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威權統治下政治受難者追思會 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靜默之時」

*受難者前輩向紀念碑獻上百合。

文:林益瑞|圖:編輯部

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9月19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辦理追思紀念會,邀請「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台灣地區政治受難者互助會」等約130位政治受難者及家屬們共同參與。文化部長李永得因前往「李前總統登輝先生追思告別禮拜」悼念,特別於9月18日邀請政治受難者前輩提前相聚,獻上最深的致意,並期許國家人權博物館持續在歷史遺址上深耕歷史與人權教育,讓台灣社會記住這段歷史傷痕,不再重蹈覆轍。

*文化部次長彭俊亨帶領繞行紀念碑。

往常在清明節前夕舉辦的追思紀念會,因疫情延至9月辦理,然而紀念為人權犧牲前輩的心仍然不變。文化部政務次長彭俊亨致詞時表示,台灣解嚴已超過30年,過去國家暴力所造成的集體創傷,不僅僅是人權紀念碑上7,000多位受難者的名字,更讓無以數計的家庭破碎,「這段走過的歷史,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期盼藉由今日的追思活動,撫慰受難家屬的心靈,同時記取歷史教訓,也讓年輕的世代更能深切的瞭解及體認,台灣現在自由的現況是過去前輩犧牲奉獻所得的成果。文化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也將持續努力維護人權、推廣人權教育,不負前輩們的犧牲及託付。

白色恐怖的影響,不僅是前輩失去人身自由,人生夢想幻滅,也帶給家屬身心靈無比的傷害。追思紀念會以鳴號、默哀揭幕,會中政治受難者廖瑞發之子廖至平分享,父親被捕時自己年僅4歲,「我對父親的印象,就只有大廳樑上骨灰罈旁的一張照片」。然而事件並沒有結束,陰影持續跟隨著自己與家人,而身故的父親總是家族裡不能言說的秘密,自己更是直至人權館的口述歷史訪談,才首次聽聞大姊陳述當年陪伴母親前往認屍的過程。廖至平哽咽表示,今日活動開始前的默哀是為了紀念受難者,「但安靜之後,我們要大聲地說」。希望世人對台灣白色恐怖歷史不再沉默,不要遺忘前輩們的犧牲。

*羅思容女士吟唱。

國家人權博物館亦邀請長期關注人權議題的音樂創作者艾文,演奏寓意深遠的音樂作品,並由受難者前輩羅浪的女兒羅思容女士,現場吟唱槍決受難者何川所作的絕命詩《日文短詩》,該詩由同房難友江槐邨前輩保存超過70年,以及小數點詩人曹開前輩的創作《而你始終沒有回來》,以表達追思與緬懷之意。會後由文化部次長彭俊亨帶領下,貴賓們人手一支象徵人權與自由的鐵砲百合,繞行人權紀念碑,以百合的清香,為銘刻於紀念碑上的受難者前輩祈福,並於槍決區獻上百合,祈願受難者前輩安息,家屬平安。

文化部表示,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2020年威權統治下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以簡單肅穆的儀式,緬懷犧牲者的同時亦向前輩們致敬,表達對歷史、生命與人權的尊重,更期望大家記取歷史教訓,用愛和正義打造和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