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流到多元

 

文/張淯  |  獨家汐止報 – 社長的話

 

3月下旬,兩則看似不相干的新聞,卻讓筆者很有感觸。一則是,前暨南大學校長呼籲恢復聯招,別再折磨年輕人;另一則是中視驚傳裁員,未來將不做即時新聞,改以深度專題式報導為主。

 

教育議題關乎下一代,自然更應引起重視。尤其,主流媒體將P(紙本)、E(電子化)區隔,甚至大幅擁抱E化早已不是新聞。歷經幾次改版的《華爾街日報》,已在紙本上加強專欄與分析,即時新聞則丟上網路,《紐約時報》更已朝「全面數位化,拋棄紙本」的方向進行。

 

但,即便是數位化腳步最快的美國主流媒體,也尚未收割數位化的果實。《紐約時報》光在2008年以後已三度大幅裁員。

 

數位觀察家認為,傳統媒體在遇到web2.0浪潮時潰不成軍,就是因為還固守著「上對下」的訊息提供方式,殊不知「標準答案」,已比不上集合群眾智慧的「複選題」。如今,當web3.0的雲端加大數據,讓訊息的個人化、客製化成本大幅降低,傳統媒體如果不能「化被動為主動」,很難不消失在資訊的洪流裡。

 

李家同教授的呼籲,無非是一種主流的優越與焦慮,為了不麻煩、為了齊頭式的客觀,寧願犧牲多元入學的勢之所趨。

 

同一時間,芬蘭則宣布,2020年將廢除個別科目,改以整合式的主題教育。就是因為看見,下一代在面對比上一代多上千萬倍的資訊時,最需要的正是有辦法深化、整合某一主題的能力。

 

對於媒體,主流的式微,或許是好事。因為大河的存在,從來不是為了匯流入海、氾濫成災,而是為了深入地方,灌溉良田、供應民生、滋養萬物。

 

唯有加速數位化,結合在地化,才能讓媒體成為未來讀者,最好的課堂。

 

張淯簽名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