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謝謹瑜
金門縣地處福建閩南邊陲、面對廈門相隔咫尺,面積雖小,卻擁有一百七十餘個自然村,歷史悠久且有濃厚的閩南文化聚落特色,匯聚成一座豐富精彩的文化島鄉因此,金門有「海濱鄒魯」之美譽。金門人傑地靈,史有文載一千七百年,自唐宋以來,特別是明代人文繁盛,在各個領域時空環境,都湧現眾多人才。
歷史與地理的特殊性,使金門保留了諸多美好的傳統文化與精彩的歷史刻痕;豐沛的風土與人文,更讓人們對這塊土地充滿了精彩與讚嘆。
金門是王水漳生長的地方、深愛的原鄉,在這個寧靜質樸的鄉社海島孕育成長,從零起家到經營瑞美有限公司,擔任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金門縣議會議長…等公職逾20年:在社會公益方面:金門家扶中心主委、退伍軍人協會理事長、紅十字會會長、好人好事協會理事長等社團。
古來一脈相傳承中華文化綿延至今。新一代菁英走出金門,往外發展,忙著追求自我新興事業,代代口耳相傳著金門住民的生活點滴、歷史人物文化民俗,演繹脈絡傳承。王水彰認為,金門上踵千載文化餘緒,下啟百代文明輝煌,時今又面對萬千父老殷切期望,島內悠久歷史下的豐厚文化資產,即是資源,更是責任。金門歷來即十分看重文化資產的維護保存工作,歷年來並已投入上億元的經費,整修完成了多處古蹟、歷史建築,以及文化資產,成績相當亮眼;然而,維修史蹟重要,維護使用與顯揚史蹟更為重要,期勉大家都能師法水彰兄的精神, 傳承先輩的智慧與資產,讓金門成為一處內外兼美的貴島、福地。
王水漳說,金門這個平凡的島嶼,歷史上是先民的一頁艱辛奮鬥史傳,充滿著人文史蹟,讓人感到親切溫馨,是庶民生活縮影寫照,在這彈丸島嶼擁有進士50位,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因此有「海濱鄒魯」美譽。
金門的傳統聚落及民居佈局的根本精神是宗法倫理的體現。大規模移民發生在宋代以後,早期移民在選擇聚居基地時,多以水源充足,地力較豐及避風禦寒等條件,作為基本判準。明代以後單姓村大量形成,傳統聚落的社會組成是血緣宗族,於是聚落內的空間組織即以宗祠為中心,宗祠祭祖活動凝聚宗族的認同。
以和為貴、共創雙贏
金、廈、漳、泉、臺,兩岸居民自古以來同本根源, 一衣帶水,一脈相傳。兩岸人民在宗族、宗教、學術、文化、民俗互助合作交流之下,共同舉辦國際性的活動交流,更是形同一家人。當前兩岸關係,共同目標是「以和為貴、共創雙贏」。
金門島內悠久歷史下的豐厚文化資產,即是資源,更是責任。金門歷來即十分看重文化資產的維護保存工作,歷年來並已投入上億元的經費,整修完成了多處古蹟、歷史建築,以及文化資產,成績相當亮眼;然而,維修史蹟重要,維護使用與顯揚史蹟更為重要,期勉大家都能師法水彰兄的精神, 傳承先輩的智慧與資產,讓金門成為一處內外兼美的貴島、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