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淯、葉惟禎 ■攝影/ Abe Meng
作為一位「現代藝術」的創作者,劉涓的畫作來自不同空間與記憶,似乘雲霄飛車,又似柳暗花明又一村。她的作品表達「她」這個人,作畫當下的她,忠實記錄自己的人生。
令人讚嘆 抽象之美
劉涓的朋友曾戲稱她可能有分裂的個性,劉涓笑說,朋友之所以有這樣的認知,或許是因為她在不同層面中,展現最真實的她。
「平日的我比較安靜,而把熱情與動感放在藝術創作當中。尤其他看到我的大多是大幅的作品,不像是一般女性畫家會畫的尺寸,然後再看到我的構圖與動感,又更震驚了。」劉涓分析。
其實繪畫有繪畫的語言,抽象藝術有抽象藝術的語言,如果沒有這些語言做基礎,確實不容易理解。劉涓建議觀賞者可從色彩、筆觸、構圖三方面來欣賞。
就色彩而言,一幅繪畫作品裡總是有色彩,如果不是五顏六色,那就是黑、白、灰,有時還可在畫面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顏色。這是觀賞者最容易的切入點,畫家選用什麼顏色、顏色本身的彩度與顏色之間的搭配都可窺出一二。
再者是筆觸。筆觸是藝術家與畫布最親密的接觸,一旦藝術家創造出自己的「筆觸」時,觀賞者欣賞作品時就「有跡可循」。若真看不出所以然,只是單純欣賞藝術家獨特的畫法也是一法。
最後看構圖,看藝術家如何安排畫面。觀賞者可以從構圖上看到藝術家的巧思與佈局,例如:重疊的技巧、透視的運用、力度的營造、和諧或旋律的表達等等。
超越筆跡 感應宇宙
其實,無論畫作再如何抽象,劉涓剖析自己作為一位「現代藝術」創作者,她的作品就是要表達「我」這個人,包括思考意念、情緒走向、創作時的喜怒哀樂,以及那段時期的生活狀態,都會在當時的作品中出現。
劉涓曾說,自己的畫作來自不同空間與記憶,比如有次她去北加州參加親戚的婚禮,經過山區來回走了20 英哩,容易暈車的她一回到平坦的公路,不禁思索自己的人生不也像這段旅程一樣,經歷峰迴路轉,或似柳暗花明又一春。
人生又如坐上雲霄飛車,把生命扣在安全桿上,一路驚叫,幾乎失去重心和地心引力,直到速度減慢,回到終點才明白,其實平淡的步調,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這一次的經歷,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我於是畫了一系列的〈公路旅行〉(RoadTrips)。」其實這系列畫作中的「公路」不是主題,「風景」也不是重點,而是讓這些畫作中的圖像,激發觀賞者去尋找在自己生命中類似的經歷。
打破傳統 蓄積能量
就是因為畫作是她人生每一段旅程的紀錄,因此身為專業藝術家,觀察能力是隨時隨地的,尤其劉涓的創作是抽象藝術,難度更高,「畢竟我想表達的是內容,而不僅是畫面呈現的圖像。」
為了真實記錄,劉涓每年都會到英國冰湖區,而且一住就是兩、三個星期,讓自己完全融入當地,了解他們的文化。她觀察到,英國文學有深度,因此英國人說話的用字遣詞比美國人要來得體面,但是英國人的高傲與偏見,亦是舉世聞名。
「尤其英國近年國道衰落,他們自傲又不服氣的微妙心態盡收我眼底,這樣小小的觀察力與自我訓練,就是自我培養觀察力的結果。這種訓練,會使我很本能的觀察到平常人不會注意到的地方、感受到一般人忽略的細節。我有這麼多思想層面的衝擊,創作靈感自然就能源源不絕。」劉涓如是說道。
人們常說懂得欣賞藝術的人,都是有著「精神小資」的人,「但我真心希望我的作品能激發觀賞者的想像力,與畫作產生互動,讓欣賞抽象藝術成為一件有趣的事,以達到提升藝術修養的目的。」
( 節錄自《獨家報導》第 1165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