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確診3個月後仍要再打疫苗 專家:「無敵星星」只保護三個月

文:劉孟儒|圖:編輯部

著國內疫情的日益嚴峻,新冠病毒已然入侵校園,雖然一般認為孩童多數為無症狀、輕症,但毒理學專家招名威認為仍要打疫苗,尤其是已經得到「無敵星星」的孩童,三個月後仍要再接種疫苗!因為經過病毒感染所產生的自然免疫抗體,可控性和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並不相同,而且「無敵星星」三個月後會消失,因此昭名威建議小朋友在確診的3個月後接種疫苗,可以避免第二次感染。

由於孩童的活動歷高,不易受到約束,非常容易將病毒傳給家人及同學,所以打疫苗是有迫切性,而且有越來越多國家發現兒童確診者可能發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的嚴重後遺症,儘管發生率僅約萬分之3,但其中卻有3至6成兒童必需住進加護病房治療,死亡率又達住院者2%,雖然比例相當低,但病症非常嚴重,如果施打疫苗,這些機率都可以再更低。

台大醫院小兒心臟主治醫師林銘泰透露,一名10歲男童4月底確診輕症2天後痊癒,卻在端午連假前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5月28日出現高燒、腹瀉、淋巴結腫大、紅疹、手腳腫等症狀,並在6月1日因血壓不穩,住進台大兒童醫院加護病房治療,研判是多系統性發炎症候群,經過強心劑、免疫球蛋白、類固醇治療在5日狀況穩定轉出加護病房。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說,這群兒科病人的臨床表現是在感染COVID-19後的2.6週,出現發燒39到39.5 °C並合併多系統的炎性症狀,包含腸胃道症狀(嘔吐、腹痛、腹瀉等)、皮膚粘膜症狀(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手足肢端腫脹)、 心血管系統(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異常) ,另外也可能出現神經學症狀、凝血功能異常、呼吸症狀等。「甚至有超過1/3的病童會併發休克,通常呈現暖性休克,而病人這時都需要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他也向家長呼籲「疫苗接種,是給予孩子們最重要的保護方式之一。」

而家長們普遍顧慮的副作用方面,以國外數據看來,疫苗所產生的副作用是可接受的,不論莫德納或BNT 疫苗, 對5至11歲族群的安全性相當高。患有氣喘、肥胖、糖尿病、先天心臟、免疫、神經系統疾病等高風險因子的兒童,確診後重症的機率也較高,又或者需要出入人多聚集場所、無法保持社交距離與衛生習慣的孩童,施打疫苗可以明顯減少重症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