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綉櫻臥軌拾煤翻轉貧窮

畢生勇往直前,張琇櫻無所「畏」。(圖/櫻的國際)

陳郁文/桃園報導

 

自創櫻國際品牌而四海奔波做生意,張綉櫻在台灣的日子其實不多。若說每個創業成功者,背後都有一段坎坷,她「臥軌拾煤」的故事,無異是激發「藤條精神」,百般彎曲,依舊強韌的源頭。

 

張綉櫻在家中排行老八,桃園住家旁邊就是火車鐵軌,火車加熱過,還可以再利用的二次煤炭,很多大人撿回去用。六歲的她只是一個小孩子,怎麼撿得到呢?「很簡單!」張綉櫻揚起笑臉說:「鑽到火車車輪下去撿,只有我這個小個子能撿。

 

愈得不到,愈要去爭取的牛脾氣,造就她畢生勇往直前而無所「畏」。國中二年級,張綉櫻開始到電子工廠上小夜班,一直到晚上九點半下班,回家後匆匆扒幾口剩飯,就拿出功課溫習,成績仍然優異外,也懂得辛苦之餘,買上四大袋麵包回家犒賞自己。

 

「當時我總是望著麵包店的櫥窗,捏著空空的口袋,心裡想,等我發了薪水,一定要買那種鮮奶油夾心麵包回家。」至今,仍難忘鮮奶油麵包的滋味,每每經過麵包店仍要買上幾個。

 

窮困讓張綉櫻無法繼續升學,這對愛好唸書的她而言,是痛苦又無奈的挫折:「我一定要翻轉貧窮,再也不要過這種苦日子。」

 

張綉櫻待在加工業超過二十年,婚後一邊帶小孩,一邊做電子加工。「一開始只是打發時間,順便貼補家用,誰知道愈做愈多、愈做愈出名。因為我仔細、要求完美的個性,讓許多客戶口耳相傳,訂單就這麼自動上門了。」從一人手工發展成小型工廠,從一開始平均一個月約三千元加工費到創下月入近百萬元的紀錄,張綉櫻達到了脫離貧窮的理想。最高峰的時候,曾經領著四十七位工人同時作業,屋內擺滿了加工器具,外銷國外。為了即時交貨,她好幾次疲累得連回家的力氣都沒有,夜裡,就跟工人一起窩在紙箱裡,睡醒了,繼續趕貨。

 

「拼了命的在賺,很難想像,可以一個人扛起快七十公斤重的貨物。」不為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已然晉身資方的她,是背負著照護員工的義務與責任。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