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產地到餐桌的魚生 一條魚的旅程以生態永續觀點

*「食魚懂魚」團隊到新漁發一支釣,參觀船長的漁船。

文:林益瑞|圖:編輯部

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青年壯遊台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鼓勵青年自行規劃含公益元素的壯遊企劃,進而開拓視野、培養自主及團隊合作能力,同時探索台灣在地文化之特色。2020年入選108組青年提案,計400多名青年於暑期6至9月間走出戶外,感受故鄉之美。

*「食魚懂魚」團隊拜訪台中湧升海洋公司徐老闆,認識食魚教育。

入選2020年計畫的「食魚懂魚」團隊,由國立中央大學研發處網站開發人員王瑞安、熟悉攝影與編輯的Youtuber黃彥瑜以及曾獲蹲點台灣第十屆大賞、公益傳播基金會攝影組第一名等多項大獎的劉錦宜所組成。愛吃魚的隊長王瑞安領著2名團員,透過實地走訪各個魚市場、海鮮餐廳,探索漁業的生產者、廠商以及店家如何在生態永續及經濟發展這兩個面向取得平衡;同時運用自身的攝影專長,期盼透過網路與媒體力量,感染社會大眾,讓人們意識到永續漁業的重要性。

多數人在魚市場、海產餐廳裡,重視的通常都是魚貨新鮮與否?嚐起來味道如何?但在這次的探訪中,團隊將重點擺在店家對於生態永續所做的努力,並且利用社群媒體推廣好的生態理念,讓更多「環境友善店家」為人所知。團隊以台北「大樹下健康餐飲」為首站,陸續探訪了宜蘭南方澳「南寧魚市場」、「台東區漁會」、高雄「前鎮魚市場」、台南「旭海安溯水產」、台中「湧升海洋公司」以及基隆「八斗邀友善餐廳」等,繞過台灣1圈,深入9個縣市,看見每一個店家對「永續」的執著,並將他們的努力一一用影片記錄下來。

台南「旭海安溯水產」的負責人黃國良先生(良哥),是讓團隊參訪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對象之一。良哥介紹台灣常見養殖方式:「在養殖魚界,多是先由市場決定價格,再反推回到生產者,導致生產者被迫壓低成本,因而無法堅持品質。漸漸的,身為養殖業者的心態變成只要「養活一隻魚」就好,而非養出一條健康又好吃的魚。」除了發表自身對永續漁業的看法外,更提到生產者供應安心食材,本是身為養殖業者理所當然的事!隊員對於良哥愛護生態以及實踐理念的決心,佩服地五體投地。良哥說:「我不厲害,我只是用心。」這句話深深烙印在隊員的心底,也成為他們堅持在這次計畫中為社會奉獻心力的強大支柱。

團隊也到了「新漁發一支釣」,船長阿杰哥親自帶著隊員參觀介紹漁船上的許多儀器,像是雷達、聲納儀器、座標儀器、羅盤等,並分享一支釣跟網撈的捕魚方法。阿杰哥特別強調,在南方澳,流刺網捕魚的方法仍未被禁止,由於此種捕撈方法早已被國際認定為傷害漁資源的捕撈方式,希望政府能全面禁止並協助保護海洋資源,以保護多元的海洋生態。

藉由走訪各個魚市場與不同領域的人員接觸,像是漁民、行政人員等,團隊重新反思永續與經濟之間背道而馳的矛盾,並從中體悟到:以目前的短期作法,或許可以透過各種嚴格規範、政府設立的規定與標章認證,用較為強制的方法進行;然而,長期而言,可行的方法則是要透過教育,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提升整個社會的認知和認同,才能夠逐漸邁向永續的目標。

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海洋的資源也彌足珍貴,尋找感動地圖計畫不僅僅只是青年突破自我或是單純追夢,還有更多的奉獻,藉由團隊各種創意企劃,反思許多細微但值得重視的議題,並促發大眾投入關注。想知道更多漁業的發展與經營嗎?那就快來關注「食魚懂魚」的粉絲專頁,看看他們還訪問了哪些默默為這塊生態付出的人們吧!

更多團隊的冒險故事請上「壯遊體驗學習網粉絲專頁-感動地圖活動專區」,更多有趣好玩的團隊企劃紀實都在這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