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明星 畫作療癒人心
文/張淯、葉惟禎|攝影/Abe Meng
擁有亮麗外表及脫俗氣質,張富美原是八○、九○年代活躍於台灣影視界的女演員,1995年告別絢爛的演藝生涯移民美國,展開新生活。
移民美國之後,她迷上油畫創作,喜愛動物的她多以狗為繪畫主角,自學多年獲得台灣藝術界青睞,2016年更獲邀回台參與十全十美藝術聯展。
告別演藝圈 重拾畫筆
卸下女演員光環,張富美走上畫家之路絕非偶然,她說自己從小就愛塗鴉,只要手邊有紙跟筆就會畫畫,但16歲誤打誤撞進入演藝圈,參演電視劇一演就是十幾年,忙碌的演藝生涯讓她根本沒時間畫畫,直到搬到美國後才有時間重拾畫筆。
起初,張富美想學油畫,靠著自學,從書店抱回大量參考資料從頭摸索。「在這段期間學的都是風景和靜物,可是我對這些都沒什麼感覺,直到畫動物,才找到投入的熱情。」
從小就喜歡動物,加上每次在家創作時,愛犬們都在身邊玩鬧,張富美笑說,一開始感覺牠們實在干擾,後來念頭一轉,索性把狗狗可愛模樣搬上畫布,竟意外找到自己最有興趣的主題,也因此,之後與動物相關題材的創作愈來愈豐富。
眼神交流 創作亮點
張富美下筆時有個特殊習慣,「畫動物時,我都會先畫眼睛,因為我跟牠的眼神好像有交流,畫起來就比較有精神不會累,尤其是畫狗狗,有時候畫一整天也沒問題。」
不只畫家與筆下動物有交流,畫作流露的情感也會影響觀賞者,如同張富美所說,「我希望我畫出來的動物與觀賞者有交流,而眼神是最真實、騙不了人的關鍵。」
張富美分享,曾經有位來看畫的朋友,心中始終放不下家中去世的狗狗,但張富美筆下的狗看起來很開心,而且神韻極像他的狗,就在那一瞬間,他感動得熱淚盈眶,情感得到慰藉與抒發,終於放下了心中的牽掛與不捨。
戲劇經驗影響創作觀
從16歲就進入演藝圈參與電視劇拍攝,演戲對張富美來說駕輕就熟,豐富的戲劇體驗,自然也影響了她的作品風格及理念。
戲劇節目是團隊努力的成果,工作夥伴與演對手戲的演員們,彼此的交流不可或缺。尤其過去張富美特別喜歡演悲劇,甚至為了培養情緒,導致她在拍戲現場常常快樂不起來。但現在的張富美則希望透過畫作,向大家傳達開心的感覺。
對於戲劇和畫畫最大的不同,張富美下了結論:「不同於戲劇,畫畫純粹就是個人創作,重點在你畫的畫傳達什麼樣的感觸,詮釋的是我內心的感覺。雖然有時候看的人感覺跟你不一樣,但你卻可以表達你自己專屬的情緒。」
布局事業新版圖
許多人知道張富美愛狗,卻不一定知道她出道前學的是服裝設計,私下也會做自己的衣服或設計衣物送給朋友。2016年底到台北參展時,張富美身上穿的就是自己設計的衣服,引來多方詢問,她嘗試著作一些衣物試賣,沒想到反應熱烈,也意外開啟了繪畫之外的新契機。
設計的衣服大受歡迎,讓張富美開始關注當代的流行服裝,進而思考如何改良自己的設計。在各方迴響中,引發張富美興趣的,就是結合設計的狗狗用品。
「基本上現在很多公司都有生產狗狗的用具,但是比如項圈,有時很難找到自己喜歡的,而且有些設計方面,狗狗戴起來好像也不舒服。」
因為愛狗,她更懂得從主人的角度,思索如何找出更貼近狗狗需求的用品,未來張富美也不排除在作畫之餘,設計讓狗狗與主人都喜歡的相關用具。
憑著由衷的喜愛,張富美畫狗畫出一片天,未來更能結合專長喜好,為心愛的狗狗開發設計用品,要為豐富人生,再添一筆精彩。
(本文節錄自《獨家報導》11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