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欣/桃園報導
「義民」是指過去在分類械鬥、民變中英勇抗敵的民軍,後人為感念其保鄉衛土的精神,遂祭祀供奉,是為台灣客家族群的重要民間信仰。每年農曆七月,全台各地義民廟都會舉辦盛大的祭祀儀典,今年桃園市也規劃了「客家義民祭」,通過「挑擔踩街大遊行」、「義民爺祭祀」、「義起放水燈」等一系列活動,延續客家民俗文化,傳承客家硬頸精神。
義民祭以「挑擔踩街大遊行」揭開序幕,由陣頭、挑擔、水燈牌車、食材神豬組成的遊行隊伍,一路從平鎮區鎮安宮浩浩蕩蕩出發,現場氣氛熱鬧非凡。「挑擔奉飯」向來是客家義民祭的重頭戲,這項習俗起源於義民軍出征平亂時,鄉親鄰里挑擔送飯,慰問戰士辛勞,有鼓舞士氣、壯大聲勢之意。
時至今日,義民祭仍延續「挑擔奉飯」的傳統,每年遊行隊伍都會在裝扮與表演上拚創意、拚巧思,為傳統文化增添新意。
遊行隊伍行經大街小巷,最後抵達平鎮褒忠祠舉行祭典。桃園市長鄭文燦出席祭祀活動時指出,平鎮褒忠祠義民廟在台灣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創建於1791年,林爽文事件後,犧牲200多位義軍,義民廟遂成為地方信仰中心;1895年乙未保台,客家人組成義勇軍,從平鎮開始以簡易裝備對抗日軍軍火,不過客家子弟運用竹林地形優勢,讓日軍吞下敗仗。
鄭文燦表示,這就是客家人保鄉衛土、英勇犧牲的故事,義民爺並非單指一人,而是一群無名英雄,代表客家人「硬頸精神」、「忠義千秋」。
晚間則安排了「義起放水燈」活動,民眾齊聚平鎮伯公潭放水燈,超度英魂、祈求平安。另外,近來宗教活動也開始引入環保思維,今年的水燈就特別採用可溶於水的環保材質製作,既可圓滿儀式,又能顧及環境保護。
義民祭結束後,平鎮區的多項建設才正要開始。桃園市府將與客家委員會合作,規劃在平鎮義民公園興建1895年「乙未保台紀念碑」,以紀念客家人的忠義精神。另外,這次水燈施放點平鎮伯公潭也列入老街溪全流域整治計畫,未來將規劃為伯公潭親水公園,完成後亦可在此舉辦放水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