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棧道為小生物留路 分區管制見成效
張菁欣/臺中報導
高美濕地是臺中市的觀光熱點,不僅臺灣民眾喜歡造訪,濕地的豐富生態與景致更被國外網站評為「一生至少必遊一次的絕景」。然而,觀光人潮雖然促成地方發展,卻也可能造成生態環境的負擔,因此如何在活絡觀光、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育,即是臺中市政府的重要課題。
為解決遊客絡繹不絕,踩踏濕地造成的生態危機,市府自101年起針對高美濕地進行分區管制。「核心區」及「緩衝區」禁止遊客進入,「永續利用區」則開放遊客進入,讓民眾有親海的機會。
臺中市農業局指出,濕地設有作為「生態廊道」的木棧道,廊道兩側屬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核心區」與「緩衝區」,遊客只要依循路線行走至木棧道末端,就會進入「永續利用區」,落實了「把遊客留在木棧道上,把濕地留給潮間帶生物」的保育理念。
木棧道設置後,是否會影響濕地生態?對此,市府於101至105年委託東海大學教授林惠真進行高美濕地生態調查。結果顯示,木棧道完成後,周邊的雲林莞草開始恢復生長,螃蟹物種組成則因周邊環境改變而發生變化,但物種並未減少。
接下來,農業局還有多項環境相關措施,包括設置計數板管制遊客總量,委託臺灣野鳥協會進行陸蟹調查與保育推廣,第三河川局也在評估改善濕地周邊海堤,讓海堤成為有利陸蟹降海遷徙的棲地,維護其生存率。
在觀光方面,據交通局統計,高美濕地單月遊客量已達10萬人次,為加強周邊聯外疏運,已陸續開闢655、688等2路假日公車,以及每日行駛、可從臺中火車站直達高美溼地的309路公車,藉以提升接駁能量,方便遊客往返。
此外,包括遊客服務中心、跨海景觀橋等觀光設施也已陸續完成,加上便捷的大眾運輸路網,遊客可規劃海線地區一日遊,體驗美麗豐富的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