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頁面 1536

鄉長里 基本介紹

141001v1201

鄉長里舊地名為鄉長厝;緊鄰基隆河,位於基隆和北岸,因地層內煤層故日據時代開發合興煤礦.後名為東山煤礦,廢坑後現經規劃為煤礦博物館,而長安大橋是鄉長里與長安里的交界點,交通出入及為便利。本區界線:鄉長路二段長安橋起至埤內180號;鄉友街1號起至72號;長江街190號起至367號;吉祥街1至11巷。 (資料來源:汐止區公所)

守護美麗河濱的純樸鄉里

專訪鄉長里里長 陳志勝

141001v1202

 

鄉長里是個純樸的鄉里,以前有個煤礦,早期的居民生活較困苦,做工為生,目前有2346人,以整個汐止區來說,算是個比較像鄉下的地方。這裡的優點是風景優美,有好山好水,但早期沒有規畫整理時,雜草叢生,環境狀況不佳,這也是我當初開始當里長時,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從我就任開始,就積極連繫政府相關單位,找來清潔單位或水利局等單位,定期來除草,這裡的環境維護並不容易,因為面積比較大,但我和志工們一起努力,逐步把環境做好。

 
鄉長里有個河濱公園,我也感謝當時汐止白珮茹議員幫了很多忙,原本河濱沒有路燈,在積極爭取下,在兩年前,有了三十七盞景觀路燈,每到黃昏時,附近各里的里民都喜歡來這邊步道散步。另外我們這裡的河濱籃球場蓋好後,也吸引許多學子來這裡打球。目前河濱公園,是鄉長里一個很好的休閒去處。

 
從87年開始,我在鄉長里連任過四次里長,十多年來我把心力都奉獻在這裡。基本上,住民希望住在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這也是我在里長任內時積極投入加強的事,本里有條鄉長溪,流水清澈,周邊的步道我都定期維護,做綠美化的工作,巷弄清潔我也很重視,也都受到鄉親很大的肯定。包括環境清潔、美化、空地潔淨等成績,也讓本里環境獲得了四星級的表彰,過往也曾被許多媒體採訪過,我本身也是去其他單位做宣導的種子教師。當然我非常感謝本里的環保志工,他們很用心投入環境維護。從前在汐止市的時代,我們有割草班,後來台北縣升格新北市,汐止變成區,這個編制被取消了,但我們的劉隊長還是持續付出,找來清潔隊成員,繼續投入清潔維護。

 
我本身的個性喜歡幫助人,除了擔任里長,本身也是義交,我經常關心如何為人群服務。會親自去拜訪鄉長里的獨居老人,對於生活困苦的人,我也會代為申請各項補助,像我常去台北市松山慈佑宮爭取看有無獎助學金補助。鄉長里現在人口有增加,其組成包含原有的老住民以及新的社區,新興人口和原有人口相處融洽,轄區內治安也很好,這也要感謝長安派出所,盡心盡力日夜做巡邏。至於人文及產業方面,這裡有煤礦的歷史,以及種竹筍的傳統,這方面前鄉長里里長王安成先生貢獻很多。

 
總之,本里不論在環境、治安、生活、人文各方面都有好的成績,我也衷心感謝許多人的幫忙,以及本里里民們的支持。未來持續要發展的方向,在本里有個新光橋,在十月底會完工,加上之前已完工的長安橋,兩座橋也都做美化,另外在河濱公園還要爭取設兩座網球場,如果搭配新光橋完工以及週邊綠美化,將可讓整個休閒場域更美輪美奐,更吸引人。

141001v1203

在木頭裡看到藝術的靈魂

鄉長里的木雕師父 沈正庚

141001v1204

鄉長里是煤之鄉,如今和煤相關的史蹟不多,只在鄉長路底有個東山煤礦遺址。但在尚未進入遺址前,有一個佛像吸引住眾人的目光,而佛像面對的地方,有一個古意盎然的木屋,原來這裡是個藝術家工作室,名叫宜園。那尊位於煤礦遺址的佛像就是工作室主人沈正庚的作品。

141001v1205

(此作品叫作「生生不滅」,其將一個漂流木,保留大部份原貌,雕刻成藝術品。)
留著一頭白色長髮的沈先生,有著典型藝術家飄逸的氣質,帶點閒雲野鶴的悠遊心境,他時時講些帶有禪機的言語。沈正庚的雕刻作品,以木雕為主,但也有石雕作品。木雕的作品,有大件的裝置藝術,也有小小的可隨身攜帶的飾品。雖然有些純展示用的非賣品,但基本上這裡的作品是可做商業銷售的,工作室在汐止也成立超過二十年,有許多作品也結合實際用途,例如做成燈具用途的木雕,以及可做置物架的木雕品等等。

 
沈正庚的雕刻,非常強調「順著木頭的本性」,與其說他雕出一個作品,不如說他把原本被禁梏在木頭裡的作品釋放出來。有些作品,其外表的樣貌,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原本木頭的樣貌,沈正庚只在某些部位做雕鑿,就讓原本的漂流木,變成一個吸睛的藝品。

141001v1301
隨著年齡漸長,沈正庚的雕刻意境也經過不同的轉變。他的基本創作理念是隨緣,就如同他從木頭中釋放出原本的內裡,而不一定刻意去雕出什麼樣子。他追求一種隨心所慾的境界。沈正庚也非常強調,什麼樣的人做出什麼樣的作品,一個人一心向善,那他的作品也會呈現出善的力量,所以他鼓勵人要有修為,要心靜。當心中的善念,順著木頭肌理,以隨緣的方式,讓作品誕生,那可以說,這樣的作品,就是一種「真善美」的真正體現。
沈正庚的工作室,有這不少的木雕作品,整個空間規畫,也像個室外桃源,一個充滿藝術之美的空間。這裡其實沒有特別對外開放,他歡迎任何有緣的人來參觀,但並不會特別去以廣告或行銷的方式,來邀請大家到訪。大部份會來拜訪的人,都是口耳相傳,慕名而來。若讀者是有緣人,也可以在參訪鄉長里時,到此一訪。但請記得要選在一般作息時間來,也就是正常白天時間,最好來之前可打通電話,免得撲空。

141001v1302
宜園工作室
地址:汐止區鄉長路二段26巷12號
電話: 0982661263

大埤尾今與昔

141001v1306

導覽:鄉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安成
鄉長里舊地名香頂厝,又名鄉長厝,在地老一輩也稱為「過港」,因為以前隔著基隆河,出外需坐渡船而稱之。早期人口不多,以農耕為主,里內有數十甲良田,居民大多是佃農,生活非常清寒勤儉過日,地主為了能夠一年兩期耕作,集資在鄉長溪中游開挖集水池,俗稱大埤,因當年地主募資分為十股分擔所需經費,也稱十股埤。

 
大埤在清末民初年間,其埤面寬廣百公頃有餘,湖水清澈,微風漣漪、水鳥棲息、魚類無數。附近有井做為調節鄉里二十餘甲農田水利之用。當時的田地內,有圳做為農村耕作水源灌溉系統,在一九五○年代,鄉長厝有稻田百餘甲,全部依靠大埤儲蓄水源,再由圳頭調放至稻田。

141001v1305
大埤的出水口,由於出水涵洞與空氣對流擠壓之故,在出水處產生非常悅耳「木木」之聲,居民即將此處叫作「沐沐」。晨曦時光,婦女成群在此洗浣衣,談笑話家常,形成一幅非常美麗之田園風光。

141001v1304
民國五十年間,麥克阿瑟公路開闢,農田被徵收,隨著中山高速公路闢建後,農田所剩無幾,大埤之功效日漸式微,原本的大埤許多被廢土淹埋造成今日只剩一池湖水,「沐沐」之聲再也不現。

141001v1303
現在的大埤是個美麗的生態保育場域,這些年經過環保及綠化後,這裡也是賞鳥族的聖地,每年三月到八月,鷺科鳥類成群到對岸山林築巢育雛,白天四處覓食,黃昏成群回巢,形成一幅大自然景觀,非常美麗。並且這裡現在有一個蓮花池,在盛開期間吸引許多觀光客,也有媒體來報導。現在雖然入秋,蓮花已謝,但整個景觀仍然很美。

 

 

 

 

 

鄉長社區發展協會展現偏鄉在地關懷

141001v1307

本協會創立於民國七十年,當年為配合政府實施地方自治政策而成立鄉長社區管理委會員,結合里辦公室推動各項地方建設及推動社團活動,並於八十二年變更為社區發展協會至今,其間推動各項社團活動及福利措施,造福居民不遺餘力,頗獲地方人士贊同。協會的發展願景,包含建立煤礦文物史,現已有一定規模 (汐止報下期將專題報導)、整理大埤,這也有一定成就 (如本期所介紹)、還有低收入戶及單親媽媽服務方案,獨居老人之關懷以及高速公路路坡認養美化等等。整合鄉長里在地的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以及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等資源。現任的鄉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為王安成先生,從小就在鄉長里長大,小時候還見證過東山煤礦尚在營運中的盛況,也看過當年礦工生活的辛酸,身為土生土長在地的人王理事長,以虔敬投入的心,將持續為在地做貢獻。

用國際語言拓展視野的逐夢踏實教育家

141001v1401

人物簡介 黃心如

現任內湖高中英文老師,同時為專業的同步口譯師和國際會議主持人。
除了在英語領域學有專精,指導學生英語戲劇、演講得獎無數,並獲選為台灣教育部英語種子教師,也負責編撰台北市教育局英語成人基本教材外,多年積極推展國際交流的她,還是代表台灣參加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的代表成員。

 

 

141001v1402

全身散發著熱情,眼神總是光采亮麗,隨時想要為社會做點事,外型朝氣充滿魅力,對於國際趨勢以及教育方針,能夠侃侃而談,有著高遠的思維和願景。這就是黃心如老師,一個道地的汐止女子。
黃心如老師非常具有國際觀,從小就對英語有興趣的她,在學生時代年年英語滿分,之後也如願投入英語教育。除了英語教學外,她很重視國際視野,參加扶輪社等國際級機構,經常安排各類國際交流,也在教育孩子時,導入更高遠的思維。為了鼓勵孩子增廣見聞,她還開設新聞英文班,全程以英語授課,不但教授英文還學習新聞作業,從採訪、編輯、排版等,還實際給他們記者證,教導如何希望培養小小英語記者、主播。這樣的課程在台灣很少見。黃心如之後要透過包含夢想學堂等機制,以汐止為中心,推廣汐止在地的英文教育,也想透過建構姐妹市的概念,引進各類國際交流,英語學習的對象,不僅是學生也鼓勵成人精進語文。
總是心存感恩的黃心如老師表示她感謝很多人的支持,也感謝上天給她這樣的天賦,可以成為英語教育人,並且也有新聞交流的專業。如今她把這些技能結合成她的特色教學,不但落實成課程,並且還希望建構長遠的學生成長平台,以發行學生報的方式,讓學生真正的了解,如何營運一個媒體,並且以英語為語言,更加融入英語交流及國際觀。也會安排英語記者營,甚至成立一個國際友誼交流團隊。讓孩子學英語不只是紙上作業,而是實際應用在生活層面。
黃心如老師,對於教育有很多的使命,她想為社會做很多事。她很認同翻轉教室的概念,也就是讓學生先做更多的投入,在課堂上則由老師和學生以討論與實作的方式來學習。黃心如在英語學習的教學絕不傳統,不以死背單字片語為主,而是要讓學生真正對英語感到興趣。在全民英語教育上,她主張要學好英語一定要先創造英語環境。心如老師可謂難能可貴,能洞悉英語教育,勇於翻轉的英語達師。
有著回饋汐止的心,黃心如老師也願意規畫汐止人專屬的學習專欄。自下期開始,會有專文和汐止民眾分享。

心疼天下小孩單親媽媽推廣嬰幼兒按摩

人物簡介 陳品樺

141001v1403

專業的嬰幼兒按摩講師,擁有國際嬰幼兒按摩訓練專業講師證照、特殊需要嬰幼兒專業講師證照、新生兒在加護病房專業講師證照等專業認證。也受過母乳哺育志工指導員訓練、社區母乳哺育支持團體帶領人訓練、陪產員(Dula)課程訓練等專業培訓。對於家有嬰幼兒的媽媽們來說,有任何嬰幼兒養護的問題,找她就對了。

 

141001v1404

有著坎坷人生的陳品樺老師,原本是個專業的水電技師,有著不錯的收入和家庭。但因為命運的安排,她遭逢各種困境,現在成了單親媽媽,並且也因為在照護孩子的過程中,因著自己兒子的狀況,讓她投入嬰幼兒照護的學習,並以此為職志全心投入,成為一個專業的嬰幼兒按摩及親子教育專家。
陳品樺有兩個孩子,長子是個自閉遲緩兒,因早產導致後來不論學走學爬等等都比別人慢很多,那時有帶他參加按摩課程,發現有明顯改善。剛好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那年有在台灣舉辦按摩講師的培訓,那是他們第一年來台舉辦,她就因緣際會把握這機會去參加。國際培訓和台灣不一樣的,是他們多了台灣沒有的課程,除了一般講師培訓外,還多了有關特殊兒的課程,陳品樺自己的孩子既是早產兒又是遲緩兒,她本身有迫切的學習需要,因此積極投入,拿到全部的三張證照。這也讓陳品樺擁有比一般台灣培訓出來講師更多的技能,服務的範圍更廣。
因著自己家庭狀況,因此也關心台灣嬰幼兒整體狀況的陳品樺說,其實台灣有很多家庭有嬰幼兒照護的問題。諸如唐氏症或有特殊疾病導致從小異於一般健康孩童的案例,透過早療都能夠有所幫助,本身也是早療中心志工的她,也在各種場合透過演講及實地的照護,推廣正確的觀念。
身為單親媽媽,陳品樺坦言,一個人要照顧兩個孩子,並且有一位是特殊狀況的孩子,生活很辛苦,這也因此讓她可以感同身受其他父母的心境。她很願意透過她的專業,幫助更多人。陳品樺覺得若單靠一個一個的照護,這樣的方式比較沒有效率,她目前積極推廣的主要是教育的部份,也就是讓更多的父母學會如何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不論按摩師有沒有在旁邊,家長都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按摩。
為了在汐止推廣正確嬰幼兒按摩及照護,陳品樺老師也將不定期在汐止報開設專欄,和汐止在地的家長分享。

*諮詢專線:0920687276

養豬也是一種良心事業 專訪汐止地區最大養豬場 蘇聰明、蘇健華父子

141001v1501

位於汐萬路上的蘇家養豬場是汐止最大的養豬戶,由蘇家世代傳承,已經經營二、三十年。最早只是純粹的養豬,然後賣給各汐止在地的肉販,後來他們自己也在汐止黃昏市場有自己的攤位,攤位就叫汐萬黑毛豬,父親蘇聰明是養豬場的管理人,三十多歲的兒子蘇健華則是負責銷售,站在市場第一線,親自將新鮮的豬肉賣給民眾。
蘇家養豬場最大的特色,就是他們非常用心營造一個乾淨的培育環境,當來我們的養豬場時,你幾乎聞不到任何的臭味。他們的豬是台灣少見的,用煮過的廚餘來餵養,而不是僅用一般的溲水餵食,更不會用化學飼料。大部份養豬場吃的是冷廚餘,他們則是熱廚餘,並且幾十年來都如此,會固定去幾家有合作的餐廳收廚餘,這些餐廳都經過事前嚴格考核,都是聲譽卓著的餐廳,確保品質。
這裡養了數百頭台灣大黑豬,他們有可能是台灣得到最多照護的豬。
每日的行程,早晨蘇爸爸會用大貨車把各餐廳收回來的廚餘,載運回來,送到一台處理的機器裡用高溫煮沸過,之後還經過不同的機器處理,用一貫作業,最後廚餘流入準備餵食的槽裡,也清楚區分好,哪些是今晚的豬食,哪些是明天的豬食。經過煮沸的廚餘,保持二十四小時都是熱的。並且這些經過消毒殺菌後的廚餘,甚至當人們站在廚餘池旁邊,若不說,還不知道這就是原本臭臭的廚餘,完全沒有那種濃烈的酸臭味。這裡的豬隻每天都會洗澡,保持清潔健康,當人們都不一定每天洗澡了,這裡的豬卻一年四季天天都一定洗澡。豬隻的管理也井然有序,依照不同年紀安放在不同的飼養欄裡。整體的管理,一方面是導入機器自動化,一方面是管理現代化。
養豬場經過政府各項環保檢驗,有政府把關,這裡的豬絕對無化學飼養,無什麼殘留危害身體的殘留,保證民眾吃的安心。這裡出品的肉,行家吃起來就覺得不同,肉質比較Q。所有和吃有關的行業,第一重視的就是安全衛生,第二就經營者的角度,也要重視環保。蘇家養豬場的廢水排放,有取得政府的認證通過,是整個汐止地區唯一取得認證的,為了處理汙水,蘇家也花費超過兩百萬做設備,甚至這裡排放出的廢水,流到溝裡,還可以養魚呢!
蘇家養豬的基本理念,就是所有政府的規範,都去遵守,甚至沒規範到的,自己也用最高規格處理,所以打造出一個有別於民眾一般印象不同的豬圈。蘇家養豬很有經驗,可以應付和豬有關的各樣事情。其實養豬不是養了就好,豬並不好養,若不照顧好也會生病,或者長不好。整個照護過程,要注意到豬的各種身體狀況,蘇家從清晨到夜晚,為了照顧幾百隻豬,終日不得閒。換得的是民眾吃得更健康更美味。

141001v1502

 

 

 

 

養豬過程介紹

141001v1503

(每日上午去汐止各餐廳,載回一桶桶廚餘)

141001v1504

(廚餘倒入高溫攪拌煮沸機器)

141001v1505(煮過的廚餘,完全聞不到臭味)

141001v1506

(透過流程管理,在不同時段透過排放管,將飼料導入不同的飼養槽)

141001v1507

(經過照護管理井然有序的乾淨豬隻)

141001v1508

(蘇聰明每天固定會幫豬隻洗澡)

 

 

一期一校

141001v1601

專欄召集人,新北市汐止區中小學家協會會長蘇忠吉先生。在日本茶道中,有「一期一會」的用語,其意指人生如茶的泡沫般 轉瞬即逝,因此重視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最黃金的成長階段,就是中小學學習的階段了,這個階段的師長教育,以及學習成長環境帶來的影響,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因此中小學時期的教育非常的重要。一期一校專欄,由蘇忠吉會長,以虔敬感恩的心,帶領汐止民眾,一一認識汐止在地的各中小學校。

本期主題 東山國小

141001v1602

地  址:新北市汐止區汐平路二段76號
現任校長:林素滿
教育理念:健康、快樂、創新、合作

 

以學生為主體,正向思維彰顯關懷弱勢,發揮教育愛的精神;善用道德領導,展現尊重與關懷的態度,領導學校支援教師教學促進教師專業以學生學習成效為目標;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教育,建立親師夥伴關係,共同營造學校永續發展;教育不是形式,也不是運動,而是長期信念的堅持「教育決定孩子的未來,孩子決定國家的未來」。營造家長放心、老師安心、學生開心的友善校園。

 
1.健康生活:健康成長,適性發展。「將每個孩子帶上來」-養成學生身心的健康,樂觀積極的學習,尊重生命、守紀律、關懷他人的生活態度。

 
2.快樂學習:快樂自信,多元學習。「每生一專長」快樂的學習來自於成功的肯定,每個孩子都會期望成功的讚賞與接納。幫助學生發揮多元智慧,於學習歷程中體驗成功、肯定自己、自主學習。

 
3.創新精緻:關懷弱勢,全人教育。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尊重接納個別差異、關懷協助弱勢族群、精進教師專業、實現機會均等的教育、落實公平正義的理念,讓學生的學習無限的寬廣。

 
4.合作永續:發展群性,團隊合作。「教育即生活」讓孩子的學習融入社區生活,營造心手相連、關懷互助、親師合作的溫馨大家庭,活絡運用資源「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概念,放眼國際胸懷世界,營造永續共榮的學習校園。

多元化發展的迷你國小讓孩子五育並重 專訪 林素滿 校長

141001v1603

車子進入汐平路,這是汐止通往平溪方向的道路,來到此,已經遠離汐止熱鬧市區,取而代之的是兩旁的綠意盎然,有山林及溪流景觀,隨著越深入山間,風景越是秀麗。而就在這樣的一個美麗山路旁,有著一所迷你的學校叫做東山國小,全校只有四十位小朋友,校地也是小小的,沒有太多建築物。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所學校的學生,有著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並且因為學生少,每個學生也因此都可得到最充份的照顧教養。東山國小的校長也很年輕,是位親切有使命的女子。以下是她的專訪:

 
提起我們東山國小,最大的特色之一,是這裡的皮影戲,這是屬於中國的國粹,而東山國小發揚這門國粹已經有二十多年歷史,經常得獎,包括今年也剛得到優等獎。本校的學生,從四年級開始就參與皮影戲的表演。在過程中,也學習到如何製作戲偶、如何編劇、如何展演、如何敲鑼打鼓,以及如何互助合作。在內容上,因應時代的轉變,學生也都會投入創意,主題可以是童話故事,可以是傳統文化,可以融和校園周邊景觀等等,在今年的主題則是「鄭和下西洋」,這也是我們結合海洋教育的一部份。

 
為什麼說是海洋教育? 雖然東山國小是所位在山上的學校,但我們卻也可以親近海,本校積極拓展多元化學習,我常安排學生做校際交流,包括去福隆、平溪等地交流參訪,或跨縣市到桃園去,讓孩子走出山林,拓展視野。孩子們的才藝很多樣,像每年有兩次東山國小會在汐止火車站做展演,在火車站二樓展示的學生作品,而在一樓會有和當地文化社團做互動,過程中孩子們也會將他們學習的才藝展現,內容有踢踏舞、烏克麗麗等,未來還會加入排笛。

 
東山國小的孩子,除了研習課本上的知識外,也擁有多領域的才藝。並且在學習上,我們是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具,我們的教學,還會結合大自然,平常除了親近山林外,每年六月還有溯溪活動,也會親近水,讓學生們對戶外多做認識。我們這裡昆蟲植物本就很多元。孩子接觸到的是活的大自然教室。在這裡成長的孩子都懂得愛護大自然,也注重健康,像我們的孩子會常做路跑,也會去探勘古道。

 
多元化的學習,孩子的成績表現出色。除了在皮影戲表現經常得獎外,我們的英語演講也是實力一流,獎狀掛滿牆壁。東山國小的陶藝也是有名的,有著十年以上的歷史,學生們都有一定的美感。另外,這裡的學生也很重視歷史。我們東山國小本身就是很有歷史的學校,從民國十六年創立至今,已經有八十七年歷史,在全台灣也算是很少見的,這是因為學校所在地,在從前是個繁華的聚落,這邊以前就是連結東山煤礦煤鄉和平溪間的交流要道,所以那時代這裡就已經有學校。在東山國小可以看到兩株從創校以來就有的大樹,我們也常告訴孩子們,要尊重歷史,就如同我們要尊重大自然一樣。

 
我自己本身從事教育也已經許多年,擔任本校校長目前已經進入第三年,但在汐止從事教育工作已經超過十年。我很高興看到我們的孩子,都能健康活潑成長,他們不但守紀律、愛學習、人人都朝多元化發展,並且我最欣慰的是他們都懂得相互照顧。因為我們的學校學生少,好比說表演皮影戲時,也要大的小朋友帶領小的小朋友,同樣地,當參加英文演講比賽,其它學校可能是挑選一些菁英與賽,我們學生少,就人人都可參加,並且因為一個班級人數很少,湊不成一個隊,所以經常需要兩個年級合併,這過程也是大的孩子照顧小的孩子。就像我們下課時間,在我們小小的操場上,看著孩子們玩球,我們看到的不是排擠競逐,而是相互照顧。大家感情很好,和樂融融。我相信孩子在小時候能學會互助合作,將來長大,一定更能為社會做貢獻。

 
像也是東山國小畢業的廖正良議員以及許多這裡畢業的學生們,都會回來貢獻母校,出錢出力為母校做點事。

 
東山國小是個開放、自主、快樂的學習環境。我們是所自由校區,也歡迎汐止各地的學生,來加入我們的學習行列。

141001v1604

將偶戲國粹持續傳承 專訪影子傳奇劇團團長 蕭如訓

141001v1701

在台灣北部大概有三四個學校有在推展皮影戲,但是東山國小的歷史最悠久,我本身在東山參與皮影戲教學也已經有十七、八年。這是一種國粹推展。在傳統藝術來講,台灣有三大偶戲:布袋戲、魁儡戲,以及皮影戲。布袋戲保留得很好,魁儡已完全斷層,皮影戲則在努力,以目前來講其實登記的只有五個團,之後有兩個解散,只剩三個,後來我的師兄弟有開創一個在高雄,全台灣就四個皮影戲團。北部就只剩下這個影子傳奇劇團。我的使命是做好傳承,要努力做到往下扎根。像我們在台北市的大理街就有個偶戲館。
皮影戲算是東山國小的特色,歷任校長也都很重視。在我來之前,這裡的皮影戲剛剛起步,那時有一位老師退休後,由我接手,這十多年來也得到很多榮譽。

141001v1702
我們在學校這裡用的不是皮革製的影偶,而是用壓克力戲偶,其製作比較簡單,孩童都可參與,並且由孩子親自繪製不同主題的戲偶,他們 充份展現藝術才華,畫的戲偶都很有特色。孩子們也總是主動參加排練,投入皮影戲練習,家長也很鼓勵。
我本身其實本來是學音樂的,有開設兒童音樂班,會投入皮影戲,緣由於我四十歲那時候,有一次幾個從事藝文工作的朋友聚會,大家聊起各種文化傳承,就有提到皮影戲,當時一個念頭觸動我心弦,讓我回憶起六歲時,我在彰化老家的鄉間第一次看到的皮影戲表演。雖然三十多年過去,但當年的印象仍清楚浮現腦海。但三十多年來,我也僅看過一次皮影戲,這也正代表著皮影戲已經沒落了。需要被傳承。
我即知即行,就立刻主動去尋找皮影戲的資訊,那時是民國八○年代,真的要找皮影戲的資料很少,連一本書都找不到。後來是透過一份文獻,才找到許文福老師,他可以說是皮影戲的國寶。我就專程和他連繫,之後高雄皮影館成立,正式對外招生,我就在那時拜師學藝,開啟了我皮影戲的學習歷程。許文福是在高雄上課,我的老家在彰化,我自己則在台北建立事業,因此當時我就是每周六離開台北先在彰化住一夜,周日再開車去高雄上課,連續四個月。
許文福當時的一句話讓我很感動,他說:「你們這些年輕人,要學就不要藏私,要把它傳出去,因為台灣文化都快斷了。」當時許大師已經七十二歲,對人生也充滿感慨,我們也深受他影響,立志要把文化傳承下去。
四個月學滿,之後我還是繼續常跑許老師,和他學習。如今我在台灣北部傳承皮影戲文化也已將近二十年。我現在做的皮影戲,也花了很多時間做改良,包括舞台設計,做成可方便拆解式,戲偶的設計,也設計成可以向後轉的轉軸,燈光設計以及舞台也都做了改良,其它學校或表演團體看到了,也都還向我們學習。目前北部地區台北及宜蘭等地已經有越來越多學校開始投入皮影戲。看著這一代小朋友,願意投入皮影戲學習我也感到很欣慰。

141001v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