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貫中西的碰撞與交流
文/張淯、葉惟禎 攝影/Abe Meng
堅持藝術一定要存在現實生活中的吳澤慧,期盼透過繪畫筆法和色彩渲染力,讓觀賞者覺得感動;為紛亂的世界帶來寧靜祥和,創造更多正能量。
很多藝術家終其一生只擅長一種技法,然而台灣旅美藝術畫家吳澤慧卻同時擅長油畫、國畫、粉彩、水彩四種技法,這與吳澤慧經歷的人生每一個階段有關。
吳澤慧大學美術系主修國畫,到舊金山藝術大學(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 San Francisco)之後改為主修油畫。後因結婚生子,考量懷孕時不能畫油畫,又改為粉彩,之後再去修習水彩課,就這樣,她練就一手好功夫,讓她的畫作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面向。
中西風格 東方元素
吳澤慧的畫作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她保有中國畫特有的「以書入畫」的自由筆法。她說,這一切都要感謝過去每個老師給她的養分。
歐豪年老師擅長山水、人物、走獸,筆法千變萬化非常微妙,而且講求唯美;黃磊生老師的花瓣轉筆和逆筆等各種筆向,把水彩的色彩融入在國畫當中。江兆申老師不但充滿文人氣質與大家風範,他畫山水的用筆更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非常千變萬化,而且品味獨特。
「我很感謝每一位老師,滋養了我往後對國畫的見解與看法。」回想起一路以來指點她的大師們,吳澤慧至今仍感恩非常。
但吳澤慧最想做的,是把中國畫與油畫做結合。
以油畫來講,早期她一直希望將東西繪畫結合,不斷思索如何在油畫創作時,把中國畫的正負空間放在西畫上。而隨著經驗愈來愈多,她的構圖也愈來愈開放,「現在我會用很多中國繪畫的語言,譬如說筆法要起承轉合,筆法有激烈、平穩、快樂、憤怒的情緒,而線條本身就可以表達情緒,可以幫助我更完整的詮釋我想傳達的思想。」
說起構圖,吳澤慧表示自己是從南宋馬遠、夏珪的虛實空間獲得啟發。「馬一腳、夏半邊的特殊構圖,因為跟以前大山大水的構圖不一樣,我喜歡這些東西,因為它很像平面設計。」
吳澤慧進一步說明,「他非常講究這種配置與構造,夏珪也是喜歡把作品放在上半邊或下半邊。所以我的油畫會突破傳統,不再塞得滿滿,而是把正面空間放在某一角或某一邊。」這就是吳澤慧如何在寫實中,以抽象手法來呈現負面空間,將虛實相間的構圖發揮到極致的技巧。
犀利 洞察
有人說中國國畫都是在模仿古人,但西畫來自生活,對此,吳澤慧表示,中國繪畫與西畫學習方向不同。中國繪畫是先臨摹古人,學習基礎的筆法,最後才是出去寫生;反之,西畫是先觀察、寫生與創作,最後才是臨摹。
「我不認為國畫一定活在古人之下,即便一開始是從古人架構開始走,但長期浸淫之後,畫者還是會把自身的想法與思維放進去。雖然西畫取決於現實生活,但走到某個時候也要思考,如何把個人背景與魅力,還有與生俱來的條件融入,如何和別人不同,把自己的特色走出來。」
吳澤慧認為,畫得愈多,畫面一定會不斷改變。「以我自己來說,最近當我在畫油畫的時候,如果畫的是非常寫實的具體形象,我會往後退把形體抽離,當作半抽象的東西來看形體與色跟面。下筆想好結構前中後,再用國畫寫意的想法大筆上去。」接著每一筆畫上去就跟國畫用筆一樣,都要探一次墨並注意前中後。
國畫用墨分五色,又西畫融入不同色相、明度與彩度時,也要注意寒暖。「結束大塊面的筆法,我會用國畫線條勾勒輪廓,用西畫把國畫的點線面融入進去。」吳澤慧多元的技法,將抽象與寫實結合,卻一點也不違和。
觀點 態度
吳澤慧表示,藝術一定要存在現實生活。「我希望把生活面對的東西,呈現在我的畫面當中,我想傳達我很幸福、很快樂、很禪定,很願意跟家人朋友們同樂,即使對方只跟我接觸幾秒鐘,我也願意把這份真善美與大家分享,進而產生良好的互動。」
她說,紛亂的世界需要一點正面能量,希望她的畫作,能夠傳達更多正面的訊息。這個願望看起來或許很大,卻是她始終不變的初衷。
(節錄自《獨家報導》第11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