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壺達人蕭銘煌驚人收藏 開啟事業第二春

蕭銘煌與朱芃霏

撰文/攝影:吳德亮

近年茶文化蓬勃發展,日本老鐵壺的不可再造性和稀有性,決定了其增值空間,日本老鐵壺和銀壺被炒得震天價響。

儘管中國早在五百年前的明代,民間就已經普遍使用鐵壺,但今天市面上所流行的鐵壺,或不斷轉手炒作的老鐵壺,幾乎都來自日本。

至於以手工鍛造、過去只有貴族才能使用的銀壺,以造型端莊古樸、優雅貴氣,且柔韌極富張力著稱,當然更炙手可熱了。

不過,2003 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時候,無論老鐵壺或銀壺或其他與茶道相關的日本古美術品,在日本或兩岸均乏人問津,價格甚至還不及中國宜興出廠的一把制式標準壺。卻有人純粹基於喜好而瘋狂蒐羅,藏品多到差點被太座給「休」了,依然「口袋漸寬終不悔」,意外成就了退休後的大事業。這個人,就是鐵壺達人蕭銘煌。

執迷鐵壺差點被太座休了

蕭銘煌由於喜好日本古文物,因而從1983 年開始,逛遍京都、東京、大阪等地的古物店,以有限的「閒錢」購買喜愛的鐵壺、銀壺、自在鉤、浮世繪、火鉢、蒔繪漆器等。年份從江戶時期、明治期間到昭和時代,數量多到讓生性節儉的太座大發雷霆,甚至提出「再買就離婚」的警告。

儘管當時老鐵壺在兩岸才初試啼聲,但蕭銘煌說以16,000 元台幣購入的一把鐵壺,隔年就以25,000 售出與同好,甚至在不久後售出17 萬的天價。而原先反對的太座也才「驚嚇」的發現,另一半的收藏無論質或量,都足以開家規模不小的店面。因此就近在汐止家旁租了間月租2 萬的店面,簡單裝潢後,「宗慶屋日本古美術店」於焉誕生,正式開啟了事業的第二春。

日本老鐵壺的稀有性與不可再造性,決定了甚大的增值空間

日本名壺成兩岸收藏新寵

宗慶屋藏品目前分為平價、中上至高端精品,可以一次滿足各階層藏家的需求。蕭銘煌表示市面珍品已逐日減少,即便今天未成交,明日還有更大增值空間,使得他能悠遊自在的繼續買壺、賞壺,甚至還有空閒可以到北海岸潛水,或邀集好友們在店內圍坐火盆四周,以龍眼木炭、自在鉤、鐵鍋等涮魚或吃火鍋、煮茶等,羨煞了身旁不少老友。

蕭銘煌說今天的兩岸市場,日本鐵壺多以京都鐵壺(簡稱京鐵)或南部鐵壺(簡稱南鐵)為主流,尤其早期京鐵著名的「龍文堂」、「龜文堂」、「金壽堂」更是炙手可熱。此外還有所謂「七寶銅蓋」,由七種金屬熔鑄車製而成,至於名家打造的純銀壺蓋就更為稀有珍貴了。

蕭銘煌進一步表示,老鐵壺或銀壺的不可再造性與稀有性,決定了甚大的增值空間,且越是名家手作或有落款的精品,升值空間越大,今天身價多在數十萬至數百萬之間,對岸價格則更高,非常值得收藏。

〈節錄自《獨家報導》1154 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