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勇 不受限的水墨藝術

宋大勇認為,中華山水畫在飄零秋葉的脈絡中,在普通山石的紋理間,都蘊藏著一個世界;這種「一花一世界」的認知,是中華文化特有的內涵,與西方的寫實論大不相同。

文/張淯、葉惟禎 攝影/ Abe Meng

擅長描繪意境之美的臺灣旅美藝術家宋大勇,時常在FB 上發表作品,無論是傳統山水畫,抑或色彩鮮明的潑彩作品, 都讓人嘆為觀止,看著它,彷彿自己就身在那意境之中。精湛的畫技,讓臉書好友紛紛表示:「幅幅均可參展,真是佩服 !」更有人讚賞「有大千味 !」

好友說他的畫具有「大千味」,其來有自,宋大勇早年師承,就是張大千的學生,有繪畫天分的他習得大千一脈的畫技,讓他年紀輕輕就在藝術界嶄露頭角。

奪冠

1971 年,宋大勇17 歲之際,以《秋山清遠圖》獲得臺北縣美展高中組第一名,距離從14 歲才開始學繪畫,只有短短三年的時間。

宋大勇笑說,學生時代的他對讀書興趣缺缺,又因為一頭栽進繪畫領域而更加忽略功課,以致學期結束,很多科目不及格,面臨被退學的窘境,所幸因為參加比賽得名,「救」了自己一命。

「那年暑假,我代表學校參加臺北縣的畫展,沒想到一舉拿下高中組第一名,因為為校爭光,得以破格留級。」宋大勇笑說。

宋大勇曾師從沈以正和范柏宏兩位大師。14 歲的時候受沈以正啟蒙,沈以正是一位傑出的中國書畫家,在用筆與墨色方面非常傳統與講究,讓宋大勇學到扎實的筆墨基本功。

兩年後,他又拜入范柏宏老師的門下。范老師的老師是孫郁生先生,孫先生則是張大千的弟子,范柏宏可以說是再傳。

「眾所皆知,大千先生的畫匯集了所有中國南北各家的精華,范老師從這點教我入手,所以我很幸運地,從基本功到深入學習各家之精華,對我之後的創作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之門。」

就是因為水墨和筆墨功夫練得扎實,因此駕輕就熟,宋大勇甚至發展出一套自創的表現手法,而逐漸在畫壇闖出名號。

近年來,宋大勇運用大塊潑墨、大塊用色的手法,展現出山水畫不同以往的樣貌。

驚艷

宋大勇優雅的畫作輔以詩詞,呈現出文人風采。他說,有意境的畫最能引起共鳴, 因此希望自己的畫作,無論是內行人還是外行人觀賞,都能獲得感動。

近年來,宋大勇運用大塊潑墨、大塊用色的手法,既古又今,展現出山水畫不同以往的樣貌。但無論創作手法如何,他不變的出發心,始終朝向「內行人看到覺得這個人有點功夫,外行人看了覺得好漂亮、好美、好喜歡」的方式來展現。

但是他說,過去他曾引以為傲的畫作, 不被美國老師理解,因為西方的藝術文化與中國畫的差異。中國山水畫講的是意境美, 不僅要畫所見還要有所想;但西方則強調寫實,而不賦予景物更多的文化寓意。

宋大勇認為,在中華山水畫中,在飄零秋葉的脈絡中,在普通山石的紋理間,都蘊藏著一個世界,如何傳達大千世界的境界, 是中華文化特有的心與物、自我與世界,與西方的寫實論大不相同。

「我從不摒棄『至美至善』的畫風, 而且不斷在尋找自己堅持的中西藝術交集融合,以及能相容東西藝術的精髓,有大家風範。」宋大勇希望透過他的畫,可以讓更多人認識中國國畫,進而推廣中華文化。

近年來,宋大勇運用大塊潑墨、大塊用色的手法,展現出山水畫不同以往的樣貌。

圓夢

在54 歲之前,宋大勇還必須工作以養家活口,他說這是很多藝術家的無奈,但即便如此,他仍持續創作至今,從來沒有懈怠, 每每遇到感動的場景就會記錄下來,並且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之後,完整的把作品呈現出來。

只要景色能夠入畫就記在心裡,或是從詩文中找感覺,就是宋大勇靈感的來源。

展望未來,他希望自己能夠在人生最精華的耳順之年,畫出一幅具代表性的、能感動人心的巨幅創作。

「我也希望能夠在大馬、韓國、新加坡等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地區,有華人聚集的地方舉辦展覽,希望能夠在人生最精華的階段, 完成這個心願。」人生的上半場,宋大勇努力打拼為生活;下半場,他要為自己的夢想而活。

 

( 節錄自《獨家報導》第1165 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