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38周年慶特稿/獨家報導與過去的我、與未來的我(莊嘉宏)

(作者手繪的賀卡)

因為家族長輩的期許,大學聯考放榜時,我捨棄了最想念的政大新聞,走上法律人這條路。2001年的10月,當時我大二,<獨家報導>在校園裡掀起一陣旋風,我腦海裡第一次出現這間老字號媒體的名字。

2001年壹週刊創刊,隨後蘋果日報引進台灣,對社會多有衝擊。當時認為媒體正是需要向沉痾的體制發起衝擊之公器,內心激昂,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走錯了路…。

後來這兩家媒體的所作所為便不值得贅述了。

2016年10月,我的前老闆被壹週刊亂寫,他一怒之下要求當時擔任法務主管的我,創立網路媒體並兼任管理職,因而開啟且重拾我青年時期最想要的工作,成為半隻腳跨入媒體圈的媒體人。為了彌補本質學能的不足,我從法律與新聞學的交界之處:「新聞批判理論」著手,研讀了大量的這方面的書籍。記得第一次跟我在媒體圈的入門之師「郭玫蘭」女士(郭姐),提到媒介義務是一篇新聞是否盡責的基本條件時,她既訝異且充滿期許。在那次之後,她幾乎是盡其所知的想把她在大陸新聞方面的經驗、知識與人脈傳授與我。可嘆造化弄人,她因急症離世,我與她的師徒之緣便盡了。相識時間雖短,但郭姐在媒體工作上,影響我甚深,諄諄教誨迄今不敢忘。

相隔7年,2023年的10月,因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王崑義老師的引薦而認識張淯女士(淯董),前後5次的面談,這位親切的姊姊打動了我,我成為獨家報導新聞媒體集團董事長室顧問,後又兼任法務長。再次成為半隻腳跨入媒體圈的媒體人。似乎我過去的這些經歷,都是為了這一刻所作的準備,人生有時確實饒富趣味。

進入行動時代之後,因為閱讀的載體發生變革,因此改變了媒體這個產業,紙媒難以維持,大的媒體也紛紛推出電子報,並且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小媒體(例如信傳媒、風傳媒、上報、天境傳媒、洞傳媒、菱傳媒…等)。維基百科對「自媒體」的定義是:在網路技術,特別是Web2.0的環境下,由於部落格、共享協作平台與社群網路的興起,使每個人都具有媒體、傳媒的功能,亦即進入全民記者的時代。

在這樣眼花撩亂的媒體戰國時代,我們該怎麼辦?

恩師郭姐告訴我,媒體不分大小,因為訊息總是會傳遞。也因此,不管在哪都必須要堅守新聞工作的信條(例如查證義務、媒介義務、衡平報導等)。

美哉斯言。吾等心懷哲思,風暴加身亦無所懼。

來獨家報導之後,我期許自己所帶領的法務部成為經營媒體的最有力後盾,並且讓媒體在報導新聞之外,更具備主動協助弱勢團體或被報導人的能力。具體實踐上,獨家報導在今年1月31日與高雄市議員邱于軒假高雄市議會共同召開「詐保3100萬?火災調查說明會」,我在會中具體指出火災鑑定過程中可能出現侵害人權的瑕疵環節,報導一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重視。又或者今年6月20日舉辦的「2024藝愛無界 名人畫作夏季公益拍賣」,受贈單位「社團法人宜蘭縣自閉症協會」是我主動引薦與聯繫的,透過公益拍賣活動,我們希望讓全台灣各個角落的弱勢團體的需求被知道。

媒體之於我,已從傳遞真實,蛻變成兼具主動關懷社會的性格。這是在24年前的我所無法想像的事。

人生或有轉折,但初心不忘。未來的一年,我仍然如同過去的我,期許自己能與夥伴共同在獨家報導做更多實事,向社會傳遞更多正面能量。

(獨家報導新聞媒體集團董事長室顧問兼法務長 莊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