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255

跨局處社造合作實現文化立市願景 大台南展現社造新典範

141216A0802

 

文/綜合報導

 

臺南縣市合併升格之後,有城有鄉、有山有海,加上豐富的人文歷史,使臺南成為一個生活圈完善、體質更加健全的大城市。城市宜居的生活環境端賴公部門與社區公私協力的深耕營造,因此台南市自100年起即特別由賴市長親自主持「社區總體營造推動委員會」,並由文化局擔任秘書單位,整合及協調各局處資源。近期各區舉辦的社造成果分享會,分享眾多社造成果及區域發展願景,其經驗正是臺南市政府三年多來推動社造的縮影。

 

市府於100年起以「文化首都」、「觀光樂園」、「科技新城」、「低碳城市」等四大願景為主軸,持續推動的「建設新臺南十大旗艦計畫」,其中「文化首都創意城市」主計畫即針對本市社區營造的發展需求勾勒出願景。台南市社造工作由文化局領銜,與社會局、都市發展局、衛生局、環境保護局、教育局、農業局、警察局、民政局及水利局等局處通力合作,10局在業務上各推動特定計畫,總計有30項計畫與社區營造相關,共同構築臺南市的社區協力政策。因應大臺南幅員廣大、區域特色顯著的特性,本市自100年起推動區層級社造,扶植區公所成為在地的社造中心,也是市府推動社造工作的重要協力者。每年皆有上百個社區、團體、公所等參與各局處社造相關計畫,跨領域的協力合作,讓臺南成為名副其實的宜居城市。

 

文化局指出,這30項社造相關計畫,涵括「社區培力」、「公共安全」、「空間改造」、「友善家園」、「環境永續」及「終身學習」等6大面向。除常態計畫之外,各局也設定階段性的實驗性主題,以持續激發大臺南社造創新的活力及動能,包括文化局的「社區劇場」、「社區色彩改造」、「社區繪本」等計畫,社會局的「福利化社區旗艦型計畫」,都市發展局的「臺南築角」計畫,衛生局的「高齡友善城市推動計畫」,以及環境保護局的「低碳示範社區推廣計畫」等,透過這些實驗性的計畫,市府也得以逐步提昇執行單位之社造知能。近期各區就文化建設、城鄉風貌、街景改造、都市計畫、社會福利、產業節慶、防災安全等多元面向分享其多年來之社造成果,即可具體而微地看出市府近年來推動扶植的區層級社造工作,廣泛涵蓋了社區生活的各個層面。

 

鄉鎮公所改制為區公所後該扮演何種角色,是縣市合併後台南城市治理上的重大課題,而區級社造中心計畫,正是配合公所角色調整而擬定。由於過去鄉鎮市公所是與地方接觸最密切的基層機關,若轉型後的區公所能在其行政中納入社造的精神,將對在地社區發揮最直接的協力作用。爰此,賴市長於上任後,即積極主張區公所應推動行政社造化,由各區主秘擔任區級社造小組召集人,透過市政府的各項培力計畫,成為「區層級社造中心」。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0多個區公所加入試驗的行列,未來文化局也將持續推動培力計畫,鼓勵更多公所積極投入。

 

文化局指出,零散的社造點組織成為社造家族,過去單打獨鬥的區公所也成為相互往來交流及良性競爭的策略聯盟,社區可深入經營的面向也愈趨廣泛,這些對於大臺南社區的相互學習、社區居民的情感連帶,都有非常正面的影響。在各局的重點推動項目上,目前全市有至少237個守望相助隊,379個社區關懷據點,7所社區大學,38所樂齡學習示範中心,44隊河川巡守隊、600隊環保義工隊、50個農村再生社區等公私團體持續與市府協力,推動各面向的社造工作。文化局本身的新故鄉社造計畫更廣納社區、區公所、學校為協力對象,4年來在455個社造點積極投入政策性徵選補助、社造家族輔導、藝文深耕推廣以及社區生活美學工作,成效有目共睹。

 

為積極推動全市的社區營造風氣,文化局特別在文化資源科下設有社區營造股,是全國各縣市唯一於文化部門設有社造專責單位的縣市。歷經多年滾動調整,本市社造委員會運作已漸趨成熟,專責單位亦能掌握大臺南社區現況。委員會下設的跨局處工作小組,亦積極協調整合,落實各局政策分工。

 

文化局長葉澤山說,文化局的社造股就像是大臺南社區大小事的資訊匯流中心。縣市合併後的臺南市幅員廣大,範圍延伸北起後壁、南至仁德。其中最北邊的後壁,除了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無米樂」菁寮聚落,最近土溝村也將整個社區改造為一座開放式的農村美術館,吸引全臺許多年輕族群及藝術家前往朝聖。另外,過去曾為登革熱所苦的北區大港社區,經由社區居民的持續投入以及市府的輔導,居民開始種植香草改善環境、美化社區,越做越有興趣,甚至已經發展出在地的香草產業。

 

社區營造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工程,需要時間的醞釀與累積,未來本市將持續深化行政社造化的工程,鼓勵企業、社區、團體等民間組織投入社造領域,透過有助於彰顯城鄉人文歷史的社造主題,以社區自主規劃、公民參與城市治理之精神,與市民共同建構安居樂業的幸福大臺南!

 

作家劉克襄首次跨界拍電影 見證台南慢旅行

SONY DSC

文/綜合報導

 

交通部觀光局創意結合嶄新手法宣傳,發表「台灣好行」首部微電影《Ritardando》「漸慢」,7分鐘劇情片充滿懸疑、幽默、美景及省思,吸引民眾搭乘公車旅行,品味沿途的人情和風情,作家劉克襄第一次跨界拍電影全力演出,劇情張力十足。11月23日特別與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合作,於台南文創園區辦理台南場的發表會。

 

這部7分鐘劇情片《Ritardando》「漸慢」的微電影,故事描述劉克襄接到一封來自臺東的邀請信,但是,這封信忘了寫地址,憑著光碟的鼓聲和信上的一隻紙折羊,劉克襄展開一趟「尋找節奏」之旅,輕鬆中帶著懸疑的追蹤,最後在臺東景點比西岸上發現高達4公尺由漂流木組成的羊群後,完成了幫小朋友說故事的邀約,並意外地從孩子童言中得到生活的啟發,這是一趟內在的節奏之旅。

 

平日就愛以公車代步的劉克襄第一次跨界拍電影,劉克襄說,搭公車旅行總能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人的趣味,頂著台東艷陽大部分都是戶外拍攝,每天都幾乎到午夜才收工,一次次的溝通和重來,短短六分鐘拍攝了整整三天,衣服濕了又乾,劉克襄直呼演員這一碗飯真是難端。

 

發表會上劉克襄現身說法,介紹了他坐公車慢遊台南發生的趣事,包含台南左鎮賣公車紙票的雜貨店,以及後壁區安溪寮好吃的冰果室,都是要靠漸慢的心情與公車旅行才會發現。

 

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表示,社會步調愈來愈快,讓「慢旅行」成為時尚,目前「台灣好行」景點接駁公車有33條路線,涵括臺灣最美風景點,從民國99年開行至今,已逾840萬人次搭乘,其中台南市的88安平線與99台江線更已超過130萬人次,是其中極為受歡迎的路線,期望8899不只是旅行台南的首選,更是暢遊台灣不可錯過的旅程;台南市政府目前並推出2台精典泰迪熊專車,是旅行台南的首選,並配合推出了7條城市散步路線,歡迎國內外自由行旅客多加利用,來一趟台南輕旅行。

 

 

台灣―日本32同名車站一日站長 參訪台南新市大橋車站體驗在地名產

141216A0901

文/綜合報導

 

為了積極推動台日觀光,加強台日間交流互動並行銷台灣鐵道旅遊,交通部觀光局和台灣鐵路管理局在今年共同舉辨「台日32同名車站」觀光活動。由台灣觀光協會東京辨事處,在日本號召和台灣鐵道同名的民眾報名參加。此活動已在今年10月抽出與台鐵局車站同名的日籍旅客32人,並接待名為「川勝新市」及「大橋遼太」的兩位日籍人士,於11月25日到台南的新市車站及大橋車站擔任一日站長。

 

「台日32同名車站」活動選出32個台灣及日本同樣名稱的火車站,進行交流,於25日一早在台北車站舉行出發儀式後,旋即安排同名的日本「一日站長」前往台灣各地車站參訪。從日本遠道而來的川勝新市先生、大橋遼太先生,擔任台南「新市」與「大橋」兩站的一日站長,並於新市車站舉辦體驗活動記者會。

 

一日站長一到站,便由台灣鐵路局新市站長為其授帽及披上彩帶,隨後帶領前往月台,目送開往屏東的區間車離站。新市區農會及台南市伴手禮業者並準備了許多在地特色名產,包括毛豆、毛豆冰淇淋、度小月擔仔麵等給日方人員品嚐,兩位一日站長說,新市毛豆水份多,比日本產的毛豆甜,令人讚不絕口。新市農會亦補充,毛豆營養價值高,每年為台灣帶來20億的外銷產值,在日本,平均每四包毛豆中就有一包是來自台灣。

 

現場並請來2014年剛選出的新市區毛豆公主吳采璇、毛豆王子郭育豪提供毛豆產品給民眾試吃,共襄盛舉的伴手禮業者,包括黑橋牌肉乾、度小月肉燥麵、DOGA辣椒餅、明新食品鳳梨酥、丹莉蛋捲等,也拿出各項產品給現場旅客品嚐。

 

觀光旅遊局局長陳俊安表示,此次配合「台日32同名車站」,希望讓日本旅客認識新市車站及大橋車站,但台南除了這兩個和日本車站同名的車站以外,如已被列為國定古蹟的台南車站、有木式建築的保安車站及林鳳營車站及後壁車站,也都十分有特色,值得一遊。觀光旅遊局將於12月6日將在永康區大橋夜市舉辨2014台南清燙牛肉節活動,也歡迎民眾蒞臨參觀。

新三農政策奏效 農業產值上看六百億

141216A0902

文/綜合報導

 

臺南市政府發表新農業、新農村、新農人旗艦計畫年度施政成果。新農業休耕地活化30,694公頃,全國第一;發展具競爭優勢農業專區合計5,174公頃、新農村通過農村再生計畫53個社區,獲補助執行計畫經費累計逾5億4,000萬元。新農人輔導428人,年收入破百萬元者達68人。新三農政策奏效,預估讓臺南農業產值將增加至新台幣600億元,位居六都第一。

 

市長賴清德表示,檢視市府團隊今年執行的新農業、新農村、新農人旗艦計畫成果,新農業方面推動之具競爭優勢農業專區包括品牌米、硬質玉米、非基改大豆、黑豆、胡麻及甘藷等雜糧生產專區、芒果、鳳梨及文旦等果樹生產專區、蔬菜生產專區及花卉生產專區等合計5,174公頃,仍繼續維持5,000公頃以上;休耕地活化成果讓臺南市全年休耕面積從縣市合併前50,824公頃再降至目前之20,130公頃,活化30,694公頃,活化休耕地面積也取得全國第一的成績。

 

新農村方面今年通過農村再生計畫之農漁村社區較去年39個再增加14個,累計通過農村再生計畫53個社區,數量最多全國第一。並累計獲中央補助農村再生執行計畫經費逾5億元。為讓農村再生社區活化更有商機,今年另規劃白河-東山地區、玉井-楠西地區及新化-龍崎地區等三條農村再生旅遊路線。其中,白河-東山地區為本市農村通過農村再生計畫最多的區域,主要遊程為賞蓮、採蓮藕、烘焙龍眼及採收椪柑,具有豐富農事體驗特色;玉井-楠西地區主要遊程為芒果乾、絲瓜絡等農產品加工,是良好DIY體驗據點;新化-龍崎地區主要特色為泥岩堊地景觀,具生態教育意義。透過在地社區人員的導覽解說以及農事體驗,帶領遊客深度認識農村社區之美讓更多人看見農村的美麗蛻變並增加社區的收入與活化社區。

141216A0903

新農人方面,經過4年的努力,計有428位新農人參加,其中有68位新農人,年收入已達百萬以上,專科以上學歷約佔半數,顯示從事農業已獲年輕人青睞,從農也有好的經濟收入。另外在臺南市新農人經營農業成果亦相當豐碩包括山上區王致傑獲「103年全國紅龍果評鑑」第一名殊榮;北門區黃國良無毒養殖虱目魚及白蝦通過輸歐盟登錄養殖場認證、48種動物用藥物檢證,為今年全國養殖虱目魚生產銷履歷達人獎唯一獲獎人及全國海宴水產精品獎殊榮;安南區王凱平獲「2013 健康優質設施小果番茄競賽」季軍等,新農人以新觀念操作農業栽培,也讓消費者有更多樣的安全優質農漁產品。

 

新農業、新農村、新農人旗艦計畫歷經4年執行,改變了臺南農業結構,其效益反應在臺南農業總產值,從縣市合併前之429億元增加至102年之555.4億元,增加126億元今年包括楊桃、小番茄、甜橙、釋迦、番石榴、洋香瓜、棗子、桑椹、豬肉、雞肉、雞蛋等多項農畜產品價格皆高於去年20%以上,芒果及蘭花外銷亦創佳績,預估今年農業產值將可衝過600億元,較去年再增約45億元,讓農民平均收入再次提升。

 

市長賴清德表示新農業、新農村、新農人旗艦計畫,是依據適地適作及市場導向務實推動,使臺南農業總產值,從縣市合併前之429億元增加至102年之555.4億元。103年農業產值因為風調雨順,品質提高,銷售順暢,預估可上看600億元,較縣市合併前提升171億元,顯示新農業、新農村、新農人政策奏效。雖然臺南市財政不如其他都市,無法給予大額補助,但是秉持穩健踏實,創造農民財富。〈臺灣俚語〉望自已能自己生肉,自己生財,以新農業、新農村、新農人正確施政方針,讓臺南成為新農業首都。

321巷藝術聚落 第一期進駐成果展

141216A1001

文/綜合報導

 

以兩年為期的「321巷藝術聚落」第一期進駐計劃即將進入尾聲,這塊以許多藝術人以心血灌溉的園地,自102年3月21日揭幕以來,7進駐單位不僅活用空間,創作成績也相當亮眼,總計帶來30餘場戲劇演出、策展近30檔、講座30餘場,此外還有難以數計、大大小小的學校戶外教學參訪及民眾體驗工藝DIY等多元活動。園區進駐單位將於本(103)年12月31日正式結束為期2年的進駐,台南市府文化局特別舉辦進駐成果展及體驗工坊等活動。展期至12月14日止,地點在台南市公園路321巷藝術聚落。

 

生活X工藝X美學 尋.藝境 悠活工藝設計展領略工藝新藝境

141216A1002

文/綜合報導

 

由嘉南藥理大學文化藝術中心策劃、臺南在地工藝大師蘇建安召集臺灣頂級工藝師共同聯合展出的「尋.藝境-悠活工藝設計展」特展,於11月27日在文創PLUS-臺南創意中心(市定古蹟原臺南愛國婦人館)正式開展。

 

生活工藝美學具有「生活實用」與「藝術美學」雙重功能,除帶來便利性,也促發時尚生活。為引介工藝品帶來的極致美學心感動,「尋.藝境-悠活工藝設計展」規劃「金熠耀」、「陶藝境」、「恬逸境」三大主題,邀請大家領略唯美時尚工藝。「金熠耀」以金工為主角,中心佈置仿古傳統工作室,介紹金工創作工具、技法與製程,營造傳統古味金工工作情境,而各式金工創作(傳統神帽、時尚銀飾)則圍繞在旁,其間並有複合媒材點綴,及近百條染色絲巾懸於空中,形成繽紛花海,營造金工純粹美煉與染織絕美之情境。「陶藝境」則設有陶藝工作情境模擬區,邀請大眾認識陶藝品之製程與陶藝工作環境,所陳列的生活陶器、藝術創作陶器與手捏作品,各有不同韻味;複合媒材作品,則突破陶器刻板印象,賦予陶藝活潑新生命。「恬逸境」則為工藝師精心設計佈置的茶席,兼備茶道精神及獨特風格美感的茶席,帶給觀賞者悅目綺麗的視覺享受。

 

嘉南藥理大學文化藝術中心陳如萍主任表示,本展將多種媒材之工藝品融合於同一場域,彼此相互呼應,也突顯出工藝美學的多元性格。展覽邀集13位臺灣頂級工藝師,每位都經歷豐富,包括蘇建安先生、馬毓秀女士與黃吉正先生等,皆曾獲國家最高工藝殊榮「臺灣工藝之家」肯定,蘇建安作品更曾代表臺灣至義大利米蘭、法國巴黎與德國展出。另為豐富展覽,發揮工藝極致技藝與時尚美感,主辦單位也與臺灣手創複合媒材研究會合作,展出會員時尚創意、設計新潮作品,增添藝術氣息,豐富視覺美感。

 

從在地出發的生活工藝美學展覽「尋.藝境-悠活工藝設計展」,即日起至12月28日於文創Plus展出,展覽精采豐富,邀您共賞工藝之美。

臺灣王船映像 楊錦煌攝影展

141216A1101

文/綜合報導

 

在臺北累積二十多年的平面媒體經驗後,一位媒體攝影人楊錦煌(楊佛頭),為了致力於臺灣歷史文化影像的保存,2008年毅然決然搬遷到臺南至今,目前在臺南市各社區大學攝影教學外,其餘時間完全投入臺灣文化影像的拍攝。累積六年多的時間,全臺走透透,至今已經拍攝六十八座廟宇、九十餘艘王船。

 

此次攝影展覽,於11月22日至12月4日止,在臺南文化中心第三藝廊展出「臺灣王船映像」四十餘幅,臺灣各地的王船影像作品,歡迎各界先進同好蒞臨觀賞。

嗡阿彌爹哇啥 林正盛個展

141216A1102

文/綜合報導

 

林正盛的作品裡,[佛]是很重要的內涵,無論是作品裡隱藏或顯現的符號、圖案、象徵等,或多或少都有[與佛相關]的意涵,這是他內心裡無比虔誠習佛禮佛敬佛之所在。

 

林正盛此次展出的作品,以1993至1995年為主,重新整理還留住的早期作品。在新的環境下來回顧當年的日記,重新的來呈現過往的記憶,是個調整步驟的方式,回想輕狂風貌的自己。把自己當主角,繁雜事物當配角,以簡單故事來詮釋想說的話,表現出的感覺,也是由不定的變數而產生的,這種手法訴說著發生的總總事情,此系列的作品稱為「留住記憶的日記」。

 

嗡阿彌爹哇啥 – 林正盛個展,將於11月22日至12月4日止,在臺南文化中心第二藝廊展出,歡迎各界先進同好蒞臨觀賞。

許漢珍及廖枝德兩大木司阜 膺文化部指定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41216A1201

▲許漢珍 木司阜

 

 

文/綜合報導

 

台南市無形文資又見新亮點,「人間國寶」再添二位!文化部經10月14日審議後,正式公告指定本市許漢珍及廖枝德兩位大木司阜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台南市藝師繼剪黏大師王保原後再獲殊榮,也使臺南市在全國8位指定保存技術保存者中就占了3位,數量高居全國第一。

 

文資處指出,縣市合併升格以來,臺南市法定文化資產數量穩定成長,自2010年底至2014年11月止,合計法定文化資產總數為596項,內容涵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古物、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技術保存者,其中又以古物、傳統藝術的成長幅度最大,突顯出市府在古物清查及傳統藝術推廣上的努力。而中央指定的文資保存技術保存者,亦即俗稱的「人間國寶」,本市就有王保原、許漢珍及廖枝德3人,也讓保存傳統藝術不遺餘力的文化古都臺南增添不凡風采。

 

許漢珍先生為傳統廟宇營建匠師,擅長疊斗式大木架棟設計,師承父親許銅爐,17歲入行後與父執輩於參與營建廟宇過程中,習得落篙、大木架棟設計及扶場等技能,因傳統營建並無西方製圖概念,為符合建築營建法令需求,自學建築繪圖,並嘗試以鋼筋混凝土仿造大木營建傳統廟宇,以因應廟宇使用鋼筋混凝土取代木料之衝擊,維持臺灣傳統建築風貌。許漢珍司阜所參與營建的廟宇遍及臺南、高雄、嘉義、新北市等全國各地,自1965年修復臺南南勢街西羅殿起至近期為臺南五帝廟設計繪圖,迄今至少經手完成67座廟宇作品。退休後,他仍多方接受學子請益,使完整傳統漢式大木作技藝得以傳承,並延續大木技藝與知識,其成就於2005年獲「第十二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民俗工藝獎(傳統建築藝術)獎項肯定,並分別於2012、2014年獲臺南市公告登錄為「廟宇大木」與「廟宇結網許漢珍」兩項傳統藝術之保存者。

141216A1202

▲廖枝德 木司阜

 

廖枝德先生為臺灣漢式傳統穿鬪式厝屋營建匠師,1950年師從臺南後壁匠師余燦,因廖司阜努力好學,拜師習藝二年後,即出師習得丈篙技藝,惟仍與余燦四處營建民居,主要作品分佈於本市東山、北勢寮、田尾等地,長期於該地域從事營建工作約50年,目前保留約20餘棟穿鬪式厝屋,建構當地地域及環境風貌。廖司阜退休後,經常受邀各地傳授營建技藝,指點傳統竹仔厝及傳統灶之教學製作,從建築教學中,推廣體現傳統文化,他於2014年獲登錄為「臺南市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大木作工藝)。

 

文資處指出,2012年委託辦理的「傳統大木師阜許漢珍營建技術傳習—鋼筋混凝土仿造疊斗式木屋架」,該處同時進行數位典藏紀錄,成果豐富,而原本預定今年辦理的「廖枝德司阜傳統臺灣竹攏仔厝傳習計畫」,雖因廖司阜身體狀況不佳而延期,仍預定將於明年度司阜康復後進行,屆時亦將為兩位司阜習藝過程、傳統營建技術知識、工具運用精髓等知識編纂專書,除藉以窺見傳統建築發展之社會背景與脈絡,更讓兩位司阜的卓越成就為國人所知,永續傳承。

臺南老店.創意愛現-文化創意提案募資徵選入圍名單揭曉

141216A1203

文/綜合報導

 

由文化部指導、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與flyingV群眾募資平臺主辦的「臺南老店.創意愛現-文化創意提案募資徵選活動」,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提案計畫審查,共有4件計畫入圍。

 

臺南是臺灣第一座城市,而坐落於街頭巷尾的老店更是珍貴的文化資產。本活動徵求具有創意及實踐力的團體或個人與臺南老店合作,發展各種創意提案,並公開於flyingV群眾募資平臺,邀集贊同計畫的人們以資金支持,使創意夢想集結眾人之力一步步發光發亮。

 

本次入圍的計畫共計4件:「在家也可以享用臺南老店經典炸物及臺南傳統虱目魚丸」計畫,由位於鴨母寮菜市場的泉成點心店提案,希冀透過真空或快速冷凍技術,結合精緻包裝及餐車觀光行銷手法,讓更多消費者有機會品嚐到充滿府城特色的美味炸物與魚丸;「老茶莊.新滋味-慶瑞茶莊百年飄香」計畫由慶瑞茶莊與財團法人臺南市南瀛文化協會攜手合作,運用百年茶莊調製茶葉的獨門功夫及豐富茶葉知識,開發充滿故事性的茶產品,同時結合茶道體驗、茶區旅行等體驗活動,使茶文化及生活飲茶風氣繼續飄香;隱身於鎮北坊古街的新順發行(盧記古釀茶舖)與精格廣告攝影設計社合作「真實滋味小確幸-盧記古釀冬瓜蜜」計畫,希冀透過品牌形象塑造計畫,讓更多消費者可以認識與品嚐老店遵循古法釀製的冬瓜露、麥芽糖等美味點心;由清大、交大及成大同學組成的熱情海產粥團隊與泉興榻榻米合作提案「百年文化.街區共創」計畫,規劃透過紀錄片、文創產品、文化旅行及智慧型手機APP軟體等創新手法,讓更多人能認識及珍惜榻榻米文化與老師傅的職人精神。

 

以上4件入圍計畫除獲獎金外,文化局後續將安排工作坊與現場訪視等輔導機制,協助募資計畫修正及行銷規劃,並將案件刊載於flyingV群眾募資平臺,並搭配募資說明會及行銷支援。期待集結公部門輔導及行銷協助、合作團隊專業支援及群眾集資的力量,讓臺南老店歷久彌新的夢想在眾人支持下得以實踐。

103年度臺南市歷史老屋補助結果揭曉

141216A1301

▲103補助案-大內區鄭宅

 

103年度「臺南市歷史老屋補助及歷史街區教育推廣」評選結果近日揭曉,今年共有29件提出申請,其中25件申請案獲審議通過補助,通過率8成6;與去年收件數量43件相比,今年收件數量較少,但通過案數相近。文化局指出,應是去年首年度執行經驗,促使今年申請者的提案內容更完整,因此獲補助比例相對提高,也突顯出台南市老屋擁有者對歷史老屋的保存相當有概念。

 

141216A1302

▲103補助案-東山區段崑山宅大厝身外觀

 

分析今年補助評選結果,其中「建物整修類」共補助16件,獲得補助案件所在行政區以舊城所在地中西區9件奪冠,另東區、鹽水、新化等7區各有1件;「文化經營類」補助6件,其中3件為去年度獲建物整修補助之案件,目前已整修完成陸續開幕營運,依補助辦法可參與不同項目補助,今年依舊獲得青睞,顯見其用心經營成果;另今年首度開辦的「教育推廣類」,評選核定結果補助3件,其中「清水寺歷史街區情境動畫」之提案獲得最高額20萬元補助。

141216A1303

▲103補助案-東山區段崑山宅彩繪極具保存價值

 

文化局表示,本市老屋補助的評選考量,主要以老屋的歷史價值、再利用可行性、預期效益及公益性等面向綜合評估,透過資格審查、專案小組評選、歷史街區振興委員會決議等三階段產生結果;針對幾個指標性個案,評選委員也會提出附帶要求及建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申請案件中有2件是具有「歷史建築」登錄價值的老屋,分別是東山段崑山宅及大內鄭宅;為鼓勵所有權人持續維護保存,委員會特別核予最高額補助,並要求應委託具有古蹟、歷史建築修復資歷之建築師或匠師進行修復,希望未來能邁向文資指定之路,達成市民、所有權人、經營者及公部門多贏局面。文化局今年也觀察到,在新美街、信義街等歷史街區,已陸續有微型藝文產業進駐群聚的文化經營現象發生,顯見兩年來市府推動歷史街區振興的政策效應已逐漸萌芽蔓延。

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第一輯正式發表

141216A1403

文/綜合報導

 

臺南市為臺灣文化首都,因開發歷程、族群融合與長期政治經濟的交錯關係,這塊土地在短短的數百年間留下了數量極為豐碩的文化財,為推廣行銷本市重要文化資產,文資處著手編輯「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首輯收錄4處國定古蹟及6項國(市)定民俗及有關文物,全套10冊於本(4)日正式發表。

 

「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首輯所收錄的國定古蹟有《赤嵌樓》、《二鯤身砲臺》、《臺灣城殘蹟》、《原臺南水道》等4冊,國(市)定民俗及有關文物則包括有《西港刈香》、《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學甲上白醮暨刈香》、《佳里金唐殿蕭壠香》、《南鯤鯓代天府王爺進香期》、《七娘媽生,做十六歲》等6冊,10本專書各冊架構皆含導讀(或前言)、發展歷程、解讀、結語、附錄等5大部分,雖以學術及田野調查為基礎,但更著重「看得到、摸得著」的具體風格,定位為大眾化閱讀與導覽的入門書。各書以精緻、通俗、易讀、易查、活潑、觀光的編撰原則,圖文並茂方式呈現主題,內容兼具深度與廣度。文資處也特別邀請熱愛文化的國人及市民朋友,以此系列書籍引領大家進入大臺南的文資現場,重新認識古蹟文物及在地風俗信仰,感受「文化首都」的魅力與震撼。

 

「歷史就在身邊,文化就是生活」,文化首都臺南擁有眾多有、無形文化資產,它們也是在生活中看得見、摸得到的歷史,是時代記憶最鮮明的見證。本系列叢書的出版,也見證記錄著以文化立市的臺南,積極保存、維護、活化本市文化資產的重要努力。文資處表示,目前第二輯5本書的編輯工作亦將進入尾聲,接下來將以《原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暨原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校舍》、《原臺南州廳》、《鹽水蜂炮》、《東山吉貝耍夜祭》、《臺南孔子廟》為各冊主題,於年底付梓出版,敬請大家拭目以待。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