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日報 飛行馬迷Bella/推薦
日本人酷愛餃子,以餃子作為城市名片的,飛行馬迷就介紹過小倉和宇都宮,事實上還有一座城市為餃子開辦了學會,並一再與宇都宮爭奪「每戶年消費餃子金額」的冠軍寶座,兩者纏鬥十餘年,互有輸贏,去年(2023)再次擊敗了宇都宮,重拾寶座。
這個城市,就是濱松。要將餃子掛上「濱松餃子」的名號,必需滿足二個條件,第一:生產者必需居在濱松居住三年以上,第二:必需在濱松生產販賣,才能稱為「濱松餃子」,看來,作為濱松餃子的門檻,是高於宇都宮的。當然,立志做為餃子之都的濱松人,也將煎餃的各種可能性發揮到極致,像是與醋飯一起放進豆皮而成為「餃子豆皮壽司」,甚至是與白米一起包進海苔而成為御飯糰,目前也僅有濱松吃得到。
至於濱松餃子的特色是什麼?和它的對手宇都宮餃子的差別在哪裏?有關這個幾乎人人都想了解的問題,飛行馬迷在這裏展開一下‥‥最普遍的一說是宇都宮餃子菜多肉少、濱松餃子菜少肉多,但是,濱松市官網宣揚濱松餃子的網頁中寫道:「‥特徵在於健康的餡料,原料中的肉類較少,附近生產白菜較多‥」,可見,菜肉比例並無法做為區隔兩地餃子的判別因素,只要合於標準,在濱松製做菜多肉少的煎餃,仍可以稱做濱松餃子。
再者,每一家店的口味都會調整,沾醬也都有自已的配方,何況濱松市內專賣的、非專賣的店家加起來超過300間,菜單裏全有餃子可供販售‥‥就以台灣的冷凍餃子來看,各種口味與品項根本選不完,我們或許能吃出每一家、每一個品牌的特色與味道,但我們如要說這個味道屬於台北、那個味道屬於山東‥‥這定義恐怕就涉及主觀、有點牽強了。
唯一可以辦別看出濱松餃子特徵的點,應是添加了豆芽菜。
和宇都宮餃子的發展一樣,濱松餃子起源於二戰戰敗後,物資條件匱乏下,用家家戶戶都有的圓形鍋具煎製,最為方便,也不用另購鍋具。為了利用熱能、提高煎製效率,餃子以圍成一圈的方式排列,能一次性煎出最多成品,不久,濱松人就衍生出在餃圈中心空洞處添加豆芽菜的創意。豆芽菜清爽解膩,與煎餃非常搭配,發展至今,就成為濱松餃子的特定形象了。
濱松人對餃子投注的熱情,還可以從「濱松餃子學會」的成立看出端倪。該學會是由餃子愛好者組織而成的志工社團,目的並不是販賣,而是推廣和普及濱松餃子,當然,餃子和濱松市所形成的特有文化,也是該學會宣傳的重點。例如它們製作了濱松市內完整的店家地圖,對於探尋美食的旅客就相當便利;它們也致力與用濱松餃子參加各種全國B級美食賽事,透過整合力量以爭取更好成績;在每年5月初的濱松祭中,餃子自然是祭典中的代表美食,此時也可以看見學會設立攤位,成為旅客們獲取資訊的最佳管道,說他們是「餃子宗教」的門徒信眾,一點也不為過。
到了濱松,如果有限的胃納量讓你吃不了幾家,別擔心,帶回家慢慢享用即可,這裏的冷凍餃子、各式沾醬,品項多到您選擇困難;想帶上火車怕餃子涼掉不好吃?別擔心,濱松人研究出了「常溫餃子」,常溫就能吃到最佳口感與香氣,不必再找微波爐。此外,這裏的「餃子米餅」也是品項繁多,甚至米餅還可以做成煎餃的樣貌‥‥‥從這些餃子的衍生產品不難看出,濱松人對於餃子到底有多熱愛。當一個濱松人說自已的城市是餃子之都時,飛行馬迷真心覺得,他們的底氣確實是足夠的。
環球美食之旅
【作者】飛行馬迷Bella
【學經歷】
台南應用科大音樂系
永康國中音樂老師
遠東香格里拉飯店鋼琴師
國籍航空空服員
【Podcast】飛行馬迷的地面廣播
【粉絲專頁】飛行馬迷的地面生活
【Instagram】bellainthe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