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汐止火車站的周邊,有幾個公共藝術非常吸睛。包括位在信義路廣場,以及秀峰路廣場,都放著藝術家洪易的作品。取名為「有時間來坐」,其以不銹鋼做材質。時間,代表著歷史,也代表著未來,下一秒的開始就是未來,上一秒的結束就是歷史。站在廣場上的「站長先生」,正代表著時間的重要性,時時提醒旅人時間的可貴。
自嫁入這裡成為汐止人後,我本身居住在汐止也已經超過十年。學習命理也是從住在汐止後開始,當時有個特殊的機緣,原本我是在證券業服務,後來才成為家庭主婦。會投入命理,緣由是當時我的兒子時常哭鬧,但要說生病也沒什麼症狀,為了這件事很困惑,後來就想到要從命理的方式去了解。然而,若只是去找命理師,老師的話不一定可以相信,我就想,要真的相信一件事,那就真的投入那件事吧!於是我就拜敬肪先生為師學習,並經過多年的深入摸索研究,終於我自己可以看得懂命盤並可以解讀命盤,心中就不會困惑,那是民國九十四年的事。可以說因為母愛,常讓我學命理,我想自己了解命理後,去了解我自己孩子的狀況。
從命盤看我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一些命格,我很不安的從中看出他的命盤裡指出,他會有眼睛方面的問題。到了三歲,我帶他去看醫師,真的發現他是弱視。還好現代醫學比較發達,我們早日發現問題,透過矯正,視力還是可以得到改善。但也因為我事先知悉他命中的阻礙,得到「提醒」,讓我得以提昇做好心理準備。其實人的命運並不是完全命中註定,命盤可以告訴你的,與其說是未來一定會發生什麼事,倒不如說是指出未來一些發展的趨勢及可能性。好比說,若分析某個人在明年期間財運比較不順遂,那某人還是硬要選擇明年創業,不是說他一定不成功,但可以想見的阻礙會比平常大。
瑾容平日幫人解析命理,不走商業化路線。以專業解說為目的,我在一家咖啡店有設服務點,客人可以預約,但費用都是採用隨喜的方式。我的理念是幫助人們,可以透過命理,事先發現一些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不論是事業或健康,凡事若可以事先得到提醒,便能夠做預防,也因此常可避免掉一些生命中本來會發生的不愉快的事。
從今年九月起,獨家汐止報的民眾有福了。我將在本報開闢專欄,請大家可以寫信給我,列出你想要我為你解答的問題。我們也會挑些特別的案例,以不具名的方式,將案例和讀者分享討論。
汐止民眾專屬的紫微專欄誕生了
自即日起,本報邀請紫微命理專家,也是汐止社大的老師,瑾容小姐,
為汐止民眾做紫微斗數命理分析。請有興趣接受解盤的民眾,提供
1.姓名
2. 農曆出生的年月日和時辰
3.要問的事情 (一次只問一件事)
4.若有特殊狀況,也儘量備註,例如你是雙胞胎,
或你是在南部出生等等。資料越詳細,解盤越能得到充足的佐證。
瑾容解盤信箱:rita84571@gamil.com
社大不僅是一個區域的學習平台,更應擔任在地資源整合與文化、教育、休閒推動的平台。
汐止這二十年經歷各種災難的衝擊,從水災一再淹沒整個汐止,再到火燒東方科學園區,創下全國四十多小時的最高大樓的災難紀錄,幾十間的上市上櫃公司從災難現場逃離汐止,讓汐止的的文化、工商受到重擊。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大環境的改變,鐵路高架橋的完成,貫通被切割成如同肉塊的汐止,讓新台五路與大同路成為一整片可以規劃的土地,再加上這幾年台灣土地房價高漲,也帶動汐止的工商繁榮,直接受惠的是讓原本漲不夠的土地和房價成本,瞬間都漲回來了,有不少人在這波汐止漲價的風潮下,賺了不少的錢。
然而,揆諸這幾年汐止的文化、教育發展,似乎並沒有因為工商發達和改制成為直屬新北市的區,而有任何更多的進步與深化,反而因為土地和房價成本高漲,讓炒作的人有更多的機會操作,結果一棟一棟更高的大樓蓋起來了,原本汐止可以看到天空的地方越來越少,可以停車的空間也越來越擁擠,汐止人住的空間,反而沒有比台北市人更大,生活也沒有更悠閒了,上班時間,一條一條聯外道路擠著沙丁魚般的人潮,帶來的不是更為美好的生活空間,更為悠閒的生活型態,卻是更多的交通事故。
如今社區大學進到秀峰高中,草創過程略顯粗糙,資源非常少。然而,對於多數參與的人來說,多少都抱著理想,更明白的講,應該是說要帶點傻勁。在台灣逐漸邁入老年化的時代,退休和銀髮族人口越來越多,甚至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主要的產品之一。然而,這些退休或銀髮族從職場退下時,很多人還有強壯的體力,在專業和經驗上可以做為很多年輕人的表率,在年壯的時候退下來,實在是社會極大的損失。住在汐止,我們應該好好思考自己的生活環境?我們的未來希望在哪裡?我們要給下一代留下什麼?
幸好,社區大學提供一個終身學習的互動平台,老經驗的師傅可以將它豐富的人生經驗在這裡發揮,傳授給別人。另外,許多較為技術性的課程,又可讓年輕人只要付小許的費用,就可以學習另一種技藝,讓自己可以有更好的競爭力。在這個學習平台上,大家互相切磋,不僅豐富終身學習的互動,更能將休閒育於教育中。
除了學習平台外,社大更能夠擔任在地資源整合的平台。在這個學習平台上,除了各種學習教育活動外,它也是一個地方人才的匯集處,把好人才引到這個平台上,一起為地方貢獻心力。人才匯集處,就有創意,就有人氣,有人氣、有創意,團隊就會形成,有了團隊,從事地方文化與教育推廣就不會孤單,人多勢眾嘛,眾志就能成城,地方文化的推廣力道就會越大,為地方論述一個優質的文化與教育環境,進而以團隊推廣,對於地方的發展,就比較有機會創造出讓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敬愛的汐止鄉親,歡迎大家一起到社大這個學習平台來相互學習、相互提攜,社大是大家的,大家一起來推動社大,讓社大不僅成為地方終身教育的習練場地,更匯集大家的創意與力量,為汐止尋找一條文化與教育的活水,更創造在地創意與產業結合的康莊大道!
【文化講談專欄】鄭維棕
(作者為在地文史工作者,萬金石汐止社大秀峰高中校區副校長,東海大學哲學博士生)
首先我們會先把入口網站做好,有了好的入口網站,所有人要找資料就比較方便。我目前在做的工作,就是把網站建置得更完整。系統越完備,紙本的東西就可以越來越少,所有人都可以在網站上找到想要的資源,他們會看好資訊後再來報名,而在報名的部份,當網友在網站上看完師資介紹,看到他想上哪個老師的課,便可直接在網路上報名。我們這邊收到報名單後,學員就可以直接去ATM轉帳,還可享受50元的優惠,這樣子的報名就無遠弗屆,像現在報名,連百福社區,還有七堵那邊都有人在報,也就是不只在汐止這邊的人報名,像有的人因為工作關係,可能去基隆上班,但透過網路也可以方便的報名。
透過e化的功能,也方便做各項統計,同仁們的工作也可節省點,更有效率。未來在教學行政這塊也是發展的目標,讓老師可透過e化過程,做到包括線上繳作業以及學員分享等等。相關技術問題,都在陸續克服整建中。簡單說,就是讓整體的管理更方便,包括我們在萬里的同仁,也可看到汐止這邊的報名狀況。自己本身要了解社大狀況,不用一定要進辦公室。在其他地方也可上網,對報名情況做瞭解。讓系統管理教學,是目前一直在進行的事,逐漸取代人工作業。
雖然e化還在進行中,但已經明顯的有提昇工作效率,對報名人數增加也有幫助。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曝光度,這是將來努力的方向。我們會透過不同的管道及方法,宣達汐止在地的社大已經開始運作,歡迎大家來參加。
我們對教學內容要管理,不是說課開得多就是好,我們強調的是課程強、老師強,並且老師的教學方式要經過考驗。好比說,我們希望開的每個班都有足夠的學員報名,而不是開了很多班,每班都只有兩三個人,那就失去意義。中間過程都需要和老師多溝通。我們知道很多老師本身能力很強,但卻不擅教學,有關教學技術和方法,這也是未來我們開發課程要特別注意的部份。基本上社大能夠服務社區,其產品就是課程,就是老師。品質是很重要的,老師品質好,課程就好,我和校長的責任就是把這些產品做好。
另外我們和萬金石那邊的校區,也是互相支援,兩邊資源可以交流。包括學生、課程都可以交流。例如那邊有漁村文化,我們這邊學生也可以過去參與。
未來的願景,我們希望汐止社大除了可以和在地社區互動,並且可以和許多在地的文創元素結合,如何幫助地方有個文創產業,也是我們將來發展可以加強的地方。我們要結合在地企業,民眾,大家互相學習,在參與社大過程中,讓社大變成整個社區運動的媒合。包括人才交流、產學合作,很多領域都可以建立良好的影響。
但基本前提是要把社大這個品牌做好,要把我們的服務做好。此時e化就很重要,當運作越來越順暢,人員可以花在行政的時間越少,可花在創意營運的時間就越多。e化和服務品質息息相關,這就是目前我們努力推展e化的原因。
社大不只是一般民眾成人教育的場域,也是個職業教育平台,有的人也許在這裡上課,學習技能後可以開業或轉換職業平台。社大也具有文化教育功能。我們可以認識地方,參與過去。我們要積極找人才,來讓社大更充實精采。
首先要和各位汐止民眾分享一個好消息,社區大學秋季班的報名非常踴躍,目前只在第一階段,報名的人數就已有兩百多人,而且很多是團體報名。
不是有句話說,人生就是一所大學嗎?社區大學也是這樣的概念。社區大學可以學的東西,沒有設限。萬金石海洋社區大學汐止校區成立八個月,最初,因為校長長駐萬里,這裡的課不多,但已經開始朝多樣化發展,包含烹飪,電腦、武術等等。直到今年春季班,秀峰高中提供社區大學一個辦公室,於是可以大大擴展課程。春季班一共開出50多門課,成班25門課,其中有19班在秀峰高中上,另有幾個學習點在汐止其他地方。整體學習效果不錯,每班都大受好評。
社區大學劉校長在專訪中特別舉出幾個特別受歡迎的班,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日文課,這個由田中老師教導的班,已經有30多個學員,因位一個班的標準是15到18人,所以日文班已準備分成兩班。另一門超受歡迎的課是瑜珈,可見健身減重也是時代趨勢,這個班也是超過二十多人。此外還有木工課,上一期的十八位學員做木頭家具做出了心得,全班已經完成團體報名,是最早完成秋季班報名的班級之一。另有咖啡班,可以學習新鮮咖啡怎樣磨豆,還有位在世貿國家公園的國標舞課,分成青年中年老年等組上課,這些班都是學員報名踴躍超出基本標準,有機會再準備開設第二班。
其實人生可以學習的事物太多了,只要來一趟社區大學,就可見證到不同的樂趣。你可以學英語,學修心養性、學書法,學幸福人生,學攝影等等。劉校長歡迎汐止五十個里的鄉親,都來上課。若覺太遠,而所在地欲報名的學生很多的話,也可申請多設學習點,到鄉親最方便的地方,只要有學員有老師,社區大學願意拓展到全汐止。
社區大學報名方式
社區大學為新北市政府所委辦,研習課程可列入終身學習研習時數。只要滿十五人就可開班。
秋季班上課期間:從103年9月9日至104年1月10日,共十八週
報名分兩階段:
第一階段:到8月15日
第二階段:103年8月18日,到9月19日
報名的時間地點:
一、秀峰高中社大辦公室,周一到周五 18:00~21:30。
二、「線上報名」,直接上官網http://www.siji.org.tw線上報名。
收費標準:報名費200元,1學分1,000元,2學分2,000元,以此類推。
報名簡章可至秀峰高中社大辦公室索取,詳細簡介請上http://www.siji.org.tw瀏覽。
我們家居住在樟樹里這邊很久了,我的爸爸以前是做煤礦業的,那年代這裡工廠也很少,幾十年來我都住這裡,將一生都奉獻在這個地方,也看著樟樹里不斷發展。我自己本身以前是從事建築業,在退休後則將主力投入在里長工作,目前我已擔任兩屆的里長,很榮幸可以為在地居民做服務。
命名為樟樹里,表示以前這裡樹很多,但現在當然已經沒有了,現在是工廠最多。其實樟樹里是汐止歷史最悠久的所在之一,包括厚德里、忠孝里、山光里,其實最早都是樟樹里的一部份,後來隨著經濟發展,本里越來越大,那些里都分出去獨立。這一帶是汐止早期人口很多的地方,原本要先蓋一個樟樹灣火車站的,沒想到汐科那邊,後來發展更快,火車站也蓋到那邊去了。
樟樹里放眼都是工廠、公司,白天看起來車水馬龍,但大部份都是外來人口,一到入夜上班的人離開後,這裡就變得冷清。樟樹里,沒有風景名勝,也沒什麼商店街,甚至在汐止區的官方網站,要介紹樟樹里也沒什麼介紹文字。基本上這裡是個有歷史但沒發展出人文史蹟的地方,不像禮門里有水返腳藝術有老街,我們里除了工廠還是工廠。在以前這裡還常常淹水,例如外頭大同路一段那邊,如今是條熱鬧的大馬路,但以前卻每遇大雨都積水。在我任內陸續做了疏洪措施,現在已經不再淹水。
但即便沒什麼好風景,我們也可以把水泥地變綠地。在任內,我努力去美化這邊,在基隆河畔有一條沿河的步道,是本里難得的一個休閒場地,也可以騎單車悠遊,但之前單車道路線並沒有聯成一線,後來去施工蓋了一條延伸的步道,跨越路橋,和外間的道路相通,從此,單車族可以從樟樹里騎車,四通八達的聯結到新北市其他的地方。而在單車道旁邊則是河濱公園,我也親自去栽種花草樹木,營造一個可以休憩的園地。我覺得綠化可以讓心靈更美,雖然樟樹里到處都是水泥地和工廠,但如果在道路周邊種樹做園藝,整個市容就會不一樣。
樟樹里有一個困擾在地住民比較久的問題,就是這邊的電線桿、變電所特別多,在我任內一直積極溝通的一件事,就是希望這些電路可以地下化,過程中我們也不斷和台電協調,也希望台電可以做到回饋地方,補助樟樹里鋪路及各種建設。
展望未來,我們期待幾個交通建設包括捷運、火車站等,儘速完成,對樟樹里的經濟會有更大的幫助。樟樹里雖然看起來灰撲撲的,不是觀光客想來的地方,但在經濟發展之餘,我們也儘量讓樟樹里更美,擁有樂活的空間,當里民沿著河濱步道散步,也可以擁有愉悅的心情。
樟樹里基本介紹
現在的樟樹里,是一個工業區為主,較少人文特色的地方。然而以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來說,這裡是汐止很早就已經開發的地方,如今的許多工廠,為在地經濟做了很多貢獻。樟樹里的現任里長是林有財先生,他是個木訥但苦幹實幹做事的人,年輕時代曾經做過工程事業的他,在一次意外中,腿部受到重擊,終身走路不方便。但用一拐一拐的步伐,他每日不懈怠的在地方深耕,不論是做綠化,或者代表居民對外溝通,在各種服務在地的場合,都看得到他的身影。他還和朋友成立如友會,捐錢做公益,有災難需要救援他們也主動提供物資。經常可以在基隆河畔的河濱公園,看到林有財里長邁著行動不便的腿,辛勤栽種花木,在夕陽餘暉下,他的身影令人倍覺感動。
樟樹里雖然如今是個工業為主的地方,但其實這裡的歷史很悠久。其中一個可以見證這裡歷史的地方,就是百年古廟福恩廟。
福恩廟,又名樟樹灣土地公廟,早在日據時代就已經立廟,當時農民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收、闔家平安,每年農曆2月、8月,都會舉辦祭拜大典。
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由幾位在地的善心信士等共議,將原南港鐵路隧道山上之土地公尊身,與大同路一段公路邊之土地公尊身,共覓土地聚集供奉,結合在地善心仕紳捐贈土地,興建土地廟。廟宇雖小,有神則靈,信眾虔誠,神佑平安。
隨著社會經濟繁榮,廟宇也經過幾次整建。民國83年,拓展為現今之樣貌,成為一個二層樓之建築,樓下做為里民活動中心,樓上則為美輪美奐的廟宇。福恩廟組織健全,崇奉福德正神、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玄天上帝、西秦王爺等眾神尊。現任廟祝為蕭祥洪先生,他本人表示,自從來到福恩廟服務後,整個人的心靈有了很大的提昇,經常覺得充滿喜樂。在服務期間,也見證過許多感人事蹟,但為免被民眾誤會是在說怪力亂神之事,他也表示,心誠則靈,人們只要有心向上,神都會保佑他們。
在農曆8月15日、8月16日 (國曆9月8日、9月9日兩天),福恩廟將舉辦一年一度的信徒大會。15日那天是誦經、通疏。16日則有聚餐,也會邀請戲班來演戲酬神。歡迎汐止各區的民眾,共同來參與,一起祈求神明護佑。
(文/鄭維棕)汐止樟樹長老教會位於汐止市的樟樹灣,在樟樹一路上,與樟樹國小相對,是一間以原住民為主的教會,在汐止眾多教會中,樟樹長老教會不但人數多,教會也相當具有特色。是汐止一間相當有特色的教會。
樟樹長老教會屬於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阿美中會,由黃轉武牧師於1969年開拓。由於樟樹灣地方,過去被汐止人稱為所謂的「番阿寮」,地處偏僻,在汐止逐漸工業化後,又成為工廠集中地,屬於汐止較為落後之區。許多北上的原住民,在到北部來以後,就聚集於此,後來越來越多,並以阿美族為主,因而成為一個原住民相當多的區域。在汐止人口逐漸膨脹時,外來建商又在此地大興土木,進而成為原住民與許多外來汐止人口集中之地。(資料來源汐止文化網)
從小因為父母親工作的關係,我就搬來汐止,可以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是汐止人。在我的成長時代,我並沒有對汐止有很深入的瞭解,在求學時,我就是上學,然後回家做功課,窩在家裡。當時我家住在汐止工業區,因為工業區環境上有很多不便,諸如砂石車比較多、還有很多外勞等等,父母也比較不會讓小孩子去外面玩。所以對汐止印象一直是比較浮面的。
但有些事情仍逐步沉澱在我的心靈,成為一種心中的記掛,終於激發出我對於探求汐止的渴望。從小時候,就有很多印象一點一滴的積累。我非常記得小時候汐止是個常淹水的地方,平常只要出現較大的雨,那我回家肯定是鞋子全溼了,整個念書時代都是這樣,記憶中就是下雨以及積水,以至於踏著溼透的腳回家已成為習慣。小學我念的是北峰國小,中學跨區念東湖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那天下著大雨,我一身狼狽的去到學校後,師長看到我卻很訝異,問我說今天放假妳怎麼會來到學校? 於是我又折返回家。我把鞋襪脫了,拎在手上,踏著積水往回程走。當時的感覺,一直保存在心中,後來我把當時的印象用繪畫來呈現。
記憶中,那雨如此的大,就算撐傘也沒什麼用,全身都已經淋濕。走著走著來到康寧街那,到了高架橋下,那時候整個積水已成洪濤之勢,整條路變成河流,水淹到超過我的小腿,可以說越靠近家的路,水就越淹越深。在我經過一個涵洞,那也是從東湖通往汐止必經的唯一涵洞,水已經淹到有我的腰部那麼高,我一邊涉水,一邊遠遠的就看到媽已經來到涵洞那邊,對我不斷揮手,要我趕快過去。當時我還對媽媽喊著:「媽,妳怎麼過來了?」水當時已很深,我把書包頂在頭上,一隻手扶在牆上,逆水上行,雖然溼冷,但心中也感到母愛的溫暖。就是這樣的意象,我把它呈現在畫布上。
那場大雨下到第二天凌晨就停了,水差點淹到我家,但許多位在一樓人家的屋子都泡在水中。
童年的印象,對汐止的印象,就是下雨與淹水。我是直到大學畢業再回到汐止,才能以另一種深入的角度,觀察我所住的汐止。
我念的是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當時全台灣只有大葉大學有這個系,那是我的第一志願,因為造型藝術系有十二大藝術工坊,包括木工、石工、陶工、漆工等等,所有這些技藝,我都可以在這個學系裡學到。我覺得藝術不該只有畫畫,那太侷限了,能夠一次接觸到那麼多種媒材以及藝術領域,可以拓展我視野。我從高中就開始唸美術班,所以有著十多年的藝術扎實基礎。我對畫畫有種天生的喜好,不論上學的路途多遠,只要想到畫畫,心中就充滿熱情。後來我也將這樣的熱情延伸到對汐止這塊土地的愛上。
我對汐止的印象,猶如我在畫畫上的體悟,是一種情感的層層堆疊,在將不同藝術結合的同時,也是將不同的視野融合,我將從童年到現在的所有汐止記憶,用心靈的畫筆,在畫布上重現。而在藝術領域的拓展,我選擇一方面可以回饋地方,一方面也不斷充實成長。我投入藝術教育,也是想要以向下扎根的方式,從教育小朋友做起,在孩子們心靈最純潔的階段,帶領他們認識美的概念,學習創作,學習打開心房去欣賞世界。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得到一種回饋,從孩子的純真中我也看到他們眼中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
我原本是在台灣中部當老師,但因為媽媽的鼓勵,她要我回到汐止來,她為我開立一家畫室,交給我負責。初時我對自己沒有信心,但家人都給我很大的支持,於是我就回到汐止,和家人共同創業,開辦我的家藝術畫廊。那時是2008年,經過這幾年深耕在地,如今也開設了許多班級,不但教育不同學齡層的學生,也在社區大學授課,開設成人班。
如何既能投入教育也可以繼續創作,這也是我經歷過這些年的摸索才取得的一個平衡。我通常都是在早上創作,下午到晚上時間投入教學。在我的家藝術畫廊剛創立時,有一段時間我忙到沒時間創作,只能做一些簡單的素描,但現在已經逐漸找出時間來作畫。在我創作的過程中,我投入很多的感情。我用畫筆來紀錄我的生活態度和經歷過的故事。我繪畫的主題,不只呈現一種我當下的視覺感知印象,我通常會將我的記憶融入畫畫中,什麼叫記憶呢? 因為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失去,此刻你看到的一景一物,下一秒已經是過往的印象。我試著用畫筆來紀錄這種感覺。包含我去觀察古厝、觀察老街,以及所有隨著時代演變可能會被商業化改變的景物,我不是純然用懷舊的觀點去看事情,只是紀錄當下的一種感覺,也想促使人們去反思,此時此刻你看到的景物,未來會變成什麼。我紀錄的是一種時間的概念,若要具體的形容,我紀錄的是一種「正在失去」的印象。我們每個人每分每秒都處在流逝的時間中,我想抓住那個剎那,用一種珍惜審視的心,來看待汐止的種種。
由於我是汐止人,所以我畫筆下紀錄的也多是汐止的在地故事。這回我在國泰醫院藝文中心的展覽,取名為「汐止的故事I」,因為我還在持續創作,將來會有更多的汐止故事。也由於要呈現那種時間的感動,所以我這回參展的主題義旨是:「汐止的悸動,無可取代的失去」。
這一路走來,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家人全力的支持,以及很多朋友義氣相挺。希望伴隨著汐止的藝術生命,一起成長。感謝大家。
專訪人物 徐琬婷
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畢業
經 歷:
私立早稻田藝術學校專任藝術教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企業導師
現為「我的家藝術畫廊」負責人
榮 耀:
曾獲第37屆國泰全國兒童繪畫競
賽最佳指導教師獎,將於9月1日至10月31日在國泰醫院藝文中心
舉辦「汐止的故事」特展
展覽資訊:
參展人:徐琬婷
時 間:103年9月1日∼10月31日
地 點:汐止國泰醫院藝文中心B1
本系列作品為第一次個展「汐止•我的家」的主題延伸,由「家」為出發點,擴展至「地區」性的議題關心;本次作品中,嘗試描繪出區域性的印象變遷,從作者的兒時記憶至現今的時移境遷─雨都般的市鎮、颱風後的淹水、都市發展下的遺憾;我們曾經獲得很多,卻也曾經失去很多…在這個一系列的故事中,有愉悅、新奇、甚至難過與悲傷的體悟。不論是哪種回憶,都屬於汐止的一部分,值得身為汐止人的你我,一同關心與重視。
「古物」指的是曾經存在但已消失,或是舊有的東西被冷落、被視而不見,在雜草、灰塵、廢墟中汲汲營營的希望被看見,希望重拾風華,憑藉著對「古物」的感動而創作,讓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是可能而且必要的。感受到每個人或每樣東西,都在創造「被利用的價值」,如何讓「價值」顯現,成為「我們」或是「地方」更進步的關鍵。
當越深入探究,了解到越多故事,也越喜歡這個「地方」,「它」曾經是汐止的一部份,從「存在」到「消失」;體悟到「失」不代表抹去,「失」更代表著「不可取代的力量」,在歷史的洪流中佔有一席之地;期望「地方」風華再現,更認真的用「畫」來記錄,勾勒出汐止的悸動。
喚起我們對汐止的點滴回憶
(文:鄭維棕)擔任汐止社大講師的琬婷,關心地方,喜歡和天真的孩子一起。她用她的畫畫專長,一筆一筆勾勒出過往「汐止的故事」,從火燒四十多小時的台灣破天荒的東方大樓大火,過往慘烈的汐止淹水故事,再到一連串的汐止「消失的古厝」,都喚起我們對汐止點滴的回憶,有歡欣的,有悲烈的。這些點滴的「汐止的故事」,都值得我們的回味。我們需要更多的汐止在地人,用文字記錄汐止,或者像琬婷一樣用畫筆畫出汐止,這些點點滴滴的紀錄,都會勾起我們「記得在我童年的一天………」的歡愉,會讓我們更珍愛自己的土地,更珍惜我們自己在地的文化!(作者為萬金石汐止社大副校長,地方文史工作者)
高雄市長陳菊於14日前往美濃雙峰公園主持「美濃區中庄歷史空間雙峰公園橋樑及綠化工程」動土典禮,除感謝中央及市籍立委協助,爭取預算,建構美濃最亮眼、最具歷史人文及觀光旅遊價值的新中心,她也表示,市府將持續與當地市民溝通,努力達成共識,持續建設美濃,並期盼工程順利圓滿,如期如質完工。
「美濃區中庄歷史空間雙峰公園橋樑及綠化工程」主要為景觀橋、故事牆、夜間照明及綠美化施作,景觀橋採用鋼骨結構,橋面設置夜間照明設備及鋼骨傘,並在中庄歷史空間文化散步道出入口處設置故事牆,介紹美濃當地歷史文化及特色,預計6個多月工期,竣工後將大幅提昇美濃整體景觀及居民生活品質。
陳菊說,縣市合併後,市府十分重視美濃地區發展,在美濃總投入約44億元經費進行各項建設,包含公共建築的新建及改造、道路新闢及拓寬改善、老舊公園改造及公有空地綠美化等工程。為促成美濃中庄歷史空間再生,傳承美濃客家文化永續性,提供多元閱讀及人文藝術學習環境,市府重新規劃該區老舊建築及空間,除多次與地方及中央溝通,並爭取地方人士同意及中央補助,持續建設美濃。
陳菊表示,市府投入一億八千萬元重新設計規劃整建「中庄歷史空間環境景觀園區」,修復2棟歷史建築、建置市民廣場及週邊環境景觀的整頓與綠美化,並新蓋一棟閱讀、藝文複合式的教育藝文館。而今日動土的景觀橋完工後將可結合點狀分隔的雙峰公園、停車場與中庄歷史空間文化散步道,同時擴大中庄區域內歷史空間的再利用與發展,建構整個場域為美濃最亮眼、最具歷史人文及觀光旅遊價值的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