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涼山自治州 彝族

皚皚的白雪覆蓋在紅泥土上,從高處遠眺,宛如諸葛亮的「八卦陣」一般。

撰文/攝影 涂鳳美

成都飛往西昌青山機場的途中,心情格外不同。不是因為即將造訪一處大山大景, 而是這個地方塗滿神秘的色彩。第一次走訪,有好奇,有期待,還有一個預先建構的想像空間。早在決定探索這個地方時,就聽說這是個貧窮眷顧、富貴擦身的所在,一個不小心被世界遺忘的地方——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國彝族最大的聚居處。

紅泥世界裡的雪梯田

「雪梯田」是我們自創的名詞,也是這趟途程中第一個讓我們腳步難以抽離的地方。皚皚的白雪覆蓋在紅泥土上,從高處遠眺,宛如諸葛亮的「八卦陣」佈滿巧思,後方的山脊就是它的屏障。此處不同於一般白茫茫的雪景,除了看山是山的身臨其境,還有著雲深不知處的朦朧。

坐在連同司機五人座的越野車上,隨著蒼茫的山路悠悠前進。大涼山四季的色彩, 也開始在眾目所歸中輪番上映,沒有塵世的喧囂,只有涼山土地的味道。

「查爾瓦」狀似斗篷,又厚又重,白天披在身上遮風擋雪,夜晚則當蓋被。

萬用查爾瓦

大涼山可謂四季如春,平均溫度大約攝氏l7℃,但早晚溫差較大。走在路上,隨時可見不論男女,都披著一件羊毛製成的「查爾瓦」披氈,有藏青和白兩種色,其中又以藏青色較受青睞。

「查爾瓦」狀似斗篷,又厚又重,有短掛式的,也有長及膝蓋,下擺加上流蘇式的長穗,白天披在身上遮風擋雪,夜晚則當蓋被。在旅途中,幾次看見居民從披氈裡摸出雞來,當下十分好奇,靠近一些才看明白, 這是他們做生意的方式。當時正下著雪,想必是要讓雞隻賣相好些吧 !

這種披氈無領無袖,款式變化不大, 採集中縫製。因為顏色單一,一般年輕的女性,會搭戴顏色鮮豔的頭巾,大多以紅、綠、藍、紫為主,不論在家或外出常年穿著,看似人人穿制服,卻也形成聚落的另類風景。

童年不失笑 只為來年春

午後兩點多,天空開始飄起雪來,讓原本濕滑的路面變得更泥濘不堪。大夥小心翼翼地墊起腳尖走路,深怕褲管沾了泥巴。這時,一群群的小學生從校門快步走出,有些幾乎是用小跑步,他們沒有想過「衣服會髒」這麼文明的事。

這裡的孩子們上下學都靠自己徒步,原因是大部分的孩子住家距離學校都很遠,有些甚至要走上兩個多小時。因此他們早上十點才開始上課,下午則早早就放學了。從孩子們開心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他們多麼珍惜這短暫的學習機會。

但彝族地區適齡兒童入學率仍然偏低,他們受教育時間短,最主要和孩子的出生率有很大的關係。走在路上,幾乎每個年輕的女性都背著孩子,據當地人透露,一家六、七個孩子算是正常的。

一個家庭裡不論男孩女孩,通常是大的帶著小的,他們沒什麼玩具,能在雪地奔跑就是最好的娛樂了。他們也沒有零食,頂多在門口和父母一起烤烤土豆。這裡的孩子純樸、率真,沒有受到外界的薰染,我們拿出隨身攜帶的糖果餅乾和他們分享,回報的卻是一張張怯生靦腆的臉龐,和羞於伸出的小手。

彝族人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樂觀地守住屬於族人的一片天,就如村落中
掛在屋簷下那一長串黃橙橙的玉米,在土角厝上依然耀眼一樣。

土角厝裡也有春天

由於地理環境上的多變與複雜,涼山的氣候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從市區入住的賓館遠眺,山頭皚皚一片,彷彿終年積雪;反觀山下卻是茵茵綠綠,草木逢春,頗有「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境界。

初次的造訪,對於涼山的風土已有了淺層的觸摸。就算過程中,因為衛生條件的關係,有著走路時「用心在腳下」的戰戰兢兢, 但八天的行程,卻讓我們見證了彝族人亙古以來的自在。他們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樂觀地守住屬於族人的一片天,就算無法預知夢想何時起飛,至少陽光一直眷顧著,就如村落中掛在屋簷下那一長串黃橙橙的玉米,在土角厝上依然耀眼一樣。

 

( 節錄自《獨家報導》第1155 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