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走讀臺灣經驗響應全球公衛議題 集思廣憶國家文化記憶庫全民徵件活動

*自即日起至9月30日辦理「集思廣憶-國家文化記憶庫全民徵件活動」,以「集記憶」和「愛古蹟」2大主題類別鼓勵民眾踴躍參與。

文:林益瑞|圖:編輯部

個人的記憶,集結成國家的文化記憶,文化部自即日起至9月30日辦理「集思廣憶-國家文化記憶庫全民徵件活動」,以「集記憶」和「愛古蹟」2大主題類別鼓勵民眾踴躍參與。

「集記憶」徵件主題呼應今年全球防疫態勢,訂為「默默守護您-臺灣的醫療與公共衛生記憶」,透過徵集臺灣歷史脈絡中,每個人對於公衛、醫療或防疫曾有的記憶,共同建構臺灣醫療與公共衛生的珍貴歷史,集結成獨特的臺灣經驗;「愛古蹟」徵件主題再次與全球最大古蹟攝影比賽「維基愛古蹟」合作,將選送優秀作品參加「2020維基愛古蹟全球競賽」,向世界展現臺灣古蹟之美。

文化部表示,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自2017年推動以來,秉持由下而上推動在地知識保存的精神,除透過補助民間團體及大專院校收存瀕危文化記憶外,更積極擾動一般大眾持續投入全民文化記憶徵集行動。國家文化記憶庫是一場全民尋根運動,以常民故事為本,歷史脈絡為經、庶民文化與生活場景為緯,悉心收納每個臺灣故事,留下一張張臺灣鄰坊巷弄的真實面容,透過每個市井小民的生命點滴,數位化匯聚成臺灣文化DNA,建立完整而綿長的臺灣文化知識永續生態系。

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對於社會經濟與國際交流等都造成重大影響,「集記憶」呼應當代現況,特以徵集「醫療與公共衛生之生活記憶」為主題,舉凡傳染病防治、疫苗接種、食品藥物安全、醫療行為、醫病關係、醫療照顧體系與醫院、環境衛生、生育政策、民俗療法、特殊健康議題等相關照片均可投稿,年代不拘。「愛古蹟」徵件則希望民眾透過攝影美學,記錄歷史空間背後的建築藝術和文化知識,展現臺灣文化資產內外兼備的獨特價值,徵件成果將體現分享、開放使用的共筆精神,以「CC創用授權」Creative Commons方式轉為全世界都可使用的文化資產。

文化部表示,徵件期間將規劃串聯全臺4所生活美學館及社區大學,分別於新竹、彰化、臺南、花蓮、臺東,辦理5場次的「醫療.公衛.話家常」實體活動,結合在地公共衛生議題以專家講座或城市走讀形式,認識地方歷史記憶,並鼓勵民眾帶來個人收存或拍攝之照片,於現場共述故事,共備臺灣醫療公衛經驗。活動現場將提供徵件報名諮詢服務,協助民眾快速完成照片上傳,參與線上徵件,歡迎踴躍參加。

「醫療.公衛.話家常」實體活動,新竹場邀請在地醫師與紀錄片導演,暢談醫療攝影紀錄,感受人類面對病痛威脅時的脆弱,從而喚起民眾注意公共衛生安全;彰化場則以臺灣中部地區安養機構故事作為分享主題;臺南場將以「眾神護臺灣」為題,探討不同時期的民間信仰文化,面對各類疾病的因應策略;花蓮場另以走讀方式,從歷史地圖看百年來花蓮公共衛生與醫院;臺東場則探討部落面對疾病的特殊祭儀文化。更多徵件資訊請上「109年集思廣憶–國家文化記憶庫徵件活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