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埔堆肥場轉型綠能 生態園區 共創三贏

臺中外埔堆肥廠轉型綠能生態園區,圖為綠能生態園區示意圖。
(圖/翻攝自網路)

張菁欣/臺中報導

為落實循環經濟,臺中市政府計畫將外埔堆肥場轉型為綠能生態園區,回收廚餘及農作稻稈,利用廚餘厭氧及稻稈氣化技術,推動綠能發電,盼藉此減輕焚化廠處理負荷,維護空氣品質,同時藉由收購稻稈增加農民收入, 共創環保、農民、經濟發展三贏局面。

臺中市環保局長白智榮指出,外埔堆肥廠於2008 年10 月停止營運後,原廠區設備損壞,閒置近十年,形成環境髒亂及治安死角。對此,環保局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引進新的廚餘厭氧及稻稈氣化技術,回收生廚餘與稻稈再生發電,將堆肥場等鄰避設施轉型為綠能生態園區。

綠能生態園區完工運轉後,規劃以每公噸1 千元的廚餘處理費用交付投資廠商,規劃廚餘年處理量為5 萬4 千公噸,初估發電量約每年540 萬度,約可提供1,550 戶家庭一年用電量,每年可減少碳排量達6,144 噸。

如此一來,不但能減輕焚化爐負荷,延長焚化爐使用年限,收購廢棄稻桿,更可減緩露天燃燒空汙問題,農民亦可創造收入。

再者,稻稈部分,環保局規範投資廠商應以每公噸600 元優先收購臨近外埔區、大甲區、后里區、大安區產出的稻稈,初估年處理量為5 萬公噸,年發電量約5 千萬度,每公頃兩期農地將可增加農民約7,200 元收益。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