於黃君璧的山水畫讚譽有加,但在台灣長大,沒見過大山大水的梁政均沒有太大感覺。直到他親自造訪黃山,目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明白中國山水畫涵蓋那麼廣闊的天地。
「畫畫要把感情跟感覺畫出來,這才是繪畫的方法。」閉門造車畫不出生動筆觸,梁政均認為必須走出門,親身體會世界的感動。「像我畫四川樂山大佛,別人說多大,只是聽聽而已。等真的走近樂山大佛,我一個人也只有祂腳趾頭那麼大,很震撼。」
擁有一大堆速寫本,走到哪畫到哪的梁政均,時至今日還留著抗戰時,父親一面逃難一面畫的速寫,一張張畫都是日日累積的歲月,陪伴了人生,也豐富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