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漢珍及廖枝德兩大木司阜 膺文化部指定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141216A1201

▲許漢珍 木司阜

 

 

文/綜合報導

 

台南市無形文資又見新亮點,「人間國寶」再添二位!文化部經10月14日審議後,正式公告指定本市許漢珍及廖枝德兩位大木司阜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台南市藝師繼剪黏大師王保原後再獲殊榮,也使臺南市在全國8位指定保存技術保存者中就占了3位,數量高居全國第一。

 

文資處指出,縣市合併升格以來,臺南市法定文化資產數量穩定成長,自2010年底至2014年11月止,合計法定文化資產總數為596項,內容涵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古物、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技術保存者,其中又以古物、傳統藝術的成長幅度最大,突顯出市府在古物清查及傳統藝術推廣上的努力。而中央指定的文資保存技術保存者,亦即俗稱的「人間國寶」,本市就有王保原、許漢珍及廖枝德3人,也讓保存傳統藝術不遺餘力的文化古都臺南增添不凡風采。

 

許漢珍先生為傳統廟宇營建匠師,擅長疊斗式大木架棟設計,師承父親許銅爐,17歲入行後與父執輩於參與營建廟宇過程中,習得落篙、大木架棟設計及扶場等技能,因傳統營建並無西方製圖概念,為符合建築營建法令需求,自學建築繪圖,並嘗試以鋼筋混凝土仿造大木營建傳統廟宇,以因應廟宇使用鋼筋混凝土取代木料之衝擊,維持臺灣傳統建築風貌。許漢珍司阜所參與營建的廟宇遍及臺南、高雄、嘉義、新北市等全國各地,自1965年修復臺南南勢街西羅殿起至近期為臺南五帝廟設計繪圖,迄今至少經手完成67座廟宇作品。退休後,他仍多方接受學子請益,使完整傳統漢式大木作技藝得以傳承,並延續大木技藝與知識,其成就於2005年獲「第十二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民俗工藝獎(傳統建築藝術)獎項肯定,並分別於2012、2014年獲臺南市公告登錄為「廟宇大木」與「廟宇結網許漢珍」兩項傳統藝術之保存者。

141216A1202

▲廖枝德 木司阜

 

廖枝德先生為臺灣漢式傳統穿鬪式厝屋營建匠師,1950年師從臺南後壁匠師余燦,因廖司阜努力好學,拜師習藝二年後,即出師習得丈篙技藝,惟仍與余燦四處營建民居,主要作品分佈於本市東山、北勢寮、田尾等地,長期於該地域從事營建工作約50年,目前保留約20餘棟穿鬪式厝屋,建構當地地域及環境風貌。廖司阜退休後,經常受邀各地傳授營建技藝,指點傳統竹仔厝及傳統灶之教學製作,從建築教學中,推廣體現傳統文化,他於2014年獲登錄為「臺南市市定傳統藝術保存者」(大木作工藝)。

 

文資處指出,2012年委託辦理的「傳統大木師阜許漢珍營建技術傳習—鋼筋混凝土仿造疊斗式木屋架」,該處同時進行數位典藏紀錄,成果豐富,而原本預定今年辦理的「廖枝德司阜傳統臺灣竹攏仔厝傳習計畫」,雖因廖司阜身體狀況不佳而延期,仍預定將於明年度司阜康復後進行,屆時亦將為兩位司阜習藝過程、傳統營建技術知識、工具運用精髓等知識編纂專書,除藉以窺見傳統建築發展之社會背景與脈絡,更讓兩位司阜的卓越成就為國人所知,永續傳承。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