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議跳腳無果 烏克蘭國會議員友臺小組成立

*《新聞周刊》在高級編輯和其他記者離職後拒絕發表評論,據報導他們正在撰寫有關他們公司財務的報導。(圖片取材自美聯社AP)

文/李順瑭 編譯 |圖/編輯部

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施壓阻撓無效,烏克蘭國會8月17日成立15人跨黨派的友臺小組,由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領軍,2/3的成員屬於執政黨。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擔心:一場外交爭端正在中國與烏克蘭之間醞釀。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8月27日報導引述梅列日科說法:在烏克蘭國會友臺小組宣布成立的前夕,中國駐烏克蘭大使範顯榮曾試圖跟他見面,但被他拒絕。北京也在上周向烏克蘭駐中國大使館提出抗議。但梅列日科形容北京此舉為試圖對外國國會發號施令。

梅列日科還對《新聞週刊》表示,他在今年3月間曾和數名同事,嘗試拜會中國駐烏克蘭大使範顯榮,就開闢人道走廊尋求中國的支持,但當時範顯榮也拒絕與他們見面。

梅列日科認為,中國對烏克蘭的冷漠,為國會成立友臺小組帶來了動機。在友臺小組成立後,範顯榮曾向執政黨人民公僕黨Servant of the People的黨內大老投訴,但這些大老並未向他,及友臺小組成員施壓。

梅列日科猜測,範顯榮擔心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在烏克蘭發酵,促使烏克蘭也有代表團想赴臺訪問。

《新聞週刊》還引述烏克蘭民意黨Holos議員、友臺小組成員之一索夫桑Inna Sovsun說法報導,中國擔心烏克蘭抵禦俄羅斯進犯的戰法,會成為臺灣抵抗中國侵犯的參考範本。

索夫桑認為,中國最為擔心的,是烏克蘭與臺灣之間的共同性,她還稱烏克蘭與臺灣的人民意識極為契合,都是小國對抗殖民主義。

《新聞週刊》報導提到,許多國家的行政部門會受到邦交或「一中政策」束縛,而立法部門則有較多空間,索夫桑指出,這就是為何他們要在政府的不同層面,成立友臺小組的原因,以免對行政部門帶來困擾。

索夫桑長期挺臺,中央社今年6月派記者進入烏克蘭採訪時,也曾訪問過她。許多烏克蘭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政府對於公開挺臺有所保留,是因為不希望中國因此在俄烏戰爭中,靠向俄羅斯。但索夫桑向《新聞週刊》表示,她不認為中國會出手協助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