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李順瑭|圖:編輯部
預
估可為受疫情打擊的香港經濟提振1.2個百分點的電子消費劵計畫,餘下的第二階段5,000港元消費券,約新台幣1萬8,900元,港府決定擴大領取範圍至「有條件或有資格」成為香港永久居民者,統稱「港漂」者,為數30多萬人,令受惠人數擴至660萬人;與此同時,永久離開或「有意圖」永久離開香港者,則會被剔除。財政司長陳茂波指出,變動是響應立法會議員等意見;但不少評論指出,港府此舉予人懲罰反修例運動後離港人士,更憂慮難以執行。
2022年第二階段的消費劵,香港市民會由8月7日起分期收到,兩階段合計,消費券計畫會涉及660億元公帑。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預計,隨著疫情緩和及競爭加劇,商戶及支付工具營辦商優惠的效力會較明顯,相信這波消費券對經濟支持的力度會較強。他引述過往數據指出,5,000元消費券可以令市民額外新增消費約3,000至4,000元,估計對經濟有一定提振作用。
港府自2021年起推出首輪消費券計畫起,凡年滿18歲的香港居民皆為合資格領取人士,這包括香港永久居民和持單程證來港居留的中國大陸人士,方法簡易程度與澳門「派錢」時雷同,今2022年4月起發放的第一階段5,000元消費劵,沿用此領取資格,但財政司長陳茂波6月13日午公布,今2022年第二階段的5,000元消費劵領取資格時表示,永久離開或有意圖永久離開香港的人,會剔除領取資格。
根據新規定,任何香港永久居民無特定原因,由2019年6月18日至今2022年6月12日一直不在港;或曾以永久離港為由,申請提取強積金或公積金;又或有任何證據或資料相信,申請人在可見將來「無意」返港,將被視為不合資格。陳茂波解釋,有關調整是響應兩年間,聽到的不同意見,包括立法會議員批評,現時難以評估有多少人會被剔除。但他強調,在上述期間,只要有一天在港,均符合申領資格。而財政司司長辦公室財政預算案,及稅務政策組主任王學玲則補充,不同意自己被剔除資格者,可申請複核,例如過去3年在海外工作、讀書、留院或照顧親人等,而未能返港者,當局會在複核時檢視其理據是否可以信納。
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和媒體過往曾批評,讓移民海外,但未放棄香港永久居民身分人士領取香港福利,做法不妥,亦無助刺激經濟。
評論:移居者禁領款卻容申領丁地是雙標
不過,不少評論批評港府把移居海外或無意返港人士剔除,於領取資格之外,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陳志雲6月14日早,在其節目內質疑,看港府剔除資格的時間段,與反修例運動時間相近,予人新方法有出於「政治動機」之嫌,是要懲罰那段時間後離港人士。他又說,消費劵必須在港使用,已移居海外者若不回港,根本不能受惠,若相關人士把消費劵給予在港家人或親友使用,亦可起刺激消費之用,質問何必要「咁麻煩」把他們區分出來。
身在英國的香港電台前叩應節目主持人吳志森亦批評,港府是雙重標準,因為新界男丁可申領丁地的資格,不會因為他們移民海外而取消,但領取消費劵卻因居住地而受限。他又說,港府聽取「左報和建制亂噏」便推出新方法,結果是漏洞百出,因為有關人士的資格難以界定,例如如何界定「意圖永久」離港?利用英國給予香港持有英國國民「海外」、「BNO」護照移民計畫者,若他中途放棄永居又如何?選擇在中國大陸長居者能否領取?他預料,日後執行時,將會發生不少混亂情況。
不過,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消費券主要目的是鼓勵在港消費,港府受壓下要限制移民者領取消費券亦無可厚非,例如以離港為由,提早提取強積金者,意味該人無意回港,停止向他們發放消費券亦合理。
港府本年第二階段消費劵,另一新猷是把受惠人士,範圍擴展至持簽證來港並持香港居民身分證人士,例如透過不同計畫來港的專才、專業人士、企業家及來港升學人士,皆可領取半額,即5,000元消費券。陳茂波預計,第二階段新增受惠人數有30多萬人,涉及的額外開支達十多億元。
本身在中國大陸出生,及成長後來港的立法會議員張欣宇6月14日早,在電台節目表示,受惠對象擴展至「港漂」,對挽留及吸引人才有正面幫助,可展示港府對人才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