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日報【文/李順瑭 編譯|圖/編輯部】
自9月23日起,觀賞巴黎夜景將很難在午夜後,再找到埃菲爾鐵塔燈光閃爍的身影。根據巴黎市政府的最新要求,市區地標性建築的夜間燈火都將提早熄滅。目前的能源危機無疑是促使巴黎市政府下此決心的主要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環境議題,日益引發對發展模式的思考使然。
不夜城想像的能源代價
萬家燈火長期是一座城市生命力的象徵。地標性建築的照明設施,為夜幕籠罩下的城市帶來另一番景觀,另一番魅力。根據曾專注研究文物建築照明歷史的學者Sophie Reculin接受《十字架報》採訪時的介紹,雖然巴黎市區主要建築的照明設計可以上溯到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但市區景觀只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越來越像是,一座徹夜燈火輝煌的不夜城。而這種不夜城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燈火原始的照明功用逐漸淡化。當越來越多的商店櫥窗也徹夜燈火通明,城市主要建築燈光設施的地標作用也不再明確。有人把這種燈火之下的城市景觀,比作是一種市區劇場,在夜深人靜之時,繼續講述城市故事。就埃菲爾鐵塔而言,130多年間,鐵塔一直在不斷完善其照明設施。2000年啟用的整點閃爍裝置,更為它增添一種獨特風采。
不過,這種夜幕下的城市故事,也意味著大量的能源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環境後果。法國政府生態部網站引述數字指出,法國公共設施的照明用電,相當於各市鎮總用電量的41%,由此每年產生67萬噸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氣體。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數據顯示,在全球範圍內,這種人工照明用電佔總用電量的20%,由此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佔全球總排放量的6%。而這些用電的生產佔用著全球3%的石油需求。換句話說,不夜城的獨特魅力,不是沒有環境代價。
人工照明帶來的燈光污染
而這種環境代價,其實並不只局限在能源領域。近年來,大量的人工照明帶來的燈光污染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事實上人工照明,可能正讓人類失去大自然的夜幕景象。一些環保人士2021年10月17日在《世界報》發表文章呼籲,認為應當將繁星滿天的夜空同樣看作是世界人類遺產,加以保護。呼籲指出,法國最近20年人工照明設施爆炸性增長近84%,1,100多萬公共照明設施,再加上350多萬廣告照明,更不用說越來越多的衛星,這一切都使得在城市夜空,可以從地面肉眼望到的星星,只有二十幾顆。
不僅如此,這份呼籲書同時指出,人工照明帶來的燈光污染,是許多昆蟲消失以及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的一大原因。因為28%的脊椎動物和64%的無脊椎動物,都是部分或完全在夜間活動,他們因此是人工照明帶來的燈光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法國本土的蝙蝠數量最近十年來減少38%。文章同時指出,很多夜間出沒的動物都根據星辰判斷方向,而人工照明不僅破壞他們習慣的坐標,而且也干擾生物循環系統。動物的季節性遷徙、植物的生理周期等等都受到影響。有研究注意到,街頭路燈附近的樹木,落葉常常比遠離燈光的樹木更晚。
長期面對非自然光線,也同樣干擾人體的生物鐘,因為它可能阻礙人體在日夜自然交替過程中,隨夜幕降臨而自然生成褪黑激素,人的睡眠、情緒、認知能力,都因此受到影響。還有研究注意到,長期值夜班的護士發生乳腺癌的幾率,似乎高於同樣行業不在夜間工作的人群。而當代社會,在公共設施照明之外,人們正在電視機前,在電腦前,在智能手機上,長時間的面對非自然光線。
隨俄烏戰爭而驟然緊迫的能源危機,迫使人們重新審視幾十年來,追逐的不夜城想像。法國政府其實近年來,已逐步提高減少燈光污染的努力,文物建築照明已經不再是徹夜不息。但巴黎市政府的最新措施,正將這種人工照明的時間進一步縮短。今後,埃菲爾鐵塔每晚23點45分送走最後一批參觀者後,將隱身於夜幕裡。巴黎市政廳、其它區政府建築,以及市府管理的博物館要自22點起熄滅照明。2022年聖誕節,遊客也將無法在午夜時分,欣賞香榭麗舍大街的繽紛燈飾,這些燈飾將在23點45分熄滅,而不再是凌晨兩點。而且聖誕燈飾也將提前在1月2日拆除,比往年提前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