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娟/臺南報導
不論是民眾住宅裝修,抑或政府古蹟修繕,完工後的剩餘建材除了丟棄之外,現在多了一項更好的選擇。為妥善利用舊材料、增進文資保存效益,臺南市政府七月成立全臺第一家「文資建材銀行」,選定蕭壠文化園區旁的紅樓建築及其周邊,作為舊建材收受與管理的據點。
臺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臺南市歷史建築眾多,在市長賴清德任內即投入超過20億元進行古蹟修復。在修復古蹟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建築舊材其實可以保存下來,提供給其他古蹟作修繕之用,故而有了「文資建材銀行」的構想。此舉一方面可以延續老建材的生命,另一方面也通過建材銀行培育古蹟專業人才,未來投入到文資研究與修復的工作。
建材銀行成立後,不僅可接收公有建物拆除後的可用舊材,同時也接受民間捐贈,這些建材通過經營團隊的評估與汰劣後,可再利用的材料會編碼上架,未來相關單位有文資或老屋修復的需要時,可至建材銀行洽詢,了解是否有合適的舊材可供使用。
臺南市長賴清德也鼓勵各界踴躍使用這項資源,讓文資建材銀行可以像一般商業銀行一樣,有人存款、有人提款,永續的經營下去。
事實上,嘉義市104年成立的「建材銀行平台」,與臺南市「文資建材銀行」擁有相似的概念。不同於臺南市以實體銀行提供服務,嘉義市則採雲端方式,整合能提供舊木料的業者,為有木造老屋裝修需求的民眾,提供舊建材及裝修資訊。
一來保存、活化在地的木造老屋,二來也為民眾解決木料供給來源、修築工法等相關問題。但不論是實體抑或雲端經營的建材銀行,都秉持了舊材利用以及文化保存的觀念。
臺南市近來除了開啟各項古蹟修復工程、建立新的建材利用觀念,一些大型的歷史場館也在陸續建設中。今年初正式動土的「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未來將成為臺灣第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化石陳列館,展出長毛象、金絲猴、早坂犀牛化石,以及距今兩、三萬年前的人頭蓋骨化石。此外,臺灣史前博物館南科分館也即將成立,展出南科開發建設時,發掘到的大坌坑時代考古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