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偏光鏡

140901v0201

文/張淯

 

從3月太陽花學運,讓台北成了一個劍拔弩張的城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安風暴,讓人民每天生活在不知道什麼可以吃的夢魘裡,加上從年初到年尾,在媒體聚光燈下,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層級不斷堆高的社會案件,讓人回想過去一年,似乎2014年的關鍵字,就只是一個「黑」字。

 

但很幸運的,因為獨家集團過去兩年,選擇站在挖掘台灣產業新勢力、扶助社會弱勢公益的一方,讓我們看見絕大多數台灣人,其實兢兢業業、努力不懈的透過各種創意、各式各樣的連結方式,想讓這個島嶼上的所有人過得更好,讓MIT的品牌可以烙印在全球人生活的每個角落裡。

 

當2015年初,第一樁震驚世人的「查理週刊」血案,發生在向以成熟民主體制著稱的法國,除了讓世人警醒,當言論自由的發聲權在不同文化的分配並不均等時,言論的暴力勢將造成骨牌效應。

 

而擁有最大發聲權,也必須負擔最大責任的媒體,更應反思,當你站在極左或極右、藍或綠,究竟是「立場」考量,或是「市場」考量?

 

基於立場者,或許還懂得換位思考,市場考量者,勢必將所屬顏色發揮到極致。

 

同樣的,揭惡揚善,本來是媒體的天職,但是當媒體的偏光鏡,長期放大前者,讓後者銷聲匿跡,當媒體鋪天蓋地的總是聳動的北捷隨機殺人案、高學歷宅男砍殺前女友案,我們要帶給下一代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價值?

 

形塑2015關鍵字,媒體應該做的,或許只是拿掉偏見,公平且透明的讓多元價值、不同聲音,都有同樣的舞台,並拿掉意識形態,讓年輕一代可以接踵上一代企業家的步伐,拎著清簡行囊、靈活的腦袋,走出台灣,和全世界對話。

張淯簽名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