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綜合報導
桃園市長鄭文燦於8月12日下午,出席「2016桃園閩南文化節—第一屆桃園市閩南語講故事比賽頒獎典禮」時表示,「2016桃園閩南文化節」包括「閩南歌詞創作競賽」、「閩南歌謠創意舞蹈競賽」、「藝閣展演競賽」、「攝影比賽」和「閩南語講故事比賽」等5大競賽活動,目標就是希望讓閩南文化走入生活、向下扎根。
致詞時,鄭文燦說,桃園是台灣多元文化的櫥窗,包括閩南、客家、眷村、原住民族及新住民等,各有不同的內涵,市府也充分支持,舉辦客家桐花祭、客家義民嘉年華、眷村文化節、龍岡米干節、大溪文藝季、原住民族歲時祭儀、馬祖海洋文化祭及南洋文化嘉年華等活動。
鄭文燦表示,透過多元文化活動,讓非客家人也能欣賞客家文化、非閩南人也能學習閩南話、沒待過眷村也能瞭解那段渡海來臺的故事。他認為,語言學習應該自然進行,讓大家用母語說自己的故事,看到現場許多年輕朋友,用一口流利的閩南語演說,介紹臺灣、桃園或米干的故事等,令人驚豔。
鄭文燦強調,桃園是全臺第一個舉辦「閩南文化節」的城市,讓大家看到傳統文化及工藝。以「2016桃園閩南文化節-開天門、補半年運」來說,臺灣農民一年耕作2期,習俗上每半年要補一次運氣,表達農民對老天爺的虔誠感謝,並祈求下半年度能風調雨順。市府就結合「半年節」的習俗,於7月9日晚間在壽山巖觀音寺舉辦「開天門補半年運」活動,讓文化繼續傳承。
鄭文燦指出,目前全臺年輕一輩的客家人,會說客家話的比例少於2成。桃園市內有約80萬名客家人,在社區及家庭會使用客家語交談,一旦遠行外地工作,就容易逐漸遺忘。
鄭文燦說,相同地,閩南語也是,孩子很難透過閩南語跟祖父母輩交談。母語的學習是越早、越自然、越生活化越好,母語的向下扎根相當重要,應從小進行母語教育,習慣說母語,也能瞭解自己族群的語言魅力。
文化局長莊秀美表示,「閩南語講故事比賽」包括幼兒園團體組、國小低年級組、國小中年級組、國小高年級組、青少年組及外國人社會組等6組,7月24日於桃園武陵高中進行總決賽,分別由「幼兒園團體組」龍岡國小附設幼兒園、「國小低年級組」蕭宇珊、「國小中年級組」張佑宇、「國小高年級組」張永熹、「青少年組」徐筱蓓、「外國人社會組」黃麗艷奪得第一,獲得獎金新台幣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