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外商度日如年 恐不時落入陷阱風險 中國北京坐實人質外交

*2021年9月24日週五,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離開她在溫哥華的家。孟晚舟孟承認在有關伊朗的商業活動中,使用多份「重大失實陳述」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延遲起訴協議後,9月25日週六飛回中國。(圖片取材自美聯社AP)

編譯:李順瑭|圖:編輯部

拿大執政當局釋放孟晚舟,中國北京幾乎在同時也釋放兩名加拿大人自由,猶如冷戰時期美蘇交換人質的殘酷場面,這讓許多在中國的外商,甚至其他外國人心寒。他們相信,中國北京可隨時可以實施人質外交,害怕自己有一天像「兩位邁克爾」那樣掉入陷阱。

應美國司法部要求,2018年12月,加拿大警方在溫哥華國際機場逮捕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美國檢方指控孟晚舟串謀銀行欺詐、串謀實施電彙欺詐、銀行欺詐和電彙欺詐等罪名。隨後,加拿大卑詩省法院對孟晚舟展開引渡程序。

孟晚舟在對美國司法機構承認誤導全球金融機構,承認在有關伊朗的商業活動中使用多份「重大失實陳述」。她在美國法官面前對陳詞做出確認並簽字後,加拿大法院隨即開釋軟禁3年的孟晚舟,孟晚舟當即乘坐中國派來的專機,於9月25日週六返回中國,在機場展現如英雄般的歡呼。

在此同時,在孟晚舟被捕之後,隨即被北京拘捕的加拿大前外交官邁克爾.康明凱和商人邁克爾.斯帕弗也隨即飛回加拿大,中國北京當局本來指控他們犯下間諜罪,邁克爾.斯帕弗被判罪11年,康明凱待判,然而就像北京當局任意拘捕他們一樣被「任意」送回加拿大,中共官媒對兩位邁克爾的被捕和釋放一言不發,許多中國人至今還蒙在鼓裡。

這一赤裸裸的人質外交引發世界關注,中國北京當局辯稱孟晚舟案與兩個邁克爾一案,互相之間毫無關聯,但是現任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主任的漢學家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指出,顯然,冷戰時期的人質外交在起作用。

在這一背景下,一些外國企業擔心自己派往中國的員工,有朝一日被中國當局當作解決外交糾紛的「人質」。中國英國商會常務董事林奇Steven Lynch表示,企業越來越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一位加拿大駐上海的企業代表指出,有些外企老闆,已制定緊急預備措施,萬一其員工遭到中國拘押,可採取緊急救助。他說,許多外商擔心,不管是誰,都有可能在中國的大街上突然被抓走。

因疫情關係,以及中國北京採取的對外國人入境嚴格檢查措施,外企派往中國的員工減少許多。在北京政治高壓下,一些加拿大企業判定在中國經商風險太高,已經開始減少在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經濟活動。一位加拿大企業領袖表示,所有在中國的外國人必須知道,他們在中國的時日屈指可數。

除去兩位邁克爾,近年還有多位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被北京當局關押,一名法國麵包師被控涉嫌使用過期麵粉而被判刑,他最終於2019年年底返回法國。另一名愛爾蘭商人,僅僅因為其老闆牽涉一起法律糾紛,從2019年關押至今。還有一位在中國環球電視網工作的澳大利亞籍女記者,2020年在北京與坎培拉關係變得很壞時,突然被拘捕。

兩名美籍華裔姐弟2018年6月,前往中國看望患病的祖父後失去自由,突然在孟晚舟被釋放後次日,被允許返回美國,如此更加重國際社會對中國實施人質外交的懷疑。這對姐弟同為美國公民的母親被警方拘留,姐弟倆則被禁止出境。他們的父親劉昌明,曾是一家中國銀行的行長,因參與詐騙案,而被中國警方通緝。兩人的出境禁令,以及其母受到的監禁,被視為迫使其父,返回中國自首的一種辦法。

除了外商,西方外交官也憂懼,在不能完全享受外交豁免權的背景下,必須重返中國。一名西方外交官對國際媒體表示,落到類似的外交陷阱的風險,非常高。

在中國與西方關係整體變壞的背景下,一些跨國企業,越來越感到處於北京的瞄準鏡裡。這已經是一些著名品牌的遭遇,他們在被中國網民指責,在涉及香港、台灣、新疆等問題上有「辱華」嫌疑後,被迫公開道歉。香港歐盟工商協會一名成員承認,在中國的西方企業儘力小心避免掉進陷阱。

國際社會都在譴責中國的「人質外交」,恐對中共政權不會產生多大衝擊。儘管人質外交大大損害中國,在全世界的形象,但是中國北京當局,再度使用的可能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