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份子遷徙潮

140901v0201

十月初,美國《紐約時報》宣布將裁撤一百名編採人員,自二〇〇八與二〇〇九分別裁員一百人以來,《紐約時報》已不是首次以瘦身救亡圖存。

 

此外,全球最大的雜誌集團時代公司(Time Inc ),去年裁員五百人,提供新聞及商業數據的路透社總公司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Corporation)裁員人數更高達三千人,加上英國廣播公司(BBC)十年來共裁撤七千人的驚人數據,更讓媒體人惶惶不可終日。

 

如果細看這些媒體裁撤的原因,從因資通訊科技成熟,被取代掉的技術性人力,到紙媒廣告下滑,逐步精簡的業務人力,最令人怵目驚心的,莫過於媒體為了餵養數位平台的讀者黏著度,開始運用自動寫稿系統來生產新聞的作法。

 

從美國十大體育電視網自二〇一〇年起,首度運用電腦程式撰寫足球賽事報導,電腦撰寫的新聞就佔據四〇%,《洛杉磯時報》更將這項技術延伸到突發事件的快報及犯罪新聞。今年七月,美聯社更宣布將大幅引用這項技術,讓新聞發稿量從每季三百篇提高到四千四百篇。

 

人工智慧開始入侵新聞界,或許是一向走在時代先端的媒體,所始料未及。對於這種改變,抨擊者有之,認為電腦寫稿缺乏「溫度」,不可能取代人腦。擁抱新科技的人則預估,從iPhone的siri等人工智慧的發展,要將更多類型的新聞「程式化」,並非遙不可及,甚至有人大膽預估,未來將有九〇%以上新聞產自電腦。

 

究竟,當工作被機器人取代時,應該何去何從?每個人在試圖尋找答案前,或許應該思考的是,你問對問題了嗎?

巴菲特近兩年大幅收購地區性報紙,圖的除了穩定的獲利,更重要的是人才。亞馬遜買下《華盛頓郵報》,華碩創辦人謝偉琦接手《富比士》,同樣都保留了原有的經營團隊。

 

這些人,都看到了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最重要的資產—-人才。而能將本世紀最大規模的知識份子遷徙潮,導引到符合這些人初衷的應許之地,就能在看似荒漠的土壤上,重新創建一個黃金帝國。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